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也有“网瘾”,他们想要数字生活比你想象中更精彩
“孩子经常跟我说,用手机多学点防骗知识,别只是刷短视频。但我就想学会修图、拍拍小视频,在社交平台上搞搞直播,给别人点点赞。”蓝马甲北京老年人巡讲团的核心骨干成员刘文明阿姨说。
12月23日,在南都主办、支付宝蓝马甲协办的2021智慧助老趋势研讨会上发布的《2021智慧助老模式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老年朋友的数字生活需求,与社会普遍认知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也就是说,两代人智慧助老“供需”存在认知差。老年人需要的数字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真的GET到了吗?
“我们需要帮助,更需要懂我们的人来帮助我们。”刘文明如此表示,“有效沟通,有效教学,是我对数字化助老的最大期待。”数据显示,近八成老年人希望常去的线下场所能设有专人驻点服务。
事实上,刘文明的很多数字技能都是从志愿者那里学习得来,如今她也成为了蓝马甲老年讲师团的一员,用“老老相助”的方式帮助更多的老人学习数字技能。据了解,蓝马甲是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国家反诈中心、工信部反诈中心的指导下,由各地政府部门、志愿者组织、支付宝等企业共同参与的公益行动。
“网瘾”老人数量庞大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5)》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元,占总人口的34.1%,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60岁及以上网民约1.23亿人,约占老年人总数的47%。
“2021年年底,会上网的老年人数预计已经超过50%。”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智慧养老研究所所长左美云表示,“这意味着,以后不会上网的老年人是少数,会上网的老年人是多数。”
左美云还展示了另一组数据。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超过7小时以上的,占比为0.24%;超过10小时以上的,占比为0.1%。“这表示,大约有10万位老年人使用电子设备超过10个小时。”
报告显示,60岁以上受访者中,过半受访老年人(54.92%)平均每天用手机App在3~5个小时,近八成受访老年人平均每天用手机App超过3小时。“每天刷智能手机至少要两三个小时,经常网购、社交聊天,最常用的就是手机修图。”时尚奶奶郭立荣说道。
在左美云看来,社会有把老年人代入数字社会的责任,但也有让老年人健康安全用网的责任。“我们要帮助老年人学会安全上网、健康上网。”
然而,中青年受访者低估了家中长辈需要被指导的次数,以为长辈只要学2~5次就会了。支付宝蓝马甲数据显示,适老化改造之前,老年人说话速度慢,听不懂普通话,对发送、卸载等操作都不熟悉,需要从头教起,人均服务时长30分钟以上,App适老化改造后老年人人均来电时长缩短至9.48分钟。
“你以为爸妈需要的”VS“爸妈真正需要的”
虽然智慧助老逐渐成为日常课题,但在践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首先便是两代人对于智慧助老“供需”存在的认知差。报告提到,关于老年人学习数字化技能的需求,中青年受访者与长辈的认知存在较大差距。中青年受访者认为,当前长辈们最需要学习的是防骗反诈知识。然而,得益于全民反诈的普及,受访老年人在防骗免疫能力已有所提升,他们除了想知道如何防骗、反诈,更希望学会用手机制作视频、P图、直播等一些更“潮”的数字技能。
“我最想要的就是‘元宇宙购物’,不用出门在家逛街就能美美的。”郭立荣说道。报告指出,年轻受访者大多以为爸妈使用手机主要是聊天,但数据却呈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具体而言,每天使用手机App在3小时以内的长辈,最常用的手机功能是社交媒体聊天以及出示健康码、信息登记;每天使用手机App在3~5小时的长辈,首选是线上投资理财;每天使用手机App在5~7小时的长辈,首选是网上购物、外卖订餐。
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手机也已经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想要真正学会使用手机,也并不容易,或许爸妈们对于使用手机也“没那么自信”。数据显示,超八成受访老年人学会电子产品新技能需指导4~10次,认为自己“非常熟练”的不到两成。
“在帮助老年人之前要先了解老年人,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做不到的原因是什么,如此才能找到解决方法。”“教爸妈玩手机”公益小组发起人、“麦龄”小程序创始人岑倩表示,理想中的智慧助老关键词是“共情”,帮助老年人也是帮助以后的自己。
“在适老化产品的开发过程中,要尊重老龄人的习惯。”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数据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苗文胜认为,“如功能尽量单一,降低老龄人使用的困难程度。”
另一方面,民调显示,部分产品内容重复多,不贴合老龄人实际需求。“伴随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App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新App出现的效率也很快,所以我们讲课内容更新的效率要跟得上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蓝马甲项目发起人、支付宝公益基金会蓝马甲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马琳表示,助老课件不断在升级。
“从最初一个版本走天下,到如今我们分为了入门版、进阶版、高阶版,还有针对性地开设视频剪辑、二维码名片制作等特别场次,来满足不同阶段老人的需求。”马琳坦言,“课件也是在不断改进中,老人也会给我们提建议,操作指南太繁琐、保健知识怎么订阅、想剪视频用什么软件……志愿者把这些需求统统带了回来”。
既要“适老化”也要“老适化”
那么,什么才是长辈们想要的数字化生活呢?他们理想的智慧助老服务长啥样?
民调数据显示,约四成受访者认为要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客服专线”“具备专业能力的培训讲师”,超过三成受访者提到“有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在社区中有常设服务驻点”,以及“文艺演出等寓教于乐形式”。
老年人建议,“做到通俗易懂,减少广告套路”“听取老人意见,从实际需求出发去完善”“随时产生问题,都能马上找到人解决”“针对不同年龄段老人提供不同服务”。
通过采集“智慧助老”报道以及助老案例,报告提炼了目前主要四类智慧助老服务模式。即政策驱动型、业务导向型、社会自发型、创新公益融合型。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四类智慧助老服务满意度普遍较高,其中以蓝马甲为代表的“多方深度联合、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新公益融合型获得更多点赞,“多方联动、形式多样、老人信任度较高”,超过35%的受访老人这样评价。
“智慧助老中,最迫切的需求是人,我们用‘人’搭了一座桥。”马琳表示,“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力,让科技惠及更多的老年人,让他们更好更快地适应融入社会。”
“蓝马甲的‘合伙人’有政府机构、企业、有公益组织、媒体,目前已经超过了100家,志愿者规模也突破了1.77万人。”马琳说,通过这样的跨界合作,服务老人的形式也更多样化,既有进社区讲座、驻点,也有防骗展、体验点,教授的课程内容也五花八门,有防骗提醒,也有插花艺术。
“除了所有的数字产品要适老化,老年人也要主动去适应,即老适化。”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表示,“如今数字化已经润物无声般渗透到所有人的生活当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定要有兼容并蓄的态度,让所有人都生活得美好。”
“作为学习机构,我们也要帮助老年人做到老适化,通过学习适应数字化。”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教学管理负责人张翔宇表示。
马琳介绍,随着加入者越来越多,蓝马甲行动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明年计划将走进更多城市,新增100个数字助老服务驿站、10000名数字助老志愿者、服务更多人。“希望以后老人会更主动地向志愿者提出需求,志愿者的响应速度再快一点。也希望更多的人和组织机构,有爱心的力量加入到助老、适老的服务中。”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