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七旬奶奶教室外陪读:隔辈亲是种别样的爱,老人的情感更需被关注。2022-04-1310:49来源:半纸书笺

admin 阅读:445 2022-06-03 03:45:53 评论:0

原标题:七旬奶奶教室外陪读:隔辈亲是种别样的爱,老人的情感更需被关注。

01

前几天,一位七旬奶奶在教室外陪孙子上课的视频,让很多人湿了眼眶。

视频中的奶奶叫刘瑞侠,她的孙子今年8岁,出生时因为缺氧导致小脑萎缩,压迫到眼部神经,造成严重视功能障碍,智力也受影响。

孙子看书时,需要趴到离书本很近的地方,才能看清,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孙子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学知识,她从老家赶过来,每天陪孙子一起上学。

有网友留言说:看到这个视频,就想起自己童年时期奶奶陪伴的日子。

是啊,有多少人的童年时光里,都离不开奶奶忙碌的身影陪伴,和宠溺的眼神追随。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隔代养育是很多年轻父母的首选,而很多老人也为孙辈孩子倾尽全部心力,扛下了自己子女身上的育儿重任。

但是,在很多人心安理得地让老人带孩子的同时,有没有思考过,老人们带孩子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她们虽然跟孩子的父母一样疼爱孩子,但是情感需求还是不一样的。

02 有一种特别的爱,叫隔辈亲

我隔壁的张姥姥在外孙出生时,就从老家赶了过来,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

那天,我刚走到单元楼下,看到孩子张着双手在学走路,张姥姥在一旁紧盯着。

突然,孩子没有站稳,要往后摔倒。

这时,张姥姥瞬间化身为武林高手,一把拉住孩子的衣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侧摔在孩子身下,紧紧地将孩子抱在怀里。

孩子没有摔着,可我明显看到张姥姥疼得咧了咧嘴,那一瞬间,既让人温暖,又让人心疼。

温暖的是,姥姥的爱意,深在骨子里。

心疼的是,姥姥的身体,还能不能承受住这样的摔打。

《请回答1988》里说:

听说神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即使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

这世上有一种亲情,叫隔辈亲。

隔辈亲,不仅仅是亲孙辈孩子,更是亲儿女。

在带孩子的老人心里,很多都是为了分担儿女的生活重担,爱屋及乌疼爱孙辈,只要儿女过得好,她们再苦再累也值了。

03 老人带娃成主力,也请别忽视老人的情感需求

带孩子的奶奶或姥姥,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叫随迁老人,她们很多人为了孩子,抛下自己的老伴,来到陌生的城市,虽然生活在这里,但却不属于这里。

在孩子出生半岁后,因为要工作,我打电话向妈妈求助,我妈二话不说就来了。

一天晚上,我下班回家,远远地就听到孩子的哭声,我妈正抱着孩子在屋里来回走着,孩子的额头发烫,小脸哭得通红。

我急得一把抱过孩子:妈,你怎么带孩子的,孩子都发烧了,哄有什么用,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去医院呀?金时族

我已经用酒精给孩子擦了身体,也不知道该去哪儿,想着你也该下班了。妈妈跟在我后面,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我心里一酸,当教师的妈妈从小对我要求非常严格,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我低声说过话。

晚上孩子睡后,我去客厅喝水,听见我妈对着电话在说:再等一个星期,等孩子身体好了,我回去看看你,不要吃剩饭,药要记得吃呀。

为了来帮我带孩子,我妈放下生病的父亲,而我还经常任性地发脾气,总以为母女之间无需计较,可却也因此忽略了她的情感牵绊。

比全职妈妈更累的是全职带娃老人,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其中专程来照顾孙辈的高达43%。而大部分的老人生活状态是想家孤独不被理解缺少朋友。

她们看上去每天忙碌,内心却有着子女无法理解的空虚和孤独。

大部分带孩子的老人,将隔代养育当成了一份工作,即使有时受了气,也不能轻易辞职,抱着能为子女分担一点就一点的心愿。

也只有在夜深人静时,她们才能做回自己,向远方的爱人表达自己的思念,而这份情感,正是子女应该关注的。

04 随迁老人辛苦付出的背后,是内在心愿的投射

很多老人离家千里带孩子,生活上遇到再多的困难,也阻挡不了她们带孩子的决心,是因为还有以下三种心理因素。

1、亲情补偿

在我们小的时候,生活条件还不是很好,父母为了养家需要努力工作,对我们就缺失了一些陪伴。

当我们长大到了生孩子的年龄,父母大多已经退休,他们不能像对待小孩一样来对待我们。于是,就把这种关爱补偿到孙辈身上。

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投射效应,就是说当老人不能将内心的情感,在自己儿女身上释放时,就容易将这份情感投射到儿女的孩子身上,寻求一种情感的平衡,作为亲情的补偿。

2、自我价值感的实现

很多老人退休后,生活节奏与原来落差太大,难免会出现心理落差。

而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当老人陪伴孩子时,看到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这也是很多老人,即使带孩子很累,但只要孩子一个微笑和拥抱,就可以将累忘掉的原因。

3、内在小孩的投射

心理学家容格提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小孩,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传递内心最真实的心声。

而在人年纪越来越大后,我们对潜意识的控制变弱,容易在脾气上变得固执和任性,希望得到儿女的关爱和呵护。

但同时,她们又觉得自爱有罪,无法坦然面对自己内在小孩的需求,于是将自己的爱转移到真正的小孩——孙辈身上。

当我们了解老人带孩子的心理因素后,就可以在生活中对她们多一点关爱和理解,让老人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满足自己内在的心理需求。金时族

05 平衡好家庭关系,才是对老人和孩子最好的爱

生活中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时,会走入两个极端,要么将孩子全权委托给老人,要么担忧老人对孩子溺爱,不让老人陪孩子。

老人与孩子的互动,能让家更有爱,也能让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温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平衡家庭关系。

1、灵活运用123法则,让生活增添趣味

所谓123,就是每天1次、每次20分钟、我们选择和家人做3件事的任意一种。

这三件事分别是一起聊天、一起玩游戏,一起散步。

事实证明,20分钟的全心互动,比长时间地腻在一起效果好太多。

很多人工作繁忙,可以选择在下班之余,用这个方法跟老人和孩子互动,在倾听与反馈的过程中,增加家庭的凝聚力。

2、餐桌交流,沟通消弭隔阂

很多人崇尚食不言原则,在吃饭的时候不允许家人说话。

而在犹太家庭中,却喜欢在餐桌上用聊天的方法,来促进家人之间的沟通和团结。

这一点对老人来说尤其重要,当她们一天的忙碌与琐碎,得到儿女理解与支持时,更能增加她们的归属感与价值感。

生活中,老人养大了我们,又来帮助我们养育孩子,这不是理所当然,而是两代的爱与付出。

也只有我们理解,并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时,才是对老人和孩子最好的关爱。

愿我们都能多关注陪读老人,给予她们应有的关爱和肯定,不管是奶奶还是姥姥,她们都是最疼孩子的,也是最爱我们的妈妈!

往后经年,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来日方长,但是,孝敬父母却时日无多。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爱说出来,用感恩和陪伴,来回报她们此生的恩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