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年人?老年人的特点和心态是怎样的?如何与之相处?
现代老年人的健康既包含了躯体健康,也包含了心理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且由于生理因素(感官老化、疾病增加、死亡威胁)和社会因素(社会角色的转变、家庭情况、配偶情况、社会环境)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老年人的认知过程: 感知觉下降: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记忆: 一般来说,记忆力从50岁开始就有所减退,70岁以后记忆力下降的更明显。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近记忆衰退,对新近接触的事物或学习的知识都忘得快,但对与过去、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或有逻辑联系的内容记忆较好。 思维: 思维能力衰退,思维迟钝、贫乏、奔逸,不易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出现一定程度的间断性,还对推理及概念认识不清,思维过程缺乏逻辑性。但是思维衰退在各个老年人的身上表现的程度也不同,有些高龄的人思维比较清晰,而另外一些老年人却有严重的思维障碍。 智力: 成人智力分为液态、晶态智力。液态智力指与知觉整合、近事记忆、思维敏捷度、注意力、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18岁时智力达到最高水平,以后开始下降,50岁时仅相当于15岁的智力年龄,80岁以后下降更明显,85岁时大约相当于5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晶态智力指与后天的知识、文化、经验积累有关的能力,如词汇、理解力、常识等,一般不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缓慢。 老年人的情绪: 孤独: 老年孤独是老年人被疏远、被抛弃和不被他人接纳的一种情绪体验,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导致老年人孤独的原因多种多样,如老年人离退休后远离社会生活、无子女或因子女独立成家后成为空巢家庭、体弱多病或行动不便逐渐与亲朋好友疏远、性格孤僻、丧偶或失去独生子女等等,都可以使老年人在心理上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 恐惧: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成为子女负担,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另一方面,同龄人的相继去世,使老年人从心理上感到自己正与死亡临近,还会使老人有害怕情绪。 衰老: 衰老感是指老人从主观上意识到自己老了(老不中用了)。老年人衰老感的产生是一个人精神衰老,失去了生活的动力和积极性的开始。衰老感使老年人受消极自我暗示的影响,无形中致使人的意志衰退,情绪消沉,甚至使老人生理衰老、心理功能降低,或是导致老年人常见疾病的出现。jinshizu.com 怀旧: 老年人的怀旧情绪是老年人的标志性特点。老年人通常都会对于过去的生活进行回忆,进而产生怀念之情。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多数老年人无法适应不断变化、急剧动荡的当今时代,对老年期的处境失望,而对年轻时代或故人、故物怀念留念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企图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越是高龄,这种回忆往事的趋势越明显。 自卑: 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使得老人拥有失落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老人的经验、技术和价值取向的现实效用不断下降,逐渐丧失了其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主导作用,也使得老人感到不再受到尊敬和重视,拥有因自尊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具体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无理取闹或是自暴自弃。 固执: 固执就是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本身都有过一段漫长的社会经历,并在其中积累了很多经验,由此产生了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的态度,而当这种主观态度不适应客观环境时,在旁人看来便表现为明显的固执。另一方面老年人自尊心强,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获得他人的尊敬,保持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威地位,而主观强调自己言行的一贯正确性。还可能是由于子女常年不在家,老人情感上得不到满足,这种固执是叛逆心理的表现。 老年人在经历人生变故(离婚、丧偶、子女婚后离家),忍受着多种疾病的困扰(老年人常见病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受到死亡的威胁时,一般都会有情绪的变化,希望我们在孝顺父母或同老年人接触时,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关爱,毕竟谁的家里都有老人,谁也都会老去。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养老心说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