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家族》:三重隐喻的自我救赎

admin 阅读:1820 2018-07-16 08:29:05 评论:0

377adab44aed2e7306cacb2b8c01a18b87d6fa92.jpg

 知乎评论: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可怕 | 生存家族

生存家族预告片

  东京大停电,城市陷入混乱,一家四口西去逃难,荒野求生,108个日夜。矢口史靖的《生存家族》虚拟了这个故事,这个看似荒诞的剧情,却有着对文明世界最深刻的反讽:停个电,为了一瓶水变成盗贼,为了一口肉变成野兽。

  灾难突然降临,生活进退失据,主角瞬间失忆,家庭狼狈不堪。平成时期的日本电影中,断裂是一种常态。无论是东京沉没,列岛病毒,还是大洋怪兽和核电泄漏,小岛国民的“被害妄想”都是外在的大事件,这一次,遭遇的是小事故,然而,主线却是内心的修复。

  “料理”家庭题材,从昭和到平成,日本导演技尤精湛。如同三池崇史的《中国鸟人》、小泉尧史的《阿弥陀堂来信》,矢口史靖的《生存家族》照例环绕着乡村都市化、老人问题及家庭成员关系等主题,探索现代社会的病根。只是矢口史靖更为怪诞谐趣,他借用了灾难片的外壳,采取公路片的叙事,展示着伦理片的内核。

  整个逃难之旅,是精神洗礼,亦是自我救赎。铃木夫妇带着一对儿女,骑着自行车,从东京经神奈川、静冈、大阪,一路跋涉,几经艰险抵外公所在的家乡鹿儿岛。这一路,被赋予了三重主题的隐喻:一是还童。现代人如何通过接触自然,自力更生,恢复基本生存技能;二是归乡。都市人如何通过回归乡间,拂去尘俗,找到生活的意义;三是回家。两代人如何通过共同经历风雨,战胜磨难,达到彼此包容、相互理解和心灵慰藉。“生存”在这里,不仅是指灾难时如何自救,更是指生活的返朴归真,家庭的相处和解。

  童年、乡村和亲情,一路交织,看得人感慨万分,许多细节的处理,都闪烁着深刻动人的沉思。都市天空代表着迷失。例如,停电之夜,一家四口就着烛光,挤在阳台,仰望星空,感叹从未见过的美丽银河;灾难来临时,首先崩塌的是价值观。例如,非常时期,一辆马莎拉蒂换不来一袋米,只有盲人才能走过黝黑的隧道,水族馆立马变成海鲜大排档;电子设备是最没用的东西,儿子最终扔掉手机并把壳拿来修补车胎;科技愈发达,人类愈愚笨。例如,家庭主妇面对外公寄来的鲜鱼,不知如何料理,废柴老爸搓着粗圆的木棒钻木取火,一家四口在田野里笨拙地抓猪;羁绊是缘分,是陪伴,更是情意。例如,一家人告别后,乡村孤独老人在门口久久眺望;风雨过后夫妻二人在棉被下紧握的双手;渡过急流,母子们围坐在老爸“遗物”假发套前,对视无言,相拥而泣,等等。

  说到底,矢口史靖在意的不是耸动,而是治愈。不是《雪国列车》,也不是《我是英雄》,导演的切入点非常小,但是映射的面,却很宏大。日本社会日益弥漫的中年危机、家庭价值和老年问题,在片中都有深刻的回应,当下社会,最软弱的,是没有电和水就失去了自理能力的城市人;最无用的,是没有了生活激情和家族信任的中年人,反而是在原本的社会中逐渐被遗忘的老一辈人群,以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焕发着活力,散发出光芒。

  最动人的一幕,出现在影片尾声。一家人坐上了开往鹿儿岛的猎鹰号蒸汽列车,老火车吐着黑烟钻进山洞,经验颇丰的老人们关下了窗户,年轻人被熏成花脸,出洞后,面面相觑,开怀而笑。此刻,当下和过去、都市和乡村、父亲和儿子,仿佛相对握手,一一和解。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