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老龄”,银发族重返职场

admin 阅读:234 2022-10-14 00:56:55 评论:0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1年,我国已有超过2.67亿老年人,其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到半数以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退休后重返职场,主动迎接老龄并“超越老龄”。

8月24日,中国老年人才网正式上线。印象中赋闲在家的老年人被重新冠以“人才”之名。网站上线2天,已有5000多名中老年求职者、100多家招聘企业注册。

官方也在有意促成,国家层面有政策“护航”,地方抢先“破冰”“试水”。而在积极的态度之外,有关老年人再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仍然空白,权责和保障尚待厘清。

专家认为,老年人再就业,这是老龄化社会给出的新命题,亟需建立一套基于“年龄平等”观念的全新劳动就业体系。这不仅是对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考验,更是我们从年轻社会过渡到老龄化社会的一次深刻的观念变革。

时薪偏低,服务性劳动和零工招聘较多

最先登上热搜的是麦当劳的招聘广告:退休员工55-60岁,每周4-5天班,每天4-8小时,1800-3500元/月,要求有退休证,工作地点为北京。

记者咨询北京地区多家麦当劳餐厅发现,大部分餐厅都雇用了退休人员,年龄普遍在55岁到63岁之间,工作内容包括扫码测温、收拾餐盘、制作食品等。店内实行弹性工作制,每天工作8小时,时薪17.8元,上满一定工时将有百余元奖励。店员表示,退休人员每月收入基本保持在3000多元的水平。

店内退休员工对记者表示,这份工作不算累,可以胜任。不过,也有一些退休人员认为时薪过低。

麦当劳的这条招聘信息发布于8月24日上线的中国老年人才网。该网站由中国老龄协会主管,是一个为全国老年人才、涉老组织、为老服务机构及用人单位提供老年人才信息服务的网站。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中国老年人才网首页截图。

记者9月15日浏览发现,该网站挂出61条招聘信息,工作地点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岗位多为护士、保洁、保安等,也有养老院院长、老年在线教育讲师等,工资水平在每月3000-20000元不等。

其中一些岗位同时面向普通求职者开放,退休人员的薪酬整体低于正式员工。释放的岗位中也不乏高薪,广东一家企业招聘法律顾问,给出8万-10万元的月薪,但要求有丰富维权经验或曾在关键岗位任职。

总体而言,时薪偏低,技能岗位偏少,服务性劳动和零工招聘较多,是目前老年人就业市场的现状。

低龄老年人再就业意愿较强且具备相应能力

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相当一部分仍有工作意愿和能力。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用人单位和老年求职者是供需两端,都表现得比较旺盛,实际上各有原因。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绍,最近1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到78.2岁,是历史性跃升,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与此同时,退休政策却鲜有调整,目前仍然主要是男干部及职工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退休。延迟退休虽然已经纳入“十四五”规划,但仍在推进之中,尚未落地。

党俊武认为,60-69岁低龄老年人虽已退休,但是身体健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相关技能,其中还包括很多学者、医生等,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再就业意愿比较强烈。

据其研究,再就业的退休人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出于经济考虑,退休后继续工作补贴家用;另一类是主观上有积极参与社会的愿望,希望通过工作保持与外界的连接。

用人单位招聘老年人则更多是基于现实的选择。一方面,老年人的用工成本更低;另一方面,保安、保洁等岗位对技术、体力要求不高,且成长性较低,对年轻人缺少吸引力,导致稳定性较差,因此企业更倾向招聘老年人。

国家卫健委党组成员、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也曾谈到,中国低龄老年人大多较好地保持良好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状态,绝大多数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技能和纵深的社会网络,具备参与生产劳动、社会管理、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帮教下一代等社会事务的能力。

仍存在政策法规盲区,权责尚待厘清

关于老年人就业,国家也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

在地方,浙江省去年发布《关于试行职业技工等学校学生在实习期间和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在继续就业期间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探索将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扩大到退休人员。

这也是老年人再就业的难点之一。当前,老年人再就业存在不少盲区,比如老年人与用人单位通常被界定为劳务关系,难以建立正式规范的劳动合同,老年人在获得报酬、工伤赔偿、责任事故等方面的权责不够清晰,增加了老年人和用工单位双方的风险。

党俊武认为,随着老年人再就业群体扩大,相关的政策法规应当及时补齐。

首先要明确最低工资标准,由于老年人按月领取养老金,因此工资过低或者过高都不利于公平,应当明确一个公平公正的工资标准,指导用人单位。这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在一些国家,老年人就业的“反年龄歧视”原则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制定工资的最低标准。

其次,应当明确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如何处理,适用哪些条款。按照现在老年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务合同,很难处理这种问题。

此外,老年人再就业的收入如何缴税也需要明确,随着老年人就业形成一定规模,其税收也会是重要的社会贡献。

老年人再就业或将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

老年人再就业受到如此关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人口形势和劳动力结构变化倒逼的结果。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4亿,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20%,截至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超过2.67亿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同时,少子化问题在不断加剧。《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

老年人增多、新出生人口减少,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下滑,中国是否还有“人口红利”?对此,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告诉记者,“现在是时候重新理解人口红利了。”

他表示,过去讲人口红利看的是数量,现在看的是质量,特别是老年人口,也是释放红利的重要群体。“面对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不仅要考虑如何赡养他们,更要考虑如何调动他们。老龄化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将会是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支撑领域。”

王建军认为,长寿经济时代的到来创造了第二次人口红利。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主任李伟也表示,由于人口质量快速提升,老年人才红利正在逐步显现。

“在经济发展这辆车上,年轻人是拉车的,老年人是坐车的,如果坐车的人越来越多,拉车的人越来越少,的确就会出问题。”党俊武认为,现在已经有一部分老年人选择“不坐车”,这部分人不仅能照顾好自己,甚至还可能一起“拉车”,那么整个社会的老龄化风险就会降低很多。

一些先于我国进入老龄化的国家已经进行了尝试,在欧美、日韩,邮递员、前台接待、出租车司机、空中乘务员等岗位上常能看到低龄老年人的身影。

专家:亟需建立基于“年龄平等”观念的劳动就业体系

在上述具体问题的背后,老年人再就业之“难”,核心是难在观念。

党俊武认为,从观念上,我们现在的劳动就业体系还是年轻社会的产物,并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要求。

比如,有些年轻人认为老年人再就业是在和自己“抢饭碗”;一些子女认为父母退休后不享清闲,却要继续工作,就是做儿女的不孝顺。

“在一个年轻社会里,小孩上学、年轻人工作、老人养老这是没问题的,但是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样按照年龄进行的社会分工需要重新思考。”党俊武说,我们不能站在年轻社会看老龄社会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应当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和解决。

面对老龄化社会给出的新命题,党俊武认为,亟需建立一套基于“年龄平等”观念的、全新的劳动就业体系。

“年龄平等”主要是指在观念上不能把年龄作为就业的标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需要明确很多边界和细节,比如一些重体力劳动不能招聘高龄人员;老年人和年轻人在就业上出现矛盾,应当优先保证年轻人的工作机会等。

“总而言之,希望社会接纳老年人再就业,鼓励更多的老年人从车上下来,帮助年轻人一起拉车,一起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风险和挑战。”党俊武认为,这不仅是对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考验,更是我们从年轻社会过渡到老龄化社会的一次深刻的观念变革。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