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的摇钱树,她做了一辈子

2020年1月17日农历小年这天,我们医院照例组织了一场“退休干部新春茶话会”。老魏大哥看见我,特意说:“初四去我家喝酒啊,你嫂子最近郁闷,你开解开解她。”
我笑着答应了——嫂子为啥郁闷我是知道的,平时微信里也没少听她吐槽。
当年我刚上班时和老魏一个科室,关系处得铁,参加他婚礼时,发现新娘子李月清居然是我老乡——我们两个村子相隔5里地,都曾在一个学校上学,她大我几级,虽然没啥交往,但也彼此知道。
李月清经常让老魏给我带好吃的,我结婚前没事儿也常找她一起玩。我结婚后,两家越处越亲,30年来互帮互助,一起吃喝玩乐都是常事儿。
结果因为疫情的影响,直到4月份我和李月清才见了面。聊起家人给她带来的苦恼,她说“罄竹难书”。我说你若同意,我能“书”。她苦笑:“不够让人家笑话的呢。”
直到9月份,李月清才在微信里说:“你愿意写就写吧,我巴不得他们对号入座反思一下呢。”
1
1991年,全国各地的倒爷云集在H城,满大街南腔北调,张嘴闭嘴谈的全是钱。
中专毕业后一直坐办公室的李月清这一年30岁,她也决定辞职下海加入“国际倒爷”行列——只要把廉价的运动鞋、牛仔裤、羽绒服、泡泡糖带到俄罗斯,就能换回价值翻出十番开外的貂皮大衣、貂皮帽子、狐领大衣、油画、望远镜等等。
不过,除了丈夫老魏,家里无人支持她的决定。李家世代土里刨食,出了她这样一个“吃公粮”的,全家引以为傲,穷山沟里的爹娘和俩妹妹一个弟弟都指望着她接济呢。
她爹说:“你就看着眼巴前儿有钱挣了,说不定老毛子跟中国啥时就翻脸,这是能长久的事儿吗?再说光挣啊?万一赔得底儿掉呢?”她娘说:“砸了铁饭碗,到时候你哭都没地方哭去。”弟弟妹妹也是苦苦劝她别冲动,说他们想有个工作都想疯了,也实现不了,你好不容奔进城里的人,难道将来再回村里种地?再说,你考上中专那年户口就农转非了,村里哪还有你的地。
李月清一向孝顺,当初就是听爹娘“早点上班挣钱帮家里”的要求,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连高中都没读,直接考了个小中专。但这一次有老魏做后盾,她决定不再听爹娘的——老魏说:“真不行还有我的工资养家呢。凭你的心气儿,那种一张报纸一杯茶的日子能把你养枯了。”
老魏是当医生的,热爱自己的工作,总说工作若能和爱好结合是最好的。可李月清没什么爱好,就爱好挣钱——本来他们两口子的工资加一块也够维持起码的体面,但那个穷娘家像无底洞一样吸她的钱,日子总是捉襟见肘,她做梦都想有钱。
李月清从小在农村吃苦,六七岁就开始帮爹娘干活儿,做事雷厉风行,脾气火爆,性格强势。老魏在城里长大,书香门第,从小养尊处优,温吞水的性子,火上房都不着急,俩人性格互补。所以他们家过日子的基调,基本上是“妇唱夫随”。
自从俩人结婚,他们家就成了李月清娘家驻县城的办事处、饭店和旅店,人来人往,连吃带拿。但这些事儿早在相亲时李月清就很有预见地跟老魏摊过牌,说你能过这样的日子咱才能谈下去。老魏当时还是不识愁滋味的毛头小伙儿,虽然比李月清大4岁,却不如她有远见,正是一见钟情呢,毫不犹豫地表示“能过”。
被李家人烦扰恼了时,老魏也曾问过李月清,能不能狠狠心只过自己的小日子?哪怕只管爹娘、别管两个已经嫁人的妹妹和上大学的小弟。李月清说不能,她是家里的老大,她吃干饭看着亲人喝稀粥,她的饭就吃不香,还不如一起喝粥呢。
老魏就没再说啥——当初他要娶农村来的穷媳妇被全家人反对,他一意孤行伤了爸妈的心,二老撂下话,让他以后“自己的曲儿自己唱”,经济上从来不接济他们。李月清在婆家也得不到啥好脸色,越发憋着一口气想把日子过好了,扬眉吐气。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