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健康产业(一)—健康产业在中国有前途么?

admin 阅读:602 2022-04-17 11:39:16 评论:0

这篇文章根据知乎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整理而成。

第一个问题,健康产业在中国有前途么?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何谓健康产业

严格来讲,按照全球产业分类标准,健康产业包含两个类别:1、医疗设备和服务;2、医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而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指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经济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和水平;7%取决于环境和气候的影响;60%取决于自己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出发,与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关的产业都可以归为健康产业,进而可以包含金融保险业、健康风险管理业、医疗产业等众多产业以及相关的附属产业。正如题目中所述,健康产业链条很长,不单单是看病吃药。

本人参加过国内关于健康及医疗管理方面的行业论坛,大家普遍认为在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方面,中国极具潜力。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国内的健康管理机构做事情的很浅又很散,卖卖保健品,搞搞体检,旗号有时扯得很大,但深究起来,真正值得下力气整合的关键点和相关链条,都没有打通。例如,健康管理机构在前端与主流医学及专业医院的整合,在后端与健康及医疗保险公司的对接,这些工作或受制于体制,或受制于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国内的健康产业依然呈现百废待兴的局面。

国内健康产业未来值得期待

全球健康产业的翘楚是美国,也是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最发达的地方。2012年,美国医疗健康支出占GDP比例为17.2%,人均医疗支出为8915美元,居全球之首。无怪乎泰康人寿老总陈东升感概:以前谈到美国只想到高科技、硬件与生产,其实教育、医养这部分服务业才是其最大的产业。

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医疗卫生支出总额为2933.91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0%左右;人均健康支出仅为218.8美元,不足美国的5%。差距意味着潜力,也意味着商机。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 2020年,建立总规模达到8万亿以上的健康服务产业。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带*年份为预测值)

从健康保险角度来说,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就完成了传统医疗保险(如同国内现有的后付制理赔)向管理式医疗保险的转型。其健康管理基于全民的群体健康数据,要求强大的信息系统和详尽的数据支持,建立在现代营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是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的角度来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 务。即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 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循环的不断运行。有此基础,也发展出了HMO、PPO、POS、EPO等管理式医疗计划,健康管理手段也层出不穷,健康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也源自美国。jinshizu.com

我们的邻国日本,人均寿命83岁,从中可见其对健康服务业的重视。1978年,日本首次推出了国民健康运动计 划; 2000年颁发了健康日本21计划,将 延长国民的健康寿命( 即自己能独立健康生活的寿命)作为基本目标;日本政府还在2002年颁布了《健康增进法》,旨在为推动国民健康提供法律依据。

日本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以更好地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他们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把医院和家庭连结在一起,通过PC机来管理体温和血压等健康数据。具体的作法是:医院方面以声音方式进行食欲、悸动等情况的问诊,然后用户利用辅助设备来测量血压和心脏跳动的状态,再将体重和体温等测量值输入到终端。医院方面,对送来的数据按每个人分别建立档案,当发现异常时向该用户单独传送信息,说明是否需要诊断治疗。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日子好了自然才有心思关注健康。美、日健康产业的今天对于我们的明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所以,无论是全球趋势或是国内、外的情况来看,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健康产业在中国有前途么?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健康产业跑步走的基础

如前面WHO的研究所示,健康产业包含的范围很大,遗传因素可以与基因工程关联,经济因素可以和健康保险相关,医疗水平与求医问药相关,环境气候甚至和污染治理有关,生活方式与营养学、运动、休眠都相关。如此一来,我们前面所述的国内健康产业零零散散现状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这个产业范围很大,要求生产净化器的企业在药品研发方面能一统江湖是不可能办到的。

从美国、日本的经验来看,我们似乎能得到一点启发,可以良性发展的健康产业或许应该具备如下三个共同的特点。

1、 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支持

美国和日本在健康产业方面都有详尽的立法以及各种税收优惠的政策。以美国为例,据了解,就团体健康险而言,不仅雇主企业可在税前列支保费,而雇主为雇员缴付的保费也不看作是雇员的应纳税收入。而就个人健康保险而言,在没有团体保险的情况下,将保险费用同其他医疗费用相加,如果总金额超过个人经调整收入额的 7.5%,超额部分就可免税。

反观国内,目前健康保险方面的优惠政策仅有对一年期及一年期以上的健康保险免征营业税,单位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的可以在工资总额5%以内税前扣除的规定,而对个人所得税方面尚无优惠政策。当然,随着新版保险国十条的出炉,健康保险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许很快也会出台。jinshizu.com

2、 相对成熟的医疗保障机制

无论是美国主要依靠商业健康险的模式,还是日本的全民医保模式,总体而言,其医保体系均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运营、磨合与优化,即使存在一定的问题,但相对而言较为成熟和合理。我们国内的医保由政府主导,因为历史和现实多方原因,使得当下看病贵(医患纠纷)、公平性(城乡及特殊群体差异)问题凸显,商业健康险发展严重不足,民众还在吃不饱的阶段,更无暇估计吃得好的问题。不敢看病,看不起病的现象不尽快扭转,谈健康管理、基因诊疗似乎有些远。

所以,首先要化大力气解决全民基本的医疗保障问题,建立社保为基础(医保的覆盖面、筹资水平、资金结余增值等短板的尽快补足),商保为补充(医疗改革、分诊制度、结算模式等需尽快完善)的相对全面的医疗保障机制。如此,健康产业才有全面发展的基础。

3、 健康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接、整合及产业数据的完备

美国健康产业能形成那么大的规模,因其有完善的健康产业信息系统及完备的个人健康数据库,美国的医学编码系统(疾病诊断编码、治疗及操作编码、药品编码)以及理赔单据的标准化,对控制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也促进了健康保险业的发展。

例如医学编码系统可以标准、完整的记录疾病及诊疗信息,有利于实现医院之间的数据交换,可以避免医疗诊断的重复进行,降低医疗费用。同时,还可以判断医生诊治的合理性,了解疾病与治疗直接的关联性,形成更为精准的诊疗数据库。当然、医院、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也更为方便,对客户的服务也更为便捷。我国各家保险公司与医院之间对接的医保通系统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但整体而言,国内的医学编码工作及健康产业的信息化建设、整合工作可能要落后美国十年以上,个人健康信息的积累和入库差的更远。

上面三点也可以说是健康产业的基础工作,我们国内在这几方面差距很大,但机会也是不少的,各领域已经涌现出很多抢滩者。例如越来越多的私营医院,以健康体检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机构,遍地的连锁牙科诊所,发展迅猛的健康保险业,养老养生社区的开工建设,智能健康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基因检测的门槛越来越低,在线健康网站及互联网药店越来越多,移动健康领域也有完成5000万美元单笔融资的大事件,这些都是健康产业先行者们的实践。

第一部分先到这里,下回再续。jinshizu.com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