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出土的金步摇,直接藏到国家博物馆,它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
1981年,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出土了两件北朝时期的黄金饰品,意义重大,直接收藏到国家博物馆。就是它们,让燕国慕容家族的历史更加鲜活。
经过文物工作人员鉴定,这两件黄金饰品是金步摇,一座马头鹿角形金步摇,一座牛头鹿角形金步摇,都是北朝时期鲜卑民族的饰品,成于1600多年前。
马头鹿角形金步摇
鲜卑民族起源于大兴安岭,因为是游牧民族,逐渐迁到了草原地带。而西鲜卑,即我们说的慕容鲜卑后来迁到了辽宁的朝阳一带的辽西地区。
慕容鲜卑又称作步摇鲜卑,就是因为步摇饰品。
步摇本来是古代汉族妇女的头饰,在晋朝开始流行。
鲜卑民族是头一个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它们本身代表的是游猎、游牧文化,但是对中原农耕文化也很接受。他们把游猎、游牧和农耕文化融在一起,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鲜卑民族很喜欢各种摇曳姿态的装饰物品,步摇正好符合这一特征,结合他们对马、牛等的崇拜,在步摇的制作上,逐渐形成了具备北方游牧民族风格的步摇,流行程度一度超过了中原地区。
鲜卑民族和中原的生活习惯不一样。
中原女子
中原地区是农耕生活,把金银做成生活用具、配饰一类。
鲜卑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很喜欢金银饰品,一般把金银做成首饰、服饰和马具用品。这些配饰都跟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有关联,头上一步一摇的金叶子,也是地位的展示。
当时,首领特别喜欢步摇,于是找人打造了一副,出门就佩戴。通常汉族妇女才会佩戴,但是在鲜卑民族,多数是妇女佩戴,少部分有身份有地位的男人也会佩戴。
在鲜卑民族,步摇两字的发音,跟慕容两字的发音比较相似,他们把首领称作步摇,以至于后来西鲜卑都称作步摇鲜卑了。
鲜卑族的金步摇,采用黄金打造,不仅有中原地区的别致手法,还有鲜卑人喜爱的牛马造型,粗中有细,可以看到豪放的马背民族,粗犷又热爱生活的一面,而且不局限于妇女佩戴。
很多人奇怪,头饰不是有发簪吗?其实步摇和发簪是有区别的,发簪盘发的时候用来固定头发和头饰的工具,而步摇就是头饰。
现在收藏在国家博物馆的两座金步摇,分别是马头鹿角形金步摇、牛头鹿角形金步摇,制作于公元400年前后的北朝。
马头鹿角形金步摇高16.2厘米,重70克,轮廓清晰、马头的造型真实,镶嵌了不同的宝石,10片桃形的金叶,每个分支都有一片叶子。
牛头鹿角形金步摇高19.4厘米,重87.37克。
牛头鹿角形金步摇
鲜卑民族对马、牛很喜爱,所以很多饰品都会有马牛造型,而猪、羊则不受待见,很少有做成饰品造型的。
它们主体是黄金打造,跟中原地区的步摇不同的是。
中原地区的步摇,几乎都是树状的,每一根金枝伸出到一定长度,就圈成一个小圈,挂上金叶子。而鲜卑民族的步摇,则是每一根金枝在延伸出去的时候,像鹿角的分叉一样,这就对制作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
鹿角状分叉的角尖,挂上可以摆动的金叶片,行走的时候,步摇上的金叶子一步一摇,像纷飞的花瓣一样。
这两件充满了匠人的细心和技艺的文物,不仅展现了千年前精美的服饰工艺,也见证了当时民族之间的沟通和相融。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