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痛点何其多?何其解?
悲凉,收容6名贫困老人合租15平米公房,房东遭起诉【6名贫困老人合租15平米公房,房东遭起诉】 近日,重庆。6名贫困老人合租15平米公房,房东王大爷一个床铺只收150元租金。渝中区房管局起诉房东,一负责人称起诉系无奈之举,王大爷收留多名老人,住在里面是安全隐患,目的系令大爷停止转租。25日,该案开庭未当庭宣判。6贫困老人合租15平米公房这件事两方面说:第一,公房不允许转租,房东擅自转租,本身做的不对。房管局作为职能部门,从杜绝安全隐患的角度,要求房东按照规定取消转租,这样做无可厚非。但诉诸法院有点过分,工作方法有点简单,甚至有给自己部门推卸责任之嫌。第二,房东无论怎样应诉,这个官司房管局肯定会赢。即使官司打赢了,法院也很难执行。对于6位穷困孤寡老人来说,租房就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在没有做好这些老人善后安排的情况下,强行驱逐这些老人,于情于理都不合适,甚至有点泯灭人性。所以,这件事仅靠房管局一个部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民政、社保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via老徐时评
88岁老人半夜摔倒独自叫救护车:晚年生活四大痛点如何破解?jinshizu.com前几天群里有朋友发了一段视频,讲述一位88岁的老人高建勋半夜摔伤了腰,自己打120去医院就医的故事。老人其实有三个女儿,但都在国外定居了。高老怕自己在国外没有医保拖累到女儿,便自己一个人留在了北京。笔者除了感叹老人为子女所做的牺牲外,更多的是心疼与心酸。子女外地工作甚至移居国外,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越发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国长照体系并未完善的前提下,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了政府乃至每一位养老人的心病。有位叫杨昇的大学老师写过一篇文章《父母和儿女,你们在那头,我在这头,怎么养老?》,赤裸裸的揭露出了这个问题:一这两天,水木社区有一篇人气很高的帖子:楼上的独居老人被发现在家里去世了,帖子大意如下:楼上独居着一个80多岁的爷爷,女儿在美国。周日早晨6点多贴主A女士发现自家房屋漏水,上楼敲门,好久,门开了,老爷爷皮包骨头、面色晦暗、扶着墙、缩着腰、说不出话。A女士进屋一看,厨房厕所的水龙头都开着(有人认为这是老人在求救)。A女士问老人是不是病了,她找人来帮他可不可以,老人点头答应。因为是周日,居委会不上班,于是A女士打110报警数次。下午6点多A女士又上楼去看,大门开着,老人还在床边椅子上坐着,A女士以为老人好点了,劝他锁上门。老人点头,站了起来,突然就歪倒在地上。A女士喊邻居来一起将老人扶上床躺下。老人两个手机都没电,问他女儿电话,老人只说:在美国。一帮邻居没办法,继续打110,但110回复这事得打120。经过一番沟通甚至威胁,110来了,三个警察进屋问了老人情况,邻居们以为这事有人管了,就散了。到了周三,一个老太太敲A女士家的门,问A女士楼上老人住哪家医院,说自己的女儿和老人的女儿是同学,老人的女儿听说爸爸病了被送医院了,委托同学来看看,同学就委托她妈妈来问。问居委会,居委会说不知道这事。上楼敲门,没人应。居委会联系片警、110开锁、老人单位离休办等。一会儿,各方面的人都到了,很久之后,120救护车来到了楼下,过了很久,又开走了。因为老人已经死在了屋里。这个帖子有近2000人留言评论,对当今社会的养老问题,大家有很多话要说,各种观点,各种态度。
二jinshizu.com看到这个帖子,我首先想到的是2年前在湘雅附二医院院子里看到的那个85岁的老爷爷,也就是我在那篇《父母和儿女,也是一段浅浅的缘分》文章中提到的那位。那位在篮球场边锻炼身体的老爷爷有二个女儿,都很优秀,都去了美国留学,后来都定居美国了,过上了豪车别墅的生活。老两口曾经去美国常住过,但是住不习惯,还是决定回国养老,再也不去了。老两口住在医院院子里的老房子里,吃医院的食堂。老人说那栋楼上大部分都是空巢老人,子女大多定居国外,平日里他们就互相照应,防止谁死了没人知道。很多年前我看过台湾某大作家写的一篇文章,具体作者和文章名不记得了,只记得文章说院里有个老太太有七个儿女,老太太年轻时年富力强心气很高,含辛茹苦克服一切困难,把七个子女都送到美国读书,然后都移民了,那时候这位大妈是方圆几十公里内的名人,是大家羡慕的模范母亲,平日里大妈得意的神情溢于言表,是最自豪的一个。可如今大妈老了,身边却没有一个儿女,甚至没有一个亲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成了老人中过得最惨的一个。当年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很年轻,所以觉得这老太太的七个子女太不是东西了,自己去美帝享受生活,却不管老娘的死活。现如今,当年台湾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大陆也流行起来了。三很多人指责政府,有人辩护说政府总不能把所有老人都免费管起来吧?何况移民了的都是人才,国家把她培养好了她却到别国服务去了,将来继承了大笔遗产(老人的北京房产那可值钱了),也拿到国外去了,凭什么好处都自己得了,麻烦都让国家担着?很多人指责警察,有人辩护说警察有警察的职责范围,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无论老人的养老,还是老人的治病,恐怕都不是警察该管的。老人病了,上医院这事,那得找120,没人给张罗,那就得找社区,找子女。很多人指责老人的女儿,有人辩护说老人的女儿已经在国外成家了,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儿女自己的生活,总不能为了老父亲的养老放弃国外的一切回国居住吧?接老人到国外养老吧,就像大部分老人一样,出了国又不习惯,何况国内的医保也没法用,老人不愿意去也正常。至于送养老院,贴主说老头平时身体很好,就像60岁的一样,这样的人肯定也不愿意待养老院,恐怕也不愿意子女给安排保姆吧。那么,这样的老人到底该怎么养老?养老,是个沉重的话题,是所有人的沉重。前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农村养老,一个沉重的话题》,让人对农村老人的养老心生唏嘘,农村一些老人老无所养,大多数是因为没钱。但是水木的这个帖子中所说的社会金字塔中上层的这些人,有能力有财力把孩子送出国留学,支持孩子移民,甚至死后还给子女留下数百万上千万的遗产,他们不缺钱,然而老景却也如此恓惶,这份沉重,就更加显得悲凉了。
四jinshizu.com在这个不用安守故土,可以四处漂泊的现代社会,养老,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个问题,我们谁都不用嘲笑谁,就像水木帖子中有人留言说:版上那些骂老人的女儿骂得最厉害的,恐怕有很多人老了也就跟这老人差不多。这话我信。养老是个社会问题,不是个别人自个儿家里的问题。就算不出国不移民,很多人也会选择距离父母很远的城市工作,这已经是个常态,一线城市人口暴涨,外地的年轻人蜂拥而入,而小城市和农村的老人却越来越多。在房价高涨的当下和未来,儿女们拼尽全力才能在一线城市买一间斗室安家,能让小家有个居处就不错了,哪里还有能力把两边的四位老人都接到身边养老?就算有能力有想法,父母的是否愿意来?每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尊严,多少老人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啊。所以,父母和儿女,你在那头的老家,我在这头的新家,相互遥望着,却不能日日相守,不能守在身边尽孝,这种情感的撕裂和内心的无奈,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老人和子女必须面对的。漂泊的时代,养老,是一壶苦涩又无奈的酒,父母和儿女,只能含着泪慢慢地饮。我有一位朋友,在北京工作多年,事业发展很顺,但陕西老家的父母不愿意进京,他放心不下父母,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老家工作。他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每天陪着父母一起吃晚饭,这是他最幸福的事,他舍弃了一些东西,得到了这份幸福。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古人的智慧,教导子女不远游,恐怕也从侧面反映着子女在身边的父母才是最幸福的。但是对于今人,故乡待不住,不远游,怎么办?远游了,父母又怎么办?之前笔者整理过一篇文章:《那些子女定居国外的老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点击查看),其中一位73岁老人在知乎的回复获得四千多人点赞,其获肯定的原因并不是文采多么好,而是她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那种与当前国内养老模式并不相同的观念,或许正是我们将要探索寻求的一条道路,也代表了关注养老问题的人群所向往的理想老年生活。其实养老问题并不是仅出现在父母与子女异地的情况下,很多人为家里老人寻找合适的养老机构而操碎了心,前几天我们采访的陶阿姨,为了给父亲和婆婆寻找符合心里预期的养老院,亲自走访了30余家机构。(点击查看:【昱言老友记】30余家养老院!陶阿姨的独家走访秘籍)虽说现在有北京养老地图小程序,大大缩短了寻找所花费的时间,但国内养老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痛点还是颇多的。21世纪经济报道就有这么一篇文章:《高端养老社区产业投融报告:晚年生活四大痛点如何破解》,我们来看一下。企业家薛强(化名)一直希望能给父母寻找一家高端养老社区安度晚年。毕竟平时工作很忙,不能时时陪在父母身边照顾,又担心他们岁数大,容易突发疾病来不及救治,特别渴望设施完备、环境舒适的养老社区提供专业周到的医养服务,让我尽一份孝心。其实,这也是众多企业家与高净值人群(包括在海外工作)的一大心病。在不少投资机构眼里,这市场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近年,保险机构、房地产机构、专业投资机构纷纷涉足高端养老社区投资建设。不过,如何照顾好这些人群的父母,对不少高端养老社区却是一门大学问。何谓高端养老,一位长期研究高端养老产业发展的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在硬件方面,高端养老社区是根据价位来配备,不但要提供更加专业完善的医疗、护理、康复服务,还要在居所设计方面更加得处处兼顾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在软件方面,高端养老社区的各种服务更加细致周到,除了提供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服务,缓解老人的孤独感,还必须在老年痴呆症等特定疾病护理康复方面对老人给予更高要求的持续真诚的尊重关爱。在他看来,一旦高端养老社区能在软硬件方面做到高品质服务,其衍生的市场价值将相当巨大。以保险公司为例,一旦这些高净值人群的父母对高端养老社区一系列服务感到满意,势必提升高净值人群对保险公司的好感,由此带来追加投资保单等新业务需求。泰康蜀园总经理鲁岳认为,随着高端养老社区日益增加,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即高端养老社区能否在每个服务细节充分展现对老人的尊重与关爱,很大程度影响着高净值人群父母们的满意度。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考验着投资机构的运营理念。一家参与投资高端养老社区的专业机构负责人坦言,其实高端养老社区的运营回报率并不高(年化平均收益不超过6%),因此他发现不少高端养老社区开始借鉴房地产开发销售模式,即通过主打医养结合概念,将养老社区房间销售获利。这让我很担心,整个高端养老社区的运营模式趋于短期获利,而不是通过长期运营提升服务品质获取稳健回报,由此导致很多细节服务品质不足,不但让很多高净值人群花了冤枉钱,也没有令他们父母感受到安居晚年的快乐。四大痛点待解薛强坦言,为了给父母寻找最合适的高端养老居所,他曾考察过多家养老社区,发现它们的收费模式各不相同,有认购200万保费保险产品+100万元入住押金+每月1万多租房费的,也有按养老社区房间面积一次性支付数百万购买费+每月物业费用的,还有先缴纳数百万投资款+每月房租护理费用的。据薛强通过与这些老人的多次沟通,发现老年人晚年生活存在着四大痛点,一怕生病,二怕老年痴呆,三怕拖累子女,四怕孤单。但是,当前能一站式解决老人晚年生活四大痛点的高端养老社区屈指可数。他直言。部分高端养老社区打着医养结合的金字招牌,却缺乏对老年痴呆症等特定疾病的专业看护康复服务;个别养老社区标榜引入海外先进医疗管理模式,能对老年痴呆症等人群进行专业看护,但它们忽视老年人的生活服务,无法缓解父母的孤独感。其间,他曾考虑花费百万美元,请父母到美国养老社区安度晚年。他们住了两个月,一个劲地电话抱怨这个养老社区针对老年人疾病的医疗护理设施齐全,但整个社区几乎看不到人,让他们反而过着好山好水好无聊的生活,更容易得老年痴呆症。他感慨说。这也是我们2007年进行养老产业探索以来,一直着手解决的高端养老服务瓶颈。鲁岳透露,通过10多年的探索,目前泰康保险打造的保险+医养康宁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已趋于成熟,目的也是围绕老年人晚年生活四大痛点出具的方案。记者注意到,由于泰康高端养老社区起步较早,如今不少机构都在借鉴泰康的医养融合运营模式,构建自身高端养老社区服务体系解决四大痛点。但在鲁岳看来,高端养老社区要真正解决四大痛点,关键在于服务品质的持续优化,比如养老社区护理员能否对老年痴呆人群做到一如既往地细心看护,给予老人足够持续的尊重关爱;养老社区是否站在老人立场,对北方城市养老社区房间地板给予采暖,安装防滑地板,减少老人着凉与滑倒的几率。当你将每个细节都做到无微不至,老年人就会感受到社区比家庭更温馨,原来的顾虑害怕就会随之消散。他直言。比如,目前他们计划围绕老年人生活习惯提供新的服务,让菜场进入养老社区,还原老人出门买菜的生活场景,让他们生活更充实。与此同时,泰康养老社区还在考虑扩大候鸟式养老试点,让高净值人群父母们在泰康不同省市养老社区居住一段时间,一面感受异地文化风情,一面在当地旅游景点走走看看,进一步排解孤独感。机构运营密钥:无微不至在多位熟悉高端养老社区运营模式的业内人士看来,破解四大痛点的密钥,是无微不至的服务,但付出的代价不菲。毕竟,高端养老社区看似高端,但整个项目运营成本也不低,导致项目投资回报率普遍不高(年化收益约在5%-6%),若要持续加大投入做到无微不至,其实际投资回报率可能会更低。上述参与投资高端养老社区的专业机构负责人直言。一位泰康保险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他们内部做过测算,根据他们所打造的高端养老社区运营30年标准,IRR差不多在6%左右。不过,公司高层依然希望能打造中国高端养老的服务标杆。一方面养老社区的持续运营,能给保险资金带来长期稳健的收益回报;另一方面它解决了很多投保人晚年生活的烦恼与痛点,带动保险业务持续较快成长。他指出。有熟悉保险机构养老社区运营模式差异的知情人士坦言,泰康保险之所以能深耕高端养老社区长期运营与服务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管理层长期稳定,愿意花费较长时间将保险+医养康宁大健康产业生态体系进行到底。相比而言,有些大型保险公司与房地产机构的高层属于任命制,这一方面带来养老社区运营战略的不连续性,令很多专业医养服务缺乏提升动能;另一方面则带来养老社区投资退出的短期化。其中最流行的一种方式,就是引入国际医养管理模式打造高端养老社区概念,再迅速拿地投资建设养老社区,按房地产销售模式将社区房间出售获利。这位知情人士指出,至于医养服务品质的提升,则主要依靠国际医养管理模式维系。但这又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国际医养管理模式一旦水土不服,很多老人的四大痛点就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二是房地产销售模式让整个养老社区经营理念趋于短期获利,往往忽视对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关爱。上述长期研究高端养老产业发展的专家分析说,他此前考察过不少出售房间的高端养老社区,发现这些房间并没有将桌椅角边设计成弧形,容易在老人摔倒时造成二次伤害;此外当老人遭遇突发疾病或意外按下紧急报警装置时,不少养老社区医护人员在5分钟后才赶来急救照护,错过了3分钟急救的黄金时间。这背后,某种程度考验着投资机构的运营理念,将高端养老社区作为一项短期获利的投资,还是将它视为一项长期经营战略或企业社会责任使命。他指出,目前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对此也有所察觉,他们在为父母选择养老社区时,会先通过实地考察社区各个服务细节的品质,以及与居所老人面对面地进行深入沟通,了解这个高端养老社区是否做到无微不至,能否真正解决父母晚年生活的四大痛点,再敲定最终的投资决策。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