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号手机端

一夜之间全网下架,这国民顶流惹谁了

admin 2022-07-13 09:59 阅读数 734 #网络诈骗

《谭谈交通》,摊上事了。

一夜之间,节目被全网下架

众多二创作品也未能幸免。

众所周知,这档节目近几年强势翻红。

不仅是搞笑视频界的顶流。

而且兼具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在豆瓣被打出9.5的高分。

这首要归功于节目的创作者、主持人谭乔

可万万没想到,现如今杀出个从未听闻过的新公司,声称拥有《谭谈交通》的版权。

而谭乔本人可能面临巨额赔款,甚至是牢狱之灾

怕是要请罗翔老师出山「梦幻联动」了。

事态何以至此?

今天,就一起来扒一扒——

谭乔,实属「最惨网红」。

他原本是一名成都交警。

2005年开始,因主持普法节目《谭谈交通》,以诙谐幽默的风格,渐渐成为当地的红人。

2018年节目停播后,又凭借网络二次传播出圈。

「二仙桥大爷」「福贵大爷」「倍斯特橱柜师徒」等名场面被疯转……

但盛名背后的谭乔,却是一把辛酸泪。

被同事排挤,被亲近的人造谣吸毒。

节目停播后,谭乔还出现了精神分裂的前兆。

加之照顾孩子身心俱疲,次年就确诊为重度抑郁症。

这次,情况更加严峻,谭乔陷入了侵权门。

因版权问题,《谭谈交通》节目及二创视频全平台下架。

谭乔在B站上发布的个人视频,也已经从345个骤减至79个。

而这还仅仅是开始。

对此,于情理上,网友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谭乔。

毕竟,像《谭谈交通》这样真实反应民间生活的节目实为难得。

更何况,这档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谭乔的创作力

一方面是他的个人风格

长期在基层工作,与底层人民打交道。

他能体恤普通人的不易,也懂得如何巧妙地缓解违法者的抵触情绪。

比起一板一眼地罚款、教育,他更愿意先和对方「唠唠家常」。

平易近人,轻松诙谐,成就了节目的温度。

另一方面是他的创作意识

他一开始就意识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最主要的是吸引人。

因此,他会在聊天时有意识地捕捉违规者有趣的回答。

拍摄时,要求对方面对镜头再说一遍。

在这种自觉的创作意识之下,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节目效果」。

底层人民脱口而出的幽默和智慧,足以秒杀很多国产编剧。

正因如此,《谭谈交通》才能从一般的普法节目中脱颖而出,经久不衰。

而且,谭乔曾多次表明,《谭谈交通》一直以公益普法为目的

最初就未签署版权协约。

多年来,在网络上一直被无偿观看,也被允许二创后传播。

平台的激励收益、直播打赏,除去必要开支外,也都用于公益。

可如今,一个从未强调版权的公益普法节目,停播4年后,被告侵权

主张版权的公司,在2018年才成立。

谭乔表示,自己都不清楚怎么和这家公司扯上了关系。

可是,这事在法理上恰恰与人们朴素的情感相悖。

很多专业律师表明,对方的维权其实是于法有据的

据悉,《谭谈交通》作为地方台节目,版权本属于成都广播电视台。

但在2021年,节目的所有著作财产权,被转授给了上述这家新公司。

而后,这家公司投诉B站、抖音、优酷等平台侵权。

于是便有了如今全网下架《谭谈交通》的结果。

如此一来,事情其实不难理解。

就像谭乔所说,随着《谭谈交通》的走红,有人看中了公益普法外的商业价值。

试图通过维权手段,坐收渔翁之利。

类似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早已被大众冠上了「版权碰瓷」的名号。

李子柒和微念公司的纠纷便是如此。

作为现象级网红,李子柒凭借美食类视频作品圈粉无数。

6年,142个作品。

在她的精心打磨之下,才有了「现实版《小森林》」。

但与她签约的微念公司,却以李子柒的名号抢占多个商标。

又用李子柒的名字注册了李子柒品牌。

甚至掌控了她早期注册的美拍、微博等各种平台。

以此换来的所有收入全都揽入了公司名下,让李子柒完全成了工具人。

同样,台湾乐团苏打绿也遭遇了同样的困境。

与前公司的合约到期后,由于续约没有谈拢。

他们被以版权问题为由,告上法庭。

整整四年,他们无法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不得已之下改名「鱼丁糸」,才能继续出专辑、演出。

版权本应用以鼓励创作,保护创作者的权益。

但却本末倒置,成了套在创作者身上的枷锁。

模糊了「维权」和「碰瓷」的界线。

尽管,维权公司与成都广电的「合作方案」中写道,维权的初衷是因为《谭谈交通》在互联网被「曲解」,「使全网观众对成都城市形象产生了一定误解」。

来源:凤凰网《暴风眼》

但分析过往类似案例,不难发现,根本目的还是商业利益

NHK一档节目《知识产权的保护到底是为了谁》集中探讨了版权的争议。

片中指出,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保护的不是创作者,而是版权方的利益。

很多创作者去世多年,作品还养活着版权方。

嗷嗷待哺的大众却失去了享用文化成果的机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与迪士尼有着95年合约的米老鼠形象

除了无数注册商标外,迪士尼仅靠侵权诉讼,就获益不菲。

有数据显示,2016年,迪士尼首席法务的年薪1147万美元。

久而久之造成的是知识垄断,以及逐渐贫瘠的文化环境。

这样的维权已经与「正义」相去甚远。

对于如何解决《谭谈交通》的版权纠纷。

目前有一些专业人士给谭乔提出了建议。

指出涉事公司的法律地位存疑,因此局面或许还有扭转的可能。

这一风波,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法律的两面性。

不可否认,合理的版权诉讼有利于保护创作者权益。

近年,随着版权相关法律的完善,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

公众对抄袭、剽窃等问题,容忍度都越来越低。

郭敬明、于正接连道歉时,主流舆论并不买账。

但同时,随着网络社会的繁荣,版权空间变得更加复杂。

著作权归属尚不明晰之时,极易被投机者利用,将维权异化成生意。

既浪费了司法资源,也扭曲了版权保护生态。

比如,全红婵、杨倩、陈梦等奥运健儿的姓名就曾被无数投机者申请注册商标。

就像《威尼斯商人》中,「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让我们看到,打着正义的旗号,违背了惩恶扬善的本意,只会沦为一出荒诞的闹剧、人性的悲剧。

纪录片《互联网之子》中,就揭示了一个殒身于此的年轻男孩亚伦·斯沃茨的故事。

他是一个互联网天才,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

他短促的一生中,一直致力于搭建免费的信息共享平台,让获取知识成为人权。

12岁创建了线上百科全书网站,14岁参与设计了RSS、Reddit等项目。

在他风头正盛时,就离开了互联网公司,拒绝商业合作。

他花费了大量精力创建网上免费图书馆。

试图打破机构对知识文化资源的垄断,实现文化共享。

但却因此动了很多人的奶酪,被杀鸡儆猴。

因为侵入校内系统下载了大量学术论文,被控数字盗窃、网络欺诈等13项罪名,陷入复杂、漫长的官司。

最后在认罪辩诉阶段,年仅26岁的他选择自杀身亡。

他的父亲在他的葬礼上痛心不已。

「他只想让世界变得更好。他从没想过牟利赚钱。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呢?」

这也是网友们纷纷声援谭乔的原因。

谭乔和维权公司,两方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谭谈交通》在网上翻红之后,谭乔其实并不只是吃老本。

他也对曾经的嘉宾进行了回访,给予适当的帮助。

延续了节目本身的闪光点,对民生的关注。

他是否为这档节目的「创作者」,这一点或许在法律上有些难以界定。

但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有答案。

节目之所以能长红,也正是因为反映了民生百态,成为了「民选顶流」。

就像B站UP主树根龙门阵分析的,谭乔的杀手锏或许也正是当年节目里面一张张素人面孔。

如果他们主张自己的肖像权,那么事情也会有翻盘可能。

而反观投诉方,在《谭谈交通》大火后开始「维权」。

经记者调查发现,还存在皮包公司的嫌疑。

曾在一个多月内以侵权索赔为由起诉61次。

以诉讼带来的利润极有可能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真正意图已是不言而喻。

如今,谭乔B站的个人账号里没下架的视频,很多都是用新的原创内容在延续《谭谈交通》的内核。

谭乔的创作力,还在继续延续这个IP的生命力。

包括那些助力老节目翻红的二创也是一样。

这都说明了,如果仅仅只会「啃老本」,《谭谈交通》也未必能火成现象级。

真正的创作者 ,却被投机牟利者倒打一耙。

这正是这件事最荒诞的地方。

说到底,我们关注这件事,还是因为——

在这样一个创作力和良知都越来越匮乏的时代,不希望真正的创作者寒了心。

全文完。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金时天伦立场。
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欢迎关注“金时天伦”微信订阅号: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