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老人的看过来:网络诈骗为何爱找老年人?当子女的该怎么做?
老年人成为谣言转发大户
“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医生惊人的发现”“为了孩子的健康,就为他转一下吧”“科学家发现:一味中药48小时可杀死98%癌细胞,转发吧!”“西瓜和桃子不能一起吃,速转,多一次转发就能救一条人命!”……打开微信朋友圈,形形色色的传言令人眼花缭乱,给不少人带来困扰。据统计,“微信辟谣助手”上线至今,已辟谣110余万篇文章,而相关网文传播的主要目标群体正是老年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但由于对信息缺乏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他们时常被网络谣言误导,成为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不少年轻网友有这样的经历:在微信群、朋友圈中,长辈们热衷于转发健康养生、食品安全等类型的文章,有的“一看标题就不靠谱”。对于这样的谣言,如果听之信之,遗患无穷。日前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网络谣言已成为老年人遭遇的诸多上网风险之首。网络上许多诈骗团伙所设的新型骗局就是以老年人为目标的。
精神世界空虚是谣言“助推器”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研究员分析说,中老年人屡屡成为诈骗团伙的“猎物”,究其原因,包括了从众心理、新媒介识别力弱、家庭关系等多个方面。
1.从众心理: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思想变得迟钝,心理上也出现“病变”,如幼稚化。这个时候的老年人情感很脆弱很冲动也很随心所欲,在特定的环境下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既从众心理强。所以当商家请来所谓的同龄专家或老人现身说法,称赞或夸大该产品的功效时,老年人马上就会被说服,并义无反顾地相信和追捧该产品。
2.新媒介识别力弱:老年人在高科技和社会信息方面属于弱势群体,缺乏辨别力,又没有专门的法律保护,加上他们关心子女,导致老年人成为转发不良信息较多的一个群体。这种现象的背后,实质反映了老年人对网络的不适应和对社会的焦虑。
3.家庭关系:更重要的是,中老年人与子女长期分离,出现情感上的空虚,从而使得自身更容易被人“攻占”,不法分子的这种情感招数也就有机可乘,让老人深信,甚至心甘情愿地掏钱被骗。他们渴望有儿女陪伴在身边,渴望儿女知道他们的生活,渴望跟上社会的节奏,而不是成为一个被儿女、社会抛弃的边缘人。
防骗指南:子女要多关爱父母
作为子女一方,多数人对这种养生谣言、小道消息,出于“毕竟长辈们也是为我们好”的考虑,认为无伤大雅,多听之任之。但近年来,却有不少老年人听信网络谣言酿成的惨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对于父母转发的朋友圈谣言,不能因为嫌烦而听之任之,更不应该一味地严厉指责,尤其不要用“看您,又转发这些东西”或者用更苛责的言语对待父母,这会使得本来就无力感超强的老人更加失落。此时的最佳沟通技巧应该是摆事实、讲道理,“妈妈,我今天看了您转发的一个消息,其实啊……”,这样表达出对父母的关注,她就会非常高兴。
新的技术,容易在子女和父母之间划上一道鸿沟。走进网络新世界,父母需要我们的陪伴,正如我们幼时需要他们的陪伴一样。大多数父母的朋友圈里,子女永远是最重要的联系人。我们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在教会他们使用新科技的同时,提醒他们留意各种不良信息,特别是对各种养生信息提高防范意识,让老人不断增强抵抗谣言的免疫力。其次要有基本的健康理念,太神奇的说法不要信。某种食品好不好,因人而异,与身体和营养状况有关,不能听别人说什么好就跟风乱吃。而对于各种施以“小恩小惠”的消息更要提高警惕,要记住天上并不会掉馅饼,遇事还是多和子女沟通,这样不仅能更好地联系感情,也能请子女一起帮忙参谋,识破一些骗局。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到正规医院咨询。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