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生病不肯治、乱买保健品、信外人不信你,问题其实出在你身上

admin 阅读:1940 2018-09-27 07:56:59 评论:0

家有老人,生病不肯治、乱买保健品……似乎外面什么人的话他们都肯听,可子女怎么说,老人都当成耳旁风,这该咋办?

作者:啊不

1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人“不听话”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小编家里也有类似情况:

我知道吃饭口太重、嗜吃腌菜容易破坏胃粘膜从而增加胃癌的风险。当我建议家里做菜应该减减盐,少吃点腌菜时,老人说:

“做菜盐少了哪有味?老家有那么多人吃了一辈子腌菜,做饭都咸得很,没听说谁得了胃癌!”

我家的菜板用了十几年,生食熟食来回切了无数遍,虽然每天也有清理,但擦不到的缝隙里很可能藏有黄曲霉素,增加肝癌风险。当我提出换块案板时,老人说:

“什么黄曲霉素绿曲霉素的,这块菜板用了这么多年都没事,砖家一说就有事了?瞎折腾!”

前段时间高血压药原料缬沙坦被曝出受到强致癌物质污染,我去医院确认了老人吃的药也在其中,医院也全面下了架(停售),于是买了其他替代药送回家。正准备扔掉旧药时,老人阻拦说:

“这药我吃了好几年了,要致癌早致了,还差这几颗?”

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不过最后我还是趁老人不备,把旧药扔掉换成了新药;菜板也换了个新的;家里的盐也换成了低钠盐(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低钠盐),老人并没有如我想象的发脾气。

看来有时候话说得再多,也不如把事先干了。

2

就像《流感下的北京中年》里,坚持在大冬天光膀子吹风的老岳父一样,每个人的家里,都可能有个“犟老头”或“倔老太太”。

有时比起亲生儿女,他们更愿意相信“外人”的闲言碎语,甚至对一些在我们看来破绽百出的谣言也坚信不疑,这令我们憋屈、不爽,却毫无办法。难道爸妈岁数大了,就不爱自己的娃了吗……

某一天,我看到一个视频,里面问到父母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得了癌症,超过多少钱你会放弃?

每一个父母的回答都是:“砸锅卖铁、卖房子、卖地,倾其所有也要治。”

甚至有的老人仅仅是想象到孩子遭遇到那种不幸,都会心疼到哽咽。

那些老人的回答令我泪流满面,也打消了我所有对父母的怀疑感。

父母对孩子爱就像日夜交替、四季变换的自然规律一样,周而复始,永不停歇。又怎么会因为老了而消失呢?

(来源:辽沈晚报微博)

3

一位癌症患者的儿子,曾对我讲过这样的一句话:最懂老人心理的,是那帮卖保健品的。

仔细一琢磨,还真是这么回事。毕竟为人子女没有绩效考评,可保健品卖得不好却是要饿肚子的。所以保健品推销员对老人的理解是远超大多数子女的。

他们会送各种小礼品给老人,比如鸡蛋、洗衣粉、香皂、牙膏之类的小玩意,应有尽有;一见面他们就干爹干妈地喊个不停;有时他们还会带老人组团到处走走玩玩,对老人比亲爹妈还无微不至。相比之下,子女和父母鲜有如此亲密的,虽然子女肯定更舍得给父母花钱,但相比之下,“温情”显然比金钱更让老人心动。

再比如说,子女们偶尔学到一点健康相关的知识,通常就会直接转告父母,并希望老人立刻认可自己,有时态度还很蛮横如同说教。但老人几十年的生活阅历和习惯,加上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想简简单单就让老人接受新的观点或知识是不太可能的。于是就容易出现“爸妈信外人不信我”的问题。

而保健品推销员呢?既专业又敬业,辛辛苦苦组织讲座,还请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大牌(至少这样宣传)讲师授课,街坊四邻大家一起排排坐,一起共同学习,气氛热闹又惬意,感觉有人真的在关心自己的身体。再和子女的简单粗暴式教育一比较,高下立判。

或许,子女们真的该找一位保健品推销员,好好讨教一番。

4

2018年,人民网发布的一篇《图解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中指出,50岁以上的网民人数约为8000万人,其中3成老年人上网超过3小时以上,1成上网超过6小时。很新潮。

老年人虽然社会阅历丰富,但在互联网世界中却无疑是“新手”,因此老年网民很容易受到互联网谣言和诈骗信息的侵害。

而原本活跃在线下社区的各类老年人诈骗活动,也已进入了”互联网+”阶段。

有需求存在,才会有诈骗和谣言的聚集,这也反映了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度非常之高。

此外,老年人有更强的从众心理。比如保健品销售员上门推销时,老人很可能会产生警惕,将其拒之门外。但在小区举办的讲座中,对老人扎堆推销,反而更容易得手,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Herd Behavior)。

互联网诈骗也是如此。比如在QQ群、微信群或是其他社交平台,诈骗实施者可以找托做局,引诱老年人上当,迷惑性丝毫不比线下讲座差。

5

从2008年起,我国就开始了全民健康素养的监测。所谓健康素养,是指人对健康相关信息的认知程度以及应用能力。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知识和理念

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基本实用技能

2016年,国家开展了第六次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工作,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6个区县监测点,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仅为11.58%,即每100个人里,只有11个人具备应有的健康常识。这就导致了很多平时不重视健康、医疗等知识储备的家庭,遇到事只能乱作一团(如家人罹患癌症)。

想要帮助爸妈提高健康素养,首先得先提高子女自身的知识量。该怎么做?最简单的办法,是“寻、学、辨、行”。

寻:就是学会寻找到靠谱的信息源,选择专业的、有医学背景的、言必有据的平台,摒弃所有“看起来很美好”,其实只是会讲故事的平台。

学:每天阅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用知识武装自己、保护家人,不断用前沿新知识覆盖以往认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未雨绸缪。

辨:遇到不明真伪的信息时,不盲从、不轻信,学会思辨,以权威信息来源(如柳叶刀、Nature、FDA等)提供的内容为参考依据。切不可随便转发未知真假的信息,无意间成为谣言推手。

行: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更优良的生活方式,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到知行合一,并努力帮助身边的人提高健康科学素养。

6

如何构建与父母的良好沟通渠道?或许下面三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其一:尊重父母

在建国后一穷二百的背景下,我们家中的这些老人,通过他们一生的劳动与奉献,为国家打下牢固的根基,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景象;同时他们倾尽全力将子女养育成材,临老还为子女的婚姻、住房、育儿等各个方面操心出力。

可有的孩子长大成人了,却会对父母不耐烦,有时甚至还会和老人发生争吵。

“难道是因为我老了,不中用了,讨人嫌了?”这样的念头会让父母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事业多成功、无论才华多么横溢,请不要忘记,没他们,哪会有你?

其二:理解父母

在父母眼中,孩子无论多大了,依然还是孩子。

小时候出门前,母亲会帮着整理衣服和书包,唠唠叨叨一通嘱咐。长大以后,你会发现母亲做的事情并没有任何变化。

可你的回应却从“恩,知道啦”,变成了“啊,啊,知道了,好烦”。

这一刻,母亲会觉得自己不被需要了,十分伤心。然而下次你出门时,她还会继续唠叨、嘱咐你要注意多穿点衣服,好好吃饭。即使千百次伤心,也不能让她忘记对你的担心。因为从十月怀胎开始,她对你的爱就未曾变过。

在父母面前,偶尔试着把自己变回一个孩子吧。

其三:掌握方式方法

父母不喜欢给子女添麻烦,所以需要更细心的观察。多看、少问、多做事。把家里用真正的健康食品填满,老人自然也就不必买什么保健品了。即使买,也该由自己掌握主动权,至少选择对老人无害的产品,有时候不必急着扭转老人的观点,可以循序渐进慢慢来。

学会称赞父母。对于老人来说,学会输入法、网购、聊天、拍视频这些小事,都很不易。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良性鼓励有益于增加双方亲密度。

多陪陪老人,学会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可以事半功倍。不要以“老师”的姿态去教父母什么东西,而应借助一些正面或负面的案例,和父母“讲故事”。切不要掉书袋,用各种专业术语增加父母的理解难度,用最普通、接地气的话语讲明白就够了。

也许我们一点点微小的改变,就能让父母觉得家里温暖如春,到那时,你会发现爸妈其实很好说话。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