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 第64页
-
早接种早安全!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不要等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全力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共筑全民免疫屏障。截至6月1日,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超30万余人。市民积极接种新冠疫苗。(资料图)据介绍,自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一直是我市积极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扎实做好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我市强化党委政府的属地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加大宣传力度,精准摸排接种人群,做好健康筛查,并组建流动接种小分队,主动送苗上门、服务到家。同时,对部分身体情况特殊的老人,接种人员还做好跟踪回访,详细询问老人接种...
-
端午节手机门店生意红火,老年群体成消费主力,店员紧急挑选合适机型
中午12点多,76岁的郑老伯来到家附近的百联曲阳商业中心,直奔手机店铺。在华为授权体验店咨询了不到10分钟,他就下单买好了一部智能手机。老手机用了10年总是‘卡壳’,现在经常要用手机扫码,赶紧来买个新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几天恢复线下营业的手机门店客流情况都不错,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老年群体成了咨询、购机的主力军。以百联曲阳商业中心为例,昨天起,商场内50余家店铺已恢复线下营业,其中华为授权体验店、小米之家都成为热门店铺,且门店智能手机成交率高。当前,随着公共场合智能手机应用率的大幅提升,换个好用的手机成了这两天...
-
护好老年人“钱袋子”,十张“大饼”千万别信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叶竹 通讯员 王俐 胡艳近日,三湘都市报记者盘点了十大高发养老诈骗类型,这十张大饼不要信!●投资理财,高额返利型利用老年人急于寻求养老保障、对集资诈骗尤其是新型互联网金融等认识不足的特点,抛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等说辞吸引老年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些机构的资金运作、流向不明,有很高的资金链断裂、卷款跑路风险。●赠送礼品,听课洗脑型来听了三天课的叔叔阿姨,我真的非常感动,我不能辜负你们的信任,这里有一批电磁仪……以销售保健药品为幌子,租场地专门针对老年人授课,实施诈骗,通过...
-
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如何乘坐上海公共交通?攻略来了!
原标题: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如何乘坐上海公共交通?攻略来了!东方网记者刘辉6月4日报道:近日,一段不会扫场所码的老人视频,引发网友关注。很多市民疑惑,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到底该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呢?自6月1日起,上海市域内公共交通、对外交通全网络恢复基本运行,对江轮渡(含三岛客运)有序恢复运行。市民乘客乘坐本市地面公交、轨道交通、轮渡(含三岛客运)、巡游出租汽车、网约车等交通工具,仍旧要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还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须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体温正常(<37.3℃)、随申码为绿码...
-
老年人坐公交,如何不被“卡”?
今天(4日),网上一个短视频引发了大家关注:一个不会扫场所码的老人,在公交车上彷徨无助;2分钟多钟时间后,无法操作成功的老人,无奈下车,留下一句:不耽误大家了!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老人坐公交车如何不被卡,又能否更便利?记者下午现场走访了部分公交站点,采访了很多等候坐公交的老人们,看看他们如何乘坐公交车,有何好建议。老人会扫场所码乘车,但还是希望尽量简单点今天下午,一辆91路公交车缓缓停靠在七宝站,72岁的胡奶奶和老伴分别提着一个袋子和一个小推车下了车,确认了一下他们要换乘的748路公交车也在这里停...
-
人到老年,真正可悲的不是没有人陪,而是没有一个爱好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导读:有人说人到老年,真正可悲的不是没有人陪,而是没有一个爱好,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人到老年,老有所乐确实非常重要。有些老人没有培养任何兴趣爱好,退休后无所事事,往往衰老得比较快。而反观那些到了迟暮之年却依然外出游览大好山河或者在老年大学唱歌弹琴、结识朋友的人,每天都能感受到夕阳无限好的快乐,心情更加愉悦,生活也自然更加顺心。老人通过爱好满足精神需求中国老人之所以会感到孤独,就是因为他们完全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全部的关注点都聚焦在孩子身上,幸福也就只来源于孩子。等到晚辈都慢...
-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年人?5个变化频繁出现,该服老了
李老年近八旬,头脑灵活,手脚方便,因为自己好面子,凡事不愿求人帮忙。几天日前,因换洗窗帘,自己爬上高椅,不慎椅歪人跌,摔裂了髋骨,住院治疗。医生说,因为李老上了年纪,康复已经没办法像年轻人那样迅速,需要好好调养一段时间,这让李老有些烦躁,自己向来不服老,往日里即便是锻炼身体也要和年轻人一同比个高下,却不曾想只是摔了一跤就得老老实实的卧病在床。逞能式的不服老招致困苦?服老是一种生活智慧著名的动画大师宫崎骏在76岁再次复出、登山者普雄一朗在80岁登山珠峰,这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给了老年人一种启示:不要服老,要摆脱老...
-
心酸!他们用“度死日”形容自己的老年生活
现如今,我们可以从新闻媒体、社交网络上看到不少养老院看护虐待老人的新闻,国内有,国外也有。虽然这些都是比较极端的个案,但它至少说明,照顾既可以是一种为善的手段,但同时也蕴含着暴力和伤害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我们不再把被照顾者当成一个真正的人的时候。01养老院里有两个世界2016年的夏天,我在永安市的一家民营养老院开始了我的田野调查。我去上班的第一天,护理员阿姨先带我去换了一身白大褂,换上这身衣服出来以后,大家都默认了我是新来的阿姨,也有的叫我小阿姨,我就非常容易地进入了他们的生活。养老院里分成两个不同的世界。一到四楼是...
-
曹东勃|何谓老年:从“居室适老化改造”谈起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3000人,这个城市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之城。可折叠换鞋凳、LED发光长扶手、马桶辅助升降椅、可变成凳子的拐杖、全套自动报警系统……这些适合老人的居家设施,将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为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与舒适性,2020年开始,上海在部分街道试点开展面向老年人家庭的居室环境适老化改造,即对老年人居住的房屋进行适度功能改造,增加适老的设施设备,消除风险因素。这可说是近年来解决养老问题的新思路之一。随着1949年以后出生、在新中国扫除文盲...
-
今天,我们该怎样理解老年人
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彭华茂在一席发表了题为《老年心理》的演讲。她指出,当前社会普遍对老年人持有消极印象。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去理解老年人、怎样和他们相处,以及怎样去解决相处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 老年人的决策表现 其实不比年轻人差 人们之所以普遍对年龄存在着焦虑和恐慌,害怕自己变老,原因之一是因为社会对老年人这个群体有一些消极的、刻板的印象。 比如,经常有人问我: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受骗?老年人为什么抠门?老年人为什么喜欢转发谣言帖?从中传递出的大多数是有关老年人的负面信息。 先来谈谈我从自己的研究中获得的对...
-
梁实秋的散文《老年》
时间走得很停匀,说快不快,说慢不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宴会中总是有人簇拥着你登上座,你自然明白这是离入祠堂之日已不太远。上下台阶的时候常有人在你肘腋处狠狠的搀扶一把,这是提醒你,你已到达了杖乡杖国的高龄,怕你一跤跌下去,摔成好几截。黄口小儿一晃的功夫就窜高好多,在你眼前跌跌跖跖的跑来跑去,喊着阿公阿婆,这显然是在催你老。其实人之老也,不需人家提示。自己照照镜子,也就应该心里有数。乌溜溜毛毵毵的头发哪里去了?由黑而黄,而灰,而斑,而耄耄然,而稀稀落落,而牛山濯濯,活像一只秃鹫。瓠犀一般的牙齿哪里去了?不是熏得焦黄,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