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给我的遗产,是一屋子保健品”


最近几天,网上接连爆出的新闻把保健品行业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最扎心的一个新闻是上海松江一个阿姨,自己81岁的老父亲车祸意外去世,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满满一屋子保健品,原来,夫妻俩被销售员洗脑,瞒着儿女,在近五年时间里花光了省吃俭用的15万积蓄。这些保健品大部分没拆包装,很多已经过期了。
女儿还在遗物里发现了一份卖家承诺书,说是如果两个老人能活到100岁,可以得到300万人民币的现金奖励。
文章引发的共鸣可想而知,我身边就有无数人吐槽保健品坑老事件。不吃药只信保健品的、倾家荡产囤货的、吃保健品吃出后遗症的,层出不穷的新闻,一条条看下来,让人不寒而栗。
过去总以为被坑老人一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后来发现,高知父母一样难逃魔爪。
同事的妈妈是个养生馆的金钻会员,老太太是退休干部,在人事部门干了一辈子,对忽悠有超强免疫力。平时闲来没事,常去超市排个队买点打折商品。
没想到,还是成了虎口的羔羊,送米送油撒下诱饵、专家医生轮番忽悠、亲情回访温馨陪伴、免费旅游参观工厂,一个月下来,老太太心甘情愿交了钱。
母女俩大吵了一架,从那以后,同事和她妹妹轮番监督,老太太去养生馆转为地下行动,口服保健品没少买,只是大件不敢往家里搬了。
每次她说起这件事,都恨得咬牙切齿,怎么这么多年教育都白受了。
有人说,不难理解,现在的骗子都把人心研究透了。我倒是觉得,更值得反思的是,为什么在这场和骗子的斗智斗勇中,一群亲生儿女溃不成军。


曾经看过一个短片,拍摄者邀请了7个家庭,问了他们两个问题,如果孩子得了一场病,花费超过多少就不治了。
父母们几乎无一例外,倾家荡产也要给孩子治病,卖房子卖车都不算什么,哪怕捡破烂,甚至用自己的命换,都没有放弃两个字。
可如果换成自己生病,几乎每个人都说,最多花一二十万,如果是不治之症,就不治了,不给孩子添麻烦。

这些话都不是玩笑话,有个医生朋友跟我说,没当医生的时候,总觉得这个世界上的生离死别都和医术有关,治不好的病,都是技术不够先进,药物不够对症。可后来,真做了医生才发现,原来穷才是真正治不好的病。
她跟我说,自己经手的第一个病人,就是被穷熬死的。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阶层,爸爸突然得了肾病,常年靠透析,妈妈一个人打三份工,赚来的钱要么给爸爸治病,要么给孩子上学用。
或许在衣食无忧的她看来,这从来不是什么两难的选择。
想起曾经在网上看过的一个保健品销售的经验贴,有一句话很扎心,想要骗到一个父母,只要告诉他,看病有多贵。
总有人说,怕病怕死是老年人的症结,我倒是觉得未必是这个原因,一场病,不仅会要了一条命,还会拖垮一个家,可偏偏父母是最不愿意拖累孩子的。


老人禁不住忽悠,已经成了共识。可是为什么老人这么好骗,很多人还是没找到根源。
心理学家早就发现,骗子行骗的过程里几乎无一例外会利用情感。这一点在老人身上更加明显。人到了一定岁数,利弊得失都看得没那么重,唯独感情成了最戳心的事。
骗子在这方面可谓是高手。
几年前,我们家亲戚里也出过一个热衷保健品的老人,说老也不算老,五十多岁,要说正是看孙子的时候,刚学会玩微信,就在朋友圈里认识了骗子,说起这个骗子的招数也是不得了,一个人能唬住一个老年团。
本以为儿子会特别生气,我还心想劝劝他,可没想到,他深深叹了口气跟我说,觉得自己特别失败,一个亲生儿子,比不上一个骗子。
其实也不奇怪,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整天忙忙碌碌,连年货都是快递送。亲爹从没开口要什么,可明眼人一想就都明白。
打开父母的微信,置顶的你对话框里空空如也。连真名都不知道的骗子,每天都是新梗。
推不掉的饭局,离不开的孩子,领导、客户、朋友、同事,谁的约都不能爽,能推掉的永远是等在家里的父母。
我们已经习惯了让父母久等,猛一回头才发现,不常回家的代价太大,大到我们已经承担不起了。


广州曾经有个黄婆婆,曾经是浙江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也成了被保健品的被坑户,花了40多万,后来她分析,其实大部分老人沉迷保健品,都是因为孤独。
所以你说,能把责任都推给骗子吗?
或许真的不能。
每次看到银行监控里,老人匆匆忙忙地跑去给骗子赚钱,被银行工作人员拦下的时候,我都会想,是什么样的性情让他不愿意给孩子打个电话问问,我该怎么办。
不是骗子狠,是我们更狠。
想起美国电影《天伦之旅》中,爸爸弗兰克的一句话,多给家里来电话,号码没变,我还在电话那头。
可惜,现实里,电话从来没响起过。
想起小时候在幼儿园里,放学后小朋友一个个都被接走,一个人孤零零地趴在门缝里望着门口的小路,等着迟到的爸爸妈妈。老师叫名字不理,老师唱歌不听,小小的心里满是无助和委屈。那时候我们太小,不懂什么叫望眼欲穿,更不懂什么叫度日如年。
这些,一天天老去的父母都懂,可是他们不肯说出来。
有句话叫做: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有人说,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孝而亲不待。不过我想,更可悲的是,在父母眼里,本来可以依靠的我们,比不上一个骗子给的一点温暖。
今日互动:
来说说,你为什么不想和父母说话了?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