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这个话题:日本老龄化有多严重?

回答来自知乎,进入查看
这周一是日本的国民假日<敬老日>,日本总务省按照惯例,在这天公布了最新的人口数据推计。
截止到2018年9月15日,日本70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了2618万,历史首次占到了总人口的20%以上,65岁以上高龄者也达到了3557万,占到总人囗的28%左右。
这一比例在G7各国中位层第一位。
也就是说,在日本,你身边的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70岁以上的高龄者。
试想一下,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比例。
国际上,一般把65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叫做<高龄化社会>,日本早在1970年就已经达到了这个数值;超过了14%叫做<高龄社会>,日本在1995年时就已经越过了这条线;如果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了21%,就进入了<超高龄社会>,日本在2007年就已经突破这个数字。
而如今,可能把日本社会称做<超超高龄社会>也不算夸张。
在日本,谈及<高龄>,必会联想起<少子>一词。<高龄少子化>是日本一直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虽然日本政府采取了很多举措,却鲜有效果。
老年人不断增加,年轻人却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新生儿不断减少,老人在社会总人口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整个社会渐渐失去活力,发展停滞,凸显出各类社会问题。
日本的退休金制度倡导的是<世代间的互助>理念,也就是用年轻人交的养老金来养老人,等自己老了,下一代人再来养自己。
但年轻人比例的不断减少,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加,在导致年轻人退休金负担加重的同时,对这一制度是否可以持续的疑问也曾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增多,受到诸多学者和广大日本国民的质疑。
一时间,日本退休金制度崩盘论甚器尘上,政府压力极大。
虽然后来政府的不断释疑和模拟计算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人内心的疑问,但是在解决人口问题上的举措不力,还是遭到很多人诟病。
老人的看护问题也已成为日本社会一大症结。
据推算,到2025年,日本将有43万老人成为<看护难民>,无法进入养老院安享晚年,也得不到家人的照顾。
在日本,看护老人这份职业叫做<介罐士>,这类职业非常辛苦,作息不规律,职业压力大。最关键的是,工资还非常低。这些问题导致了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远远不够,人力严重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针对外国人开放了看护签证,只要通过技能考试,就可以拿到签证在日本养老院看护老人。但是随之而来的很多问题又无法避免,比如外国人看护时的语言沟通问题,文化习惯问题等等。
老人的<孤独死>问题,也备受日本社会关注。
很多日本老人自己一个人孤独生活,最后孤苦伶们地死去,死后甚至都查明不了身份,无人送终,无人操办丧事,直接被送进‘无缘墓地。
据NHK报道,日本一年大约有32000人会这样孤独死去。甚至有人死后1个多月才被发现,发现的时候,尸体早已腐烂,恶臭扑鼻。
众所周知,日本的家庭纽带关系比较淡薄,很多日本人在进入大学后便很少再与父母联系,工作结婚后,更是以自我家庭为中心生活,很少顾忌老人。
针对日本老人的电话诈骗很多,最让人惊讶的手法竟然是在电话里说“是我,是我”就可以蒙混过关,让老人以为是自己的孩子在打电话过来要钱。
这一看似荒诞的诈骗手法,足以看出很多日本人在成年后几乎不与父母联系,也不回家看望父母,导致很多老人甚至都忘记了自己孩子的音色,从而上当受骗。
超高龄化的社会,还有个更要命的问题,就是<缺人>,缺少孩子,缺少适龄劳动力。
婴儿出生率不断降低,导致入学人数减少,很多私立大学面临严重的学生短缺问题。没有生源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庞大的学校机构体系就无法维持;劳动力的短缺,导致日本很多行业,特别是比较辛苦的行业,特别缺人,迟迟无法补上这个缺口,日本的经济活力就很难再现。
日本不是移民国家,但面对人口问题的挑战,又不得不要做出让步。
增加留学生人数,接纳外国劳动力,成为日本政府不得不走的一盘棋。但是日本不希望无选择地增加外国人口,他们希望在日本留学过的优秀人才可以留下,为日本社会增加活力。
所以,日本针对优秀留学生开辟了高度人才签证、放宽了就业限制,鼓励来日本留学的留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留下,选择在日本工作定居。
根据最新的积分规则,日本永住权最快只需要1年就可以拿下。
从根本上讲,只有不断接纳外国人,才能缓解日本面临的人口问题。
但是,日本是单一民族,对<外>和<内>的关系分得非常明确,外国人不太容易融入日本社会,日本人比较回执保守,也不易接纳外人。因着各种问题,很多外国人在日本生活一段时间后,会无奈选择回国发展。
日本是否可以把危机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