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教师、退休阿姨…沪郊小镇一支“女团”出道,当起老人们的“临时家人”

不会使用手机买菜、子女不在身边、吃的药也快没有了……疫情之下,小区连日封控,给一些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的老人带来种种困扰。
据悉,沪郊金山卫镇第一时间精准排摸了辖区内需要重点帮扶对象的名单,并组织志愿者、社区党员等力量,定期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以结对帮扶、定期上门等方式落实物资保障、就医配药等方面的帮扶措施,全方位保障老人的生活需要。
“志愿者每天都会来的,陪我聊聊天,讲讲一天发生的事情,生活上缺的东西,她都会帮忙去买,这几天,我心情舒畅多了。”提起志愿者沈华,家住当地绿地玲珑寓小区的翁阿婆满脸笑意。
翁阿婆今年79岁,这段时间,由于她的子女都被封控在其他小区,无法前来照顾老人,只有她和老伴待在家中。了解到老人的情况,沈华每天都会前去探望,其间她或陪同老人下楼做核酸,或为老人送去生活物资,同时还通过话家常的方式,缓解老人的焦虑。
“多亏了志愿者的帮助,我才能每天和父母进行视频通话,了解他们生活状况,安心多了。”翁阿婆的儿子陈先生表示。
北门居民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主任凌琳告诉记者,“经过精准排摸,小区里像翁阿婆这样的老人共有58人。封控期间,他们子女不在身边,平日里的生活饮食多有不便,老人难免会孤单,也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为此,小区组建了一支“女团”志愿者队伍,11名成员均由骨干志愿者组成,负责每天上门关照老人的饮食起居、询问他们的身心状况,切实做好生活保障、探望照料、精神陪伴等方面的服务。“‘女团’成员都是小区的居民,包括商铺老板、教师、退休阿姨等,各行各业、各个年龄阶段的都有,疫情以来,她们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这次的关爱老人行动,她们也是主动报名参加的,封控期间做老人的‘临时家人’。”凌琳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结对帮扶上,“女团”志愿团队实行包片负责制,结合老人的籍贯、居住区域等方面的因素,共划分了11个片区,每名志愿者负责一个片区,有效实现精准结对帮扶。“有些志愿者不会讲本土方言,和老人沟通起来不方便,这样我们就会调整人员安排,使服务更加有针对性。”凌琳表示。
特殊时期,类似这样爱老助老的暖心故事在当地频频“上演”。成为“临时家人”、化身“闪送员”“快递员”……广大党员干部、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年人当下面临的买菜、就医、用药等实际困难,切实为他们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全力织就保障老人生活和健康的关爱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