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衰的护理
原标题:老年心衰的护理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老人随着年龄增大,各器官、系统均发生生理性老化,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各器官的储备功能显著下降,因此,老年人更易患心力衰竭。
老年心衰临床症状的特点
老年左心衰可表现为白天阵发性呼吸困难,尤其是餐后或体力活动后痰液阻塞所引起的呼吸困难,在坐起后并不能马上缓解,但咳出痰液后症状可立即减轻。老年人急性心肌缺血多无症状,常以短期内反复发作阵发性呼吸困难作为首发表现,遇到此情况应做心电图明确诊断。
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活动量减少,或不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甚至中度心衰也可完全无症状,但遇到诱因则可发生重度心衰,危及生命。心衰发作时,有些老年患者仅表现为不寻常的大汗淋漓,尤其是面颈部大汗,往往是心衰发作的征象。
老年心衰因有明显的低心输出量和低氧血症,使脑组织供血和供氧减少,故神经精神症状常见,可出现注意力减退、淡漠、焦虑、失眠、昏睡、精神错乱等症状。
由老年心衰因肝及胃肠瘀血所致的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多见。由于低心输出量和利尿治疗,使肾脏供血减少,表现为尿量减少和肾前性氮质血症。在老年心衰中,肾功能不全较常见,其患病率可高达65%。
由于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调节能力随增龄而明显减退,因此老年心衰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较常见,常发生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低氯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这些因素常使心衰变为难治性。
老年心衰的治疗
近几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观念已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不仅能缓解病人的症状,而且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1、一般治疗
休息: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多主张限制患者的运动,休息可减少身体所需要的血流量,增加肾血流和冠状动脉的血供,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和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功能。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低热量和低胆固醇;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限制钠盐摄入量,正常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为10g左右,无症状及轻度充血心力衰竭患者的每天摄入总量应限制在2g以下(等于氯化钠5g),所有等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均要戒烟;严重心力衰竭者禁止饮酒。
镇静剂的应用:焦虑和烦躁时可适当服用地西泮(安定)2.5mg,以保证充分休息。
液体摄取量jinshizu.com:血钠过低(<130mmol/L)可能由于利尿药作用,也可能由于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而产生强烈的口渴感,液体摄取量须限制在每天1.5升以下,防止稀释性低钠血症。
2、药物治疗
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用药时要注意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老人代谢及排泄均缓慢,易引起药物中毒,药物用法及剂量应因人而异及时调整。
减轻心脏负担:适当休息使精神和体力均得到休息,并适当应用镇静剂;
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应用利尿药和限制钠盐摄入量;
增强心肌收缩力:适当应用正性肌力药物;
减轻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应用扩张血管的药物;
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减轻前负荷利尿剂和硝酸酯类,减慢心率,延长舒张期时间(β-受体阻滞药),逆转左室肥((ACE Ⅰ);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等。
3、康复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长期卧床存在不少潜在的危险,诸如可能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褥疮、下肢失用性肌萎缩、骨质疏松、胃肠蠕动减弱因而食欲下降等,目前已不过分强调把休息作为心力衰竭治疗的必须措施,而是尽量鼓励患者采用运动康复疗法。
虽然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运动锻炼及体外反搏治疗的重要作用,可明显改善左心室功能减退和患者运动耐力,运动锻炼还可使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即降低过高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心率变异性改善。
为安全起见,行运动训练之前应行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以了解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与运动耐受力,对于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可先采用床边坐立法,依病情改善程度逐渐增加,直至步行、爬楼梯等肢体活动,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开始常采用步行运动疗法,逐渐过渡到其他量较大的运动,其他运动疗法还有主要适用于轻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医疗体操,举重,握力,登自行车等阻力训练及气功太极拳,可酌情选用。
来源:砚山心脑病
加群: 各种专科护理微信群,赶紧加入
投稿: 欢迎护士相关的原创稿件投稿
视频号: 护理干货和大咖直播
关注 :按护士科室分类的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