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慰老人面对死亡的心情?

admin 阅读:486 2022-04-11 03:00:32 评论:0

题主,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想象姥姥有一天会不在,自己心就揪起来了。我会。我还记得小时候看电视,还是徐静蕾成名不久之后,主持人问她最想对谁说什么,她只讲了一句“我外婆今年90岁了”,然后就捂着嘴说不下去了。那时候我不懂,也许还有一刻怀疑她的真诚,但现在我完全能体会,只是想象他们不在,都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虽然理智告诉我们,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我们都迟早会在那里。

我无法设身处地地想象老人的感觉,因为毕竟我不曾在那里过。

看着自己的子女长大成人,他们又有了自己的子女,那些孙子辈也长大了,那是怎样的感觉呢?觉得幸福,人生已经很圆满了?

看着身边同龄人慢慢衰弱,渐渐离开,是怎样的感觉呢?觉得死亡的镰刀离自己的脖子又近了一寸?孤独、寂寞?

感受到身体的变化,眼睛看不清了,手脚使不上劲儿了,梦里面想起来小时候睡一觉什么病痛都能好的感觉,远古得像隔世?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很想多听他们说说。

题主你的姥姥在68岁还能说一些类似交代后事的话,说明她还能想象自己身后你们的生活,她还能完整地表达,她还记得算命的说什么(如果这是唯一的原因而不是她感觉到身体特别的病痛的话)。她的状态的确如你所说,其实还是相当健康的。

我们给老人家过生日的时候,总是祝福他们长命百岁,当然这是一个美丽的祝福。内心深处,他们渴望的也许是“得一好死”,但这是言语上的禁忌,我们不能在台面上祝别人好死。题主你的姥姥,会不会只是想说说她想要的“好死”?

仔细听她关于“身后交代”说什么,帮她记录。看看她表达的内容里,多少是对你们的放不下,多少是对逝去人的怀念。作为小辈,其实我们很怕听这个,所以也许会习惯打断他们。我自己的确会,我会在我外婆还没说完自己“疼,觉得自己没用,不如死了算了”之前,就掐断她的话头。所以我永远不知道其实她感觉哪里最不舒服,我们似乎都更相信医生,可是忘了疼痛这件事情可以很主观。她到什么阶段真的不想被救治了?她是不是愿意病入膏肓的时候接受一次次抢救?她希望和谁葬在一起,以什么方式?所以,这也是我的练习,如果这也可能发生在你身上的话(对不起,也可能只是我会这样),不要打断她,让她把话说完

然后,跟她做人生回忆jinshizu.com。其实我们往上数三辈,根本是经历了不同朝代的人,他们的回忆,是宝贵的口述民间史,只是他们很多没能力把故事写下来而已。我们也许听过爸妈讲粮票的故事,那抗日战争那会儿呢?和平年代出生长大的我真的很难想象,教科书上只会一句带过某某战役死伤多少,他们在那个年代长大的过程里读书吗?做农活吗?避难吗?跟小伙伴玩儿什么?过年吃什么?每年最期待什么时候?他们怎么认识另一半的?他们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小时候怎么样?和我们一样调皮吗?这些话题说着说着,会把话匣子慢慢打开,他们会开心起来。为人父母的人,总是对自己孩子细枝末节的逗趣之处都记得很牢,深锁在长期记忆的盒子里,等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就翻出来回味一下。问问你的姥姥你妈妈小时候的趣事,她很可能会开心地跟你聊很久。

有时间的话,把她说的那些故事写下来。如果能找到一些老照片,照片配合文字,这样的人生回忆礼物,我相信她不曾收到过。题主你好棒,对姥姥的状态一直关注着,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了。

关于这个话题,我不想分享什么团队的研究成果了。因为离别这个话题,不管是老人准备自己和自己的此生告别,或者我们学习怎么跟他们好好道别,都有太多的个体差异,每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

这话题让我想到,《最好的告别》里作者葛文德医生告诉我们,“一个60岁健康人的视网膜接收到的光线也只是一个20岁年轻人的1/3。”所以老人看到的世界,真的跟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倾听他们所听、所看、所想,趁他们还能倾诉的时候。

这话题也让我想到奇葩说里马东努力牵引着嘴角,说,父亲过世以后,他让自己忙碌,直到三年以后梦到父亲,他才真正从心里接受,他走了。

愿我们关心的人和我们自己,都能有一个好的终点。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