号称"包治百病"的保健品为何专坑老年人?
今年7月上旬,在兰州市城关区消费者协会的反复协调下,75岁的兰州市民王先生才将手里的3款“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完成退货,收回货款7800多元。从几年前热衷于买保健品的“养生者”,到去年7月觉得自己购买的保健品“有猫腻”,再到经历一轮“马拉松式”的退货过程,王先生现在已经成为一名老年人防诈骗义务宣传员。
保健品真能“包治百病”
2015年,王先生在兰州某生物科技公司买了螯合钙、辣木和猴头菇营养粉3款产品,合计花费1.3万元。2017年,他又在这家公司买了两份号称“能治百病”的干品干细胞保健品,每份标价7980元。
正是这个被营销人员称为“不朽”的干品干细胞产品,让王先生觉察出了“不对劲”,“当时他们说得很神奇,让我们把干品干细胞买回去后,按照他们提供的操作方法,加上葡萄糖、纯净水在培养基里连续培养72小时,就能生成一种叫‘百岁邦德母液’的营养品,服用后可以治疗各种慢性病”。
患有老年前列腺病的王先生按照这个方式制作出了“不朽”的百岁邦德母液,服用一段时间,并没发现有疗效。更让他吃惊的是,剩下的“母液”不到3个月就发酵了,“瓶盖打开后,像开启了啤酒瓶,喷出的泡沫有2尺高”。
就在这段时间,王先生从媒体报道中看到了有关新闻,让他确信干品干细胞所谓的“不朽”是个骗局。随后,王先生找到该公司协商退货,但经销商百般刁难,并以不再经销该产品为借口,给当地食药监部门和工商部门依法行政带来了很大难度。
“会销”保健品的三大套路
既然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并不具备保健功能,有的甚至还对身体有害,为何还有那么多老年人上当?
经济日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经销商惯用的手段就是“会销”,让老年人陷入迷局。所谓会销,就是指通过寻找特定顾客,以亲情服务和产品说明会的方式销售产品。在寻找顾客时,营销人员一般会在超市、公园等老年人较多的场所散发传单,并许诺在参加会议时,会得到鸡蛋、洗衣液等小礼品或者享受免费体检等服务,通过登记手机号等方式故意营造“名额有限、先到先得”的热销氛围。
在老年人上钩进入“会销”场所后,经销商往往会使用“科技牌”“亲情牌”“返利牌”三大套路引诱老人上当。比如,王先生在购买干品干细胞时,经销商就请来了一个所谓的“国家顶级科学家”,在现场声称该产品是自己承担的国家投资数十亿元的科研项目的成果,为了营造神秘感,还要严格保密不能透露姓名。有的“会销”现场为了讨好老人,营销人员口口声声叫老人“爸爸”“妈妈”,并跪着捏脚、按摩;有的现场为老年人过生日,请老人吃饭,以此来套近乎。
兰州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警官马向晖告诉记者,还有一些保健品在宣传时,通过返利的形式吸引老人上当,“比如一款产品,让老人花8000元现场购买服用,经销商承诺一年后返还货款,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非法集资”。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几乎所有吸引老人参加的“会销”都是在早上6点至8点进行,利用工商、食药监等部门还没有上班的时候打“时间差”,如果不通过专项行动,很难掌握现场证据。
“灰色骗局”为何专坑老年人
甘肃省消协副秘书长梁方认为,要预防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首先要正确认识保健食品,了解保健品与普通食品、药品的区别。
“目前,我国批准的保健食品只有27种功能,但一些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超出批准内容、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等问题。”梁方介绍说,有的产品宣称能够“治疗高血压”“保护膝关节”“补肾壮阳”“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等,而这些都不属于国家允许的保健品功能范围。因此,梁方建议,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要走出保健品能治病、迷信“高科技”、功能越多越好、保健品能保人长寿等消费误区。
马向晖分析说,不法分子之所以盯上老年人群体,一方面因为老人在退休后生活圈子变得狭小,对外界新事物了解不够,相关知识更新不及时,容易相信披着互联网、高科技“外衣”的骗局;另一方面,空闲时间较多的老人对理财容易产生兴趣,也致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
为此,马向晖建议,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要去正规销售渠道,不要轻信“会销”场所的宣传。对于理财产品,要有风险意识,不要轻信打着“高息”幌子的集资企业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同时,如果没有专业的鉴定知识,最好不要购买一些所谓的收藏品和纪念品。因为这些产品价值不好界定,老人购买后往往只能吃个“哑巴亏”,达不到收藏升值的目的。(经济日报记者 陈发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