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执意要嫁美国老头的北大才女田晓菲,现在怎么样了
1999年1月1日,美国纽约州,一场浪漫的婚礼正在举行,这场婚礼的主角,是28岁的新娘田晓菲和53岁的新郎斯蒂芬·欧文。
田晓菲和丈夫斯蒂芬·欧文
为何“北大才女”田晓菲要在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不顾众人反对嫁给年长自己25岁的美国导师呢?如今数年过去了,她的近况又如何呢?
天赋异禀 爱写诗的“北大才女”田晓菲
1971年,田晓菲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一个知识分子之家,她的父母都是从事报社编辑的高知识分子,因此田晓菲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父母的影响下,田晓菲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对文字超乎寻常的痴迷。田晓菲4岁那年,父母的工作发生了调动,于是她跟随着父母离开哈尔滨,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天津。
在天津生活的那段岁月让田晓菲见识到了很多此前从未接触过的新事物和新思想,也开始喜欢上阅读书籍。有时候田晓菲的父母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她,田晓菲就会一个人窝在自己的小书桌前翻看着那些从爸爸妈妈房间里找出来的各类读物。尽管那时年幼的田晓菲无法完全认识所有的文字,但依旧是读得非常投入。
海子曾不止一次地鼓励田晓菲,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坚持文学创作,并坚信她终有一天会蜕变成为中国诗坛的冉冉新星。但好景不长,海子在田晓菲赴美留学后的不久便卧轨自杀了,这个消息传出后,远在异国他乡的田晓菲悲痛万分。她无法想象,那个语气温和谦逊、鼓励自己要坚定文学创作道路的前辈海子,就这样草草结束了自己正值大好年华的生命。这之后的很长时间,田晓菲都没再动笔写过诗,可见挚友海子的离去对她的打击之大。
同样还是在田晓菲5岁这年,她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诗集,而这也为日后田晓菲的人生发展指明了方向。直至田晓菲12岁那年,她已经相继出版了5本个人诗集了,还曾荣获文学创作奖,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惊人的成绩,不由得引起了当时国内诸多文学大家的注意。田晓菲的名号也随着人们的讨论热度越传越广,直到最后把北大的招生办都给吸引过来了。得知了田晓菲的故事后,北大破格录取了田晓菲。自此后,时年13岁的田晓菲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北京大学西语系英美文学专业的一名学生,而她“北大才女”的称号也从这一刻开始被公众广为熟知。
在北大上学期间,田晓菲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年龄而产生烦恼,而是神色从容地出现在北大校园里的各个地方。在北大校内的图书馆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来来往往、身材高大的大学生们三两成群的擦肩而过,透过人群的缝隙,能看到坐在角落里安静看书、身形瘦小的田晓菲。田晓菲非常清楚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因此在学业方面也比一般人更加努力刻苦,不仅各门功课一样不落,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金时族
同样,在北大学习的这段时间里,田晓菲还遇到了另一个和自己趣味相投、才能出众的“天才”,他就是著名诗人海子。海子比田晓菲年长7岁,他是在15岁那年考上的北大,也很喜欢写诗。在看过田晓菲写的诗作后,海子也是止不住地赞叹,脸上惊讶的神色久久未能消散。而田晓菲也一直很敬仰海子,所以两个人一有了空就会聚在一块儿探讨诗词。
海子
海子曾不止一次地鼓励田晓菲,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要坚持文学创作,并坚信她终有一天会蜕变成为中国诗坛的冉冉新星。但好景不长,海子在田晓菲赴美留学后的不久便卧轨自杀了,这个消息传出后,远在异国他乡的田晓菲悲痛万分。她无法想象,那个语气温和谦逊、鼓励自己要坚定文学创作道路的前辈海子,就这样草草结束了自己正值大好年华的生命。这之后的很长时间,田晓菲都没再动笔写过诗,可见挚友海子的离去对她的打击之大。
田晓菲长到16岁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北大成立90周年的校庆活动。环视着校园里同学和老师们忙碌的身影,身为北大学子的田晓菲心中既自豪又感慨,她当即就决定要写一篇文章来纪念这次校庆。于是田晓菲写下了一篇题为《十三岁的际遇》的文章,而这时的她已经升到了大三,文章字里行间无一不在流露着田晓菲对母校北大的眷恋,其情感之深厚让每个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都颇受感动。据说,田晓菲的这篇《十三岁的际遇》后来还被编入了中学的语文课本中,也得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田晓菲,这位爱写诗的“北大才女”。
远赴美国留学 天才少女和美国教授的邂逅
1991年,田晓菲成功拿下了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英国文学硕士学位,随后进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而在哈佛大学这所举世闻名的世界名校里,“北大才女”田晓菲也邂逅到了自己相伴一生的良人——斯蒂芬·欧文。彼时的斯蒂芬是田晓菲在哈佛大学里的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担任着东亚系教授的职务,对唐诗方面的研究颇有见解。
斯蒂芬·欧文
斯蒂芬第一次见到田晓菲的时候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了,当时的田晓菲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扎着低马尾,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身上穿着一件街边随处可见的白色短袖,整个人看上去简洁干净,又不失中国女性独有的温婉和娴静。当斯蒂芬得知田晓菲来自中国后,他的心情就更加兴奋了,因为斯蒂芬可是中国文化的“死忠粉”,正愁着在美国没有可以互相交流的人呢,这下来了田晓菲,他的内心既开心又期待。金时族
此外,斯蒂芬还发现田晓菲是个爱写诗的文艺女孩儿,她的笔名是宇文秋水,斯蒂芬的中文笔名则是宇文所安。连笔名都能如此有缘,两个人又都很喜欢中国诗词,这一切就好像是冥冥之中注定了两人会相遇一般,充满了巧合和缘分。
几年的师生相处下来,斯蒂芬对田晓菲可谓是赞不绝口,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是个才貌双全、满腹诗书的才女,他本人也对田晓菲非常重视,不仅是因为她是自己的学生,更是因为田晓菲和自己一样,都是对中国诗词有着浓烈热爱的同道中人。共同的爱好让斯蒂芬和田晓菲总能在这方面形成无需多言的默契,而这正是斯蒂芬所期待的,他越发地认为,自己期待已久的知音,已经出现了。
平时没事的时候,斯蒂芬经常和田晓菲一起相约在校园的亭子下,搬着一沓厚厚的中国诗词古籍互相探讨自己对诗词的见解,就好像一提到“诗词”这两个字,两个人都打开了各自的话匣子似的,一聊就是一下午,有时甚至是一整天。往往都要等到天边火红的晚霞褪去,夕阳的余辉散尽之时,斯蒂芬和田晓菲才会注意到时间的流逝,可见两个人探讨得有多入迷了。
渐渐地,随着两人的朝夕相处,斯蒂芬也对田晓菲产生了好感,但熟知中国文化的他也深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不同于美国的开放,更加保守和传统。何况现在的两人还处于师生关系,若是现在就亮明态度难免会为他和田晓菲招致无尽的非议和诽谤。因此,斯蒂芬只好将自己对田晓菲的那份爱慕深埋心底,准备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1998年,时年27岁的田晓菲从哈佛大学毕业,她也因此成为了哈佛大学校史上最年轻的博士。在当天的毕业典礼结束后,田晓菲所在的班级自发组织了一次旅游活动,地点就定在山脚下的一处草坪上,让同学们自行决定活动方式。趁着班上的同学们都在互相嬉笑打闹的间隙,斯蒂芬主动走上前邀请田晓菲,表示想和她一起去周边的山上转一转。
此时不明状况的田晓菲还以为斯蒂芬真的只是想和自己去山上散心,其实斯蒂芬邀田晓菲上山并不是单纯的赏景,而是想趁着这个宝贵的机会向田晓菲告白。如今田晓菲已经从哈佛大学毕业,斯蒂芬和她也不再是师生关系,他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将自己压抑多年的爱意对心爱的女孩儿倾吐出来。斯蒂芬知道,如果错过了这一次,也许以后就很难再见到田晓菲了。所以,他一定要将自己的心意传达给田晓菲。
斯蒂芬和田晓菲抵达山顶的时候,已经日渐西沉了。群山环绕之下,由夕阳投射出的金灿余辉散落在座座山峰上,火红的残云悠然地漂浮在天边,微凉的风吹过两人身后的林间,发出沙沙的声响。斯蒂芬终于鼓起勇气,对田晓菲表明了自己的爱意。金时族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告白,田晓菲显然是有些不知所措的,夕阳的光落在她年轻娟秀的面容上,那双明亮有神的大眼睛眨了又眨,眼神中也是一片复杂。其实不只是斯蒂芬,田晓菲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几年的相知相处,让田晓菲也悄悄喜欢上了这个年长自己25岁的美国教授,她喜欢斯蒂芬的低调、朴实、有才情,连她本人有时都很惊讶,自己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自己的导师。思量再三,沉默良久的田晓菲没有直接拒绝斯蒂芬的告白,而是告诉他说,自己回去会仔细考虑再给予回复。
回到家中的田晓菲陷入了漫长的思想斗争,她并不是想要拒绝斯蒂芬的追求,在她的心里斯蒂芬不只是自己的恩师,还是难得一遇的知己。但两人之间也同样有着很难逾越的鸿沟,国家文化、风俗习惯、年龄上的巨大差异是他们早晚都要面对的问题。正当田晓菲倍感迷茫之际,她收到了斯蒂芬发来的一封邮件,她起身点开查看,里面是斯蒂芬自主创作的一首小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千里婵娟照,爱若磐石坚。”
从这首短短的小诗里,田晓菲感受到了斯蒂芬虽然作为美国人,却同样有着中国男性的传统爱情观,既专一又真诚。这在一向倡导开放爱情观的美国中,属实难能可贵,而田晓菲也正是被斯蒂芬的这一点给深深打动了,最后她决定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答应了斯蒂芬的告白。
1999年,康奈尔大学聘请田晓菲出任该校的中国古典文字助理教授,也是在这一年,斯蒂芬也向田晓菲正式求婚了。田晓菲本人当然是很乐意接受的,可到底婚姻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总归要先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斯蒂芬的父母那边已经说通,现在就只剩下做好田晓菲爸妈的思想工作就万事俱备了。
然而,田晓菲说服父母的过程却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容易,满怀欣喜的田晓菲将她准备和斯蒂芬结婚的消息告诉了她的父母,结果却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很简单,老两口含辛茹苦地把唯一的女儿养大送出了国,如今女儿却要和一个比她爸爸还要大的美国老头结婚,换谁谁也接受不了。但田晓菲却并不在意外界的流言蜚语,此刻全身心坠入甜蜜爱河的她只想着快点做通自己父母的工作。然后再谈一场不留遗憾的爱情。田晓菲的父母虽然依旧顾虑重重,但也挨不住自家宝贝女儿的软磨硬泡,最后默许了斯蒂芬和田晓菲的婚事,并送去了祝福。
得到了双方父母祝福的斯蒂芬和田晓菲,在这之后不久就举行了婚礼,也就是开头出现的那一幕。二人结婚后,田晓菲在丈夫斯蒂芬的帮助下获得了美国绿卡,随后放弃了原有的中国国籍,并加入了美国国籍。金时族
婚后的田晓菲 近况如何?
和斯蒂芬结婚后,为了和他的距离更近一些,田晓菲辞去了在康奈尔大学的职务,转而来到哈佛大学的东亚语言与文学系担任讲师一职。从助理教授到讲师无疑身份降低了许多,但田晓菲并不在意。在田晓菲看来,她选择来到哈佛大学的目的无外乎两个:一是为了和丈夫在一起方便联系,二是为了自己能在哈佛大学这样世界排名顶尖的名校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在丈夫斯蒂芬的帮助下,田晓菲在大学教书之余,还出版了不少著作,例如《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生成》、《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等等。不同于醉心于研究中国唐诗的斯蒂芬,田晓菲更倾向于研究我国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文化。
生活中,田晓菲和斯蒂芬的交流也是颇有意思,尽管夫妇俩用英文交流居多,但斯蒂芬总是时不时地穿插几句中文,常常把田晓菲弄得哭笑不得,不知如何作答。不同于寻常夫妻的生活,田晓菲和斯蒂芬的日常交流也总是穿插着各种学术方面的讨论内容,也许是因为两人都太爱诗词了,这就很容易让人搞不明白他们到底是在过日子还是在做学术讨论。即使有时候两个人在诗词方面的某个问题上出现分歧,也很少会出现争吵的情况。
2005年,哈佛大学将田晓菲升任为副教授,而恰巧在这时,普林斯顿大学也向田晓菲发出了邀请函,校方表示,只要田晓菲愿意来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他们可以为她提供终身的副教授职称以及收入可观的年薪。但此时的田晓菲并不想再跳槽到其他学校任教,于是便婉言谢绝了。
哈佛大学的高层们一看隔壁的那些名校一个个都想着把田晓菲挖过来当王牌,立马就坐不住了,索性就在2006年直接将田晓菲破格提拔为正教授,这一年的田晓菲才刚满35岁。哈佛大学的这番举动倒也不难理解,毕竟全世界的顶尖人才扒拉来扒拉去也就那些人,自己好不容易请过来的大佬再被别人撬了墙角那还了得?
2018年,斯蒂芬荣获第三届唐奖汉学奖,田晓菲陪着斯蒂芬一同出席了颁奖典礼。在这之后,斯蒂芬和田晓菲夫妻俩也经常抽空回国参与各种文学界的活动,积极宣传汉唐文学,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2021年,田晓菲还专程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北大文研院举办了讲座,讲座上,田晓菲凭借自己的丰富才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给参与讲座的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隔多年,人们再一次领略到了这位昔日“北大才女”的优雅风采。金时族
如今的田晓菲已经迈入了50岁的门槛,鬓角上的白发愈发清晰可见,皱纹也不经意地爬上了她的眼角。而她的丈夫斯蒂芬,今年也已经到了75岁的高龄了。若要说这对才学丰富、事业有成的夫妇俩有什么遗憾,恐怕也就是没能生育自己的儿女吧!或许是因为两人平时工作太忙,没有太多闲暇时间去考虑繁衍后代的问题。或许,他们在这些年撰写出的文学研究著作,就已经算是两人养育的“孩子”了呢!
回观田晓菲的人生历程,她将自小就热爱的文学转化为自己的事业,并为之终身奋斗,闯出了属于她的一片天地;然而,尽管事业有成,田晓菲和丈夫斯蒂芬相差25岁的忘年婚姻始终为人所诟病。其实只要是两个人彼此之间真心相爱,年龄啊、国籍什么的都不是什么不可控的因素。人生可以选择的道路有千万条,而田晓菲无非是选择了更顺从她内心的道路罢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人生啊,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选择,那么对于田晓菲的故事,各位看官们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留言、讨论!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