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饭送上门、背急病老人下楼,上海公安这样关爱独居老人|“疫”线警察蓝
日前,上海市公安局专门部署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关心关爱独居老人工作,要求全体公安民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社区纾民困、解民忧,配合社区干部高度关注各类困难群体,特别是对高龄独居老人,挨家挨户上门排查,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尽全力帮助或协调有关部门解决他们面临的生活、用药、治病等实际困难。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警方要求全体民警要在全力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同时,始终用心用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传递人民公安的温度和热情。助老先锋队关爱独居老人“民警又来帮我送热菜热饭了,侬不要担心了。”挂掉住在浦江镇的女儿电话,周老伯...
-
上海低龄老人结对守护高龄老人
(抗击新冠肺炎)上海低龄老人结对守护高龄老人中新社上海4月6日电 题:上海低龄老人结对守护高龄老人中新社记者 郑莹莹疫情防控期间,分布在上海各个街道、小区里的一支“小老人”(低龄老人,年龄大多为60多岁)力量,为高龄老人带去一股暖流,让独居老人们“独而不孤”。“我们常说,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样的同理心,让我们的工作有了动力。”69岁的上海市民陈瑛说。她是上海“老伙伴计划”的参与者之一。所谓“老伙伴计划”,就是由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年人提供日常关爱服务。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1979年)的城市。从户籍...
-
老人有了“个人码”出门通行不再难
东北网4月6日讯(记者 霍枭涵)“您好啊大爷,请扫码。”“小姑娘,我这手机扫不了,你看区里给我发的这张卡,你能不能扫我?”“没问题大爷,您拿好,我扫一下。好咧,显示您是绿码,您请进。”近日,家住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爱民社区的居民邱玉山老人出门采买十分顺畅。今年已有88岁高龄的他,这类日常的家庭物资采买,平时他都是自己完成。超市营业员扫描老人个人码。与邱老的情况类似,六十多岁的王文斌、姜丽娟夫妇二人在药店购买口罩时,也是被这样简单的“反扫”一次后,很快就采买到了所需物品。王文斌说,收到政府给发下的个人码卡片后,...
-
“烈士父亲 您在哪儿?”七旬老人哽咽寻烈士父亲安葬处 惹广大网友泪目
大象新闻·映象网记者 倪政伟实习生 王恩慧/文图4月5日,人民日报发布为烈士寻亲活动中,一篇标题为【泪目!#七旬老人提到烈士父亲哽咽#】微博文章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来自河南商丘夏邑县的七旬老人骆玉英,希望早日找到战争中去世父亲骆好仁烈士的安葬地。4月6日上午,大象新闻记者联系到骆玉英,通过她的叙述,了解到她的寻亲故事。提起父亲,这位七旬老人不禁几度哽咽,“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父亲安葬处,能给我父亲立个碑,叫我的儿女能够祭奠我的父亲。”寻找父亲是奶奶嘱托 更是自己最大心愿“我的父亲叫骆好仁,生于1922年5月,194...
-
老人误服外用中药后休克!一旦误服应该这样做
老人误服外用中药后休克病情危急住进急诊重症室曾有新闻报道,某医院的急诊抢救室接诊一位82岁的老人,医生检查发现,老人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情况较为危重。“老人发病前做了什么?吃过什么?”医生询问家属,得知老人发病前曾喝过一碗“药”。原来,这位吴大爷肛肠不适,排便比较痛苦,家人就给他买了中药的肛门熏蒸剂用于治疗。没想到,当天老人第一次使用熏蒸剂,不知这种药是外用,看到粉末状药剂,以为是内服。就这样,吴大爷倒了1/3的粉剂,用水冲了一大碗,喝了下去。没过多久,吴大爷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全身大汗,四肢麻木,视物模糊。“胸闷...
-
老人爱打盹,那可能不是困
老年人白天打盹在衰老过程中是很正常的,但它也可能预示着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其他痴呆症。 根据一项新研究,一旦被诊断出痴呆症或其常见前兆(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打盹的频率和/或持续时间就会迅速增加。 这项研究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哈佛医学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共同完成。 研究表明,痴呆症可能会影响大脑关键区域的促醒神经元。这与老年人白天小睡只是为了弥补晚上睡眠不足的理论相悖。 相关研究3月17日发表于《阿尔茨海默氏症与痴呆症》。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在调整夜间睡眠的数量和质量后,我们发现,白...
-
【我为群众办实事】耄耋老人摔至水沟 法院干警热心相助
“先停车先停车!我看前面水沟里好像有人!”4月1日,黔东南中院干警在前往黄平县旧州镇出差办案途中,突然发现一名老人躺在公路旁的水沟里,干警们立即停车进行营救。“老人家,你还好吗?”干警们焦急地询问老人身体状况。“还好,但我起不来。”老人听到询问后神志清楚地回答干警们的问题。干警们得到回应后稍微松了口气,于是便一起合力将老人从水沟里安全拉上来,再将他搀扶到田坎边坐下。看到老人一双饱经风霜的手被泥土蹭得黢黑,一位干警赶紧从车上拿来纸巾,仔细帮老人把手擦干净。在确定好老人身体无恙后,干警们便决定送他回家,确保老人安全。当...
-
八旬老人大量呕血送医后转危为安,有基础疾病老人要注意这些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 实习生 冷方奥在上海封控管理期间,天气的快速冷暖交替让一些原本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面临发病可能,84岁的李老伯就是其中一位。李老伯罹患多年的肝硬化,病情有些恶化,开始出现大量呕血,最终于4月1日被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镜诊治部,经过医护人员半个多小时的救治,才令李老伯转危为安。紧急手术 本文图均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供图与一部分人小毛小病不进医院相比,李老伯对自己的身体比较关注。在感到上腹部不适后,他立即求医并被收治进入本市一家医院。但入院后情况并未好转,在一阵恶心之后,...
-
老人的困境,别把“锅”都甩给新技术
近日,成都一名老人用存折到银行取钱,被柜员要求需要用手机接收验证码完成实名认证。视频中,老人说:“我有身份证,我的身份证就是证明,全国通用。”但没带手机的老人还是没能取到钱。这事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表示,家里老人也遭遇过类似的“数字鸿沟”。“我爸为办居住证特意跑去社区,社区让回来手机操作,他不会网上录入信息又跑过去,来来回回就成了死循环……”“身份证是唯一的权威识别,还有本人在,这不比手机认证更安全吗?”……上述事件,银行工作人员回应称:存折长期未动,怕被电信诈骗,不存在故意刁难。事情虽得以解决,但网友的...
-
94岁还被家人当摇钱树?网红老人每天直播长达8小时两个月赚百万
“岁月妈妈”粉丝高达三百多万,家人被质疑拿94岁老人当摇钱树——引言。#直播#一直以来,老人和小孩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正因为如此,大家对他们总会多一份包容与照顾。特别是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有很多父母自己不工作,反而让自己的孩子去当童模、上综艺节目,培养他们当“小网红”。当然,除了“啃小”,也有一些为人儿女的,当起了新型“啃老”一族。像这个叫“岁月妈妈”的短视频账号,账号的主人公是一位年龄已经高达94岁的老人了,却仍被女儿拉出来拍摄视频、直播带货。有数据显示,两个多月,带货流水高达600多万,按照带货佣金通常是30%...
-
冬天是老人的“夺命坎”?60岁以后注意这6点,平安过冬
进入冬季,不管是在新闻,还是在自己生活的周边,似乎隔三差五听到老人离世的消息。也经常听别人说到:老年人难过冬。难道,冬天真的是老年人的一道坎?数据证明:冬天离开的老人最多老年人易在冬天离世,并不是我们的错觉,数据能印证这点。一项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冬季的死亡人数比夏季多41%,其中大多是老年人。冬季不仅离开的老人比其他季节多,一些疾病的发病率也偏高。以心梗为例:1月过后,心梗发病率会缓慢下降;3月立春时,发病率已明显低于秋冬季节。9月份以后,天气转凉,进入深秋。此时人群心梗的发病率虽然没有冬季高,但随...
-
山东106岁老人被儿女抢着照顾,80岁儿子:有娘在我啥时候都是小孩
来源:齐鲁网在菏泽市定陶区,有一位106岁的老人蔡氏,她的大儿子已经80岁,最小的女儿也有71岁。儿子笑称“有娘在,我啥时候都是小孩。”老人的幸福生活,让全村人羡慕。这段时间,蔡氏和71岁的女儿张金足一直住在一起,80岁的大哥张金秀隔三差五就来妹妹家里看看,想接母亲回家。蔡氏女儿张金足告诉记者 :“我都打电话,你们别接她,你们接她,她还没住够,我不愿叫她走,你们别接,我打电话,我啥会打你们啥会接。”蔡氏出生于1916年,刚刚过完106岁的生日,老伴60多岁时去世,蔡氏抚养几个孩子成了家。几十年来,儿女们轮流照顾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