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住宅的典范,本间小天使为一家五口创造的新生活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片海,时而波澜壮阔,时而风平浪静,走过平湖烟雨,跨过岁月山河,当时百般艰难,一天蓦然回首,原来已飞渡千山。 这一期梦改,我们的委托人张女士一家五口,原本住在南京一套位于六楼的复式公寓里,130㎡的面积,好像已足够家人生活,但她的日子,在常人眼里,却有着肉眼可见的艰难。 “虽然不知道她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但是我希望那是一个彩色的快乐的没有烦恼的世界。” 本期委托人张女士的小女儿殊梦,天生低智,日常生活均需人在旁细心照看,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女士的婚房都已变成了老房,但殊梦的心智,却永远地停留在了1岁。 “她谁都认识,却偏偏不认识我。” 张女士温柔地替生病的妈妈梳着头,一边笑着对我们说。 时间一天天过去,原本帮张女士照顾女儿的父母,也逐渐到了需要被照顾的年纪。80岁的“社牛”母亲患上了阿兹海默症,一边跟邻居亲切问好,一边又忘了自己最亲密的人……90岁高龄的父亲,也因患帕金森症,无法靠自己的力量起身行走,甚至连如厕都需要帮助。 老房子没电梯,张女士的父母和女儿多年来,一直过着“非必要、不出门”的生活。这些年,全家的户外活动空间,就是楼上那个,有些转不开身的小露台。 新房子三室两厅,135㎡,还带一个60㎡的花园,可这样也无法满足女儿康复,和父母养老的特殊需求。 于是,张女士想通过节目组求助专业设计师,希望能给她家这“三个大宝贝”,一个方便外出活动的家。 这次改造,节目组委托了多次参与特殊人群住房改造,和擅长适老性住宅设计的本间贵史老师,来帮张女士改造她的新家。 因为上海疫情的原因,前期不能亲自到场的本间贵史老师,不得已采用了VR云看房的形式,来了解房屋的实际状况。 新房的客厅接近30㎡,比原先大了很多,但也多了一些视线不能及的地方。 改造前客厅实景 客卫生间的地砖太滑,地面的台阶对于需要照顾、行动不便的家人来说,存在一定的危险;主卧卫生间面积小,于常人无碍,对这个家庭来说,可能会使用不便。 改造前卫生间实景 L型的厨房操作台面向户外,烧饭的时候无法照看家人。 改造前厨房实景 阳台通往花园的走道只有30cm,正常人且需半侧身通过,更遑论行动不便的老父亲和女儿。 房子和花园之间,还存在天然高差,狭窄的楼梯更是让外出变得难上加难。 改造前新家室内通往花园的通道、楼梯 整间房子也没有任何适老化的设计,不仅空间布局让患病的母亲难以识别,也不能满足女儿和父亲的康复和生活需求。 为了更好的了解委托人一家的日常,在征得他们同意的前提下,在老房子的公区安装了摄像头,24小时观察他们的生活。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本间老师给出了本案的设计方向,通过节奏、安全、睡眠、感知和康复五方面着手,解决张女士新房适老化需求高、收纳空间不足、卫浴设施不便等问题。 本间老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设计能减轻张女士夫妇俩护理“三宝”的负担;在家中设置适合他们症状的医疗、康复设施,从而他们的缓解症状;使这个房子成为全家人都能舒适生活的家。 这次的改造,就从一家三代五口人的“健康居住”这个大方向展开为:安全、减负、康复、舒适人居等四个方面。 一、安全 改造的第一步,就是集中解决房屋的安全性问题。 1⃣️ 结构加固 在房子拆旧的过程中,专程请了上海的结构工程师,到现场确认房屋的原始承重结构,对拆出来裸露钢筋的墙面、结构和柱体,都做了加固。 拆旧时裸露的墙体 2⃣️ “微调”结构,拒绝大幅度拆改 通过增加“门洞”这种“微调”结构的方式,尽可能减少施工对房屋结构的破坏,确保安全的同时,也让不同场景下,不同家庭成员的生活动线得到优化。 before after 比如,客厅和老人房之间,新增一个门洞,不管身处哪个空间,都能看顾到另一边的情况。? 父母房间的卫生间做双开门设计,不管是从老人房还是女儿房,进出都很方便。 女儿的房间,增加一个入口形成洄游动线,不论女儿去卫生间,还是客厅、餐厅,都很方便。 3⃣️ 特殊工艺,减少破坏 卫生间排水管道,在隐蔽工程上以集中排放管道的设置,减少对楼板的打孔和破坏。 在房屋的各项施工中,也通过特殊工艺,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结构和楼板的破坏,最大限度保护日后居住的安全性。 二、减负 1⃣️ 优化动线,缩短生活路径 通过“五个门洞”的微调,三个“大宝贝”们在家移动的生活路径被大大缩短,也减轻了照顾者的负担。 比如,老人房和卫生间仅一扇移门之隔,不仅日常使用动线最短,日后护理,打开移门不用腾挪,便能得到一个超大的多人共用空间。 淋浴区的座椅,也让张女士帮家人洗澡时更加省时省力。 考虑到患有帕金森症的父亲,通往花园的路径,选择了比斜坡更不容易摔倒的楼梯。通过降低层高,加宽踏面,做防滑处理的方式,让行动不便的父亲能好地行走。 2⃣️ 适老化助力 不管是进门玄关的换鞋凳旁,还是餐厅的椅背,或者家里的墙面、柜体的腰部,都装上了助力的扶手、把干。 让三个大宝贝,在有能力的时候,也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家安全行走,日常也能在家步行、锻炼。 可升降坐垫、坐便器,能帮助起身的沙发,都能辅助老爷子自行慢慢起身、活动。 还为老人家准备了可穿戴的代步机器人,这些设施不仅能减轻委托人照护的负担,还能照顾到老人自身的尊严感。 根据女儿和老人具体情况准备不同的料理床,不仅具备健康检测的功能,也让他们的起居方便起来。 通过生活动线的调整,和适老化设施的应用,帮助特殊人群也能过上相对独立自主的生活,减轻家属的照护负担。 三、康复 1⃣️ 调节昼夜节律 常年“足不出户”的委托人一家,作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设计师为了让他们在家也能过上比较规律的生活,也在全家设置了可感知环境的智能调节的灯控。 老人房也装上了定时开合的自动窗帘,来帮助他们增强对自然的感知能力,跟随生物钟自然起居。 2⃣️ 家庭健身房,康复小天地 自带的小花园,也被设计师改成了家庭康复空间。软硬适中的地面,方便家人锻炼行走的同时,也不担心摔倒。 在小花园一侧闲置的空地上,还为爷爷准备了每隔50cm一条线的康复步道。 旁边的mini健身区,可供全家人使用。 在本间老师的设计中,我们看到,设计不仅要服务于居者的现在,更要着眼于他们未来的生活。 3⃣️ 康复设施 本间老师不仅考虑在居住环境上帮助家人更好地生活,也着眼于让他们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状态,增强对生活的信心。 比如,爷爷专用的帕金森患者助行器。 “强迫”奶奶劳作的小菜园,也试图通过适当的劳作,帮助老人改善身体机能。 在花园中通过选用适配的植物,用气味和视觉等五感疗法,唤醒他们对自然的感知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终的花园,环绕绿植、健身设备、蔬菜种植等区域,形成一条康复行动路线,带家人走向更健康的未来。 四、舒适人居 1⃣️ 空间规划 靠近花园阳光最好的房间,留给了两位老人,让他们更能感知四时的变化。 中间稍大的房间,留作女儿的房间,通过将陪床和主床分开的方式,希望张女士夫妻俩在夜间陪护女儿时,也能尽量保证自身的休息。 一旁的小次卧,则做了榻榻米+储物的形式,留给了张女士夫妻俩,从此,两口子终于有了能独立休息的房间。 餐边柜下方嵌入一张隐形床,不论来客或者未来的阿姨,都能有住的地方。 2⃣️ 收纳 进门玄关除了顶天立地的鞋柜,放下五口人的鞋子外,还增加了一个换鞋凳的位置,也多出了一个洞洞板的收纳空间。 原厨房到卫生间盥洗区的隔墙拆掉,新建一堵超薄墙体,刚好让出一个冰箱的位置。 改造后的客厅不仅美观、实用,更以超强的储物设计,满足张女士一家人的物品收纳需求,保证未来居住的整洁和清爽。 就连张女士夫妻俩的小卧室,也被安排了榻榻米+立柜的超大储物空间。 通过这些设计,不仅实现了委托人一家居住舒适度、居住安全性、康复环境和睡眠质量的提升,也大大减轻了未来张女士夫妻俩照护家人的负担。 终于,到了交付的时候,委托人张女士一家五口一起来到新家,准备迎接他们新的生活。 原木配色的客厅,围绕电视展开,宽敞明亮。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 整个家中的灯光设置,看上去平平无奇,实际上是经过专业节律照明设计过的,可以根据环境和时间光影的变化,随时调节室内的灯光,让哪怕足不出户的家人,也能跟随大自然的节奏而生活。 可升降、可平躺的电动沙发,帮助爱看电视的一家人,将久坐的危害降到最低,可以根据需求调节靠度,也方便家人帮助操作。 餐厅和客厅相隔一个走道,简约的日系风格下,温暖的木制家具给一家人温馨的用餐氛围,扶手和桌角都采用了圆弧倒角设计,就连椅子背也是隐藏的扶手,让人备感安心。 天花板的晴空灯设计,让居家的老人也能随时感知蓝天。 餐边柜背后的房间,是女儿的卧室,双门洞的设计,沿隔断墙体自然形成洄游动线。 为避免女儿不注意跑到厨房,万一碰到刀具发生危险,一侧厨房移门的上下,还加装了安全门锁。 南京夏天炎热,为了避免厨房的闷热,设计师还为张女士在厨房内安装了空调,让她也能在为家人做餐食的时间感到舒适、从容。 上吊柜内也做了升降拉篮,方便拿取物品。 至于张女士担心的,若是面对外面的美景做饭,便不能随时观照家人。则通过在厨房内墙上安装监控设备接收器的方式来解决了。 全家安装十个摄像头,用来观察老人和女儿的动态,方便她在做家务时也能随时看护。 女儿的房间,以柔和温馨的色调,让整个屋子显得平静而舒缓。殊梦一进来就直奔自己的小床,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最让委张女士感动的是,本间老师还为她设计了专属梳妆台。仿佛多年来,一直被提醒是好妈妈、孝顺女儿的张女士,终于有一刻,能做回自己。 老人房甚至还有和隐藏在天花板上的升降电视,同时满足了老人休息和娱乐的需求。 卫生间的台盆,也用上了精准控温的水龙头,可以防止家人在自行使用热水时被烫伤。 本间小天使还贴心地给淋浴区加装了软垫地面,防滑保暖的同时,就算家人不慎摔倒,也不会受伤。 面对改造后的新家,我们委托人惊喜之余也对设计师表达了自己的感激。我们也和委托人一样,被细心周到的本间小天使温暖到,对这个改造之后的新家满怀期待。 希望这个暖心的新家,能让张女士一家五口,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少一点生活之苦,多一点生活之糖。 在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如何打造一个舒适的养老住所,将智能化、适老化设计融入家居生活,将是未来更多人都会关注的话题。 也希望通过本间老师这一次的改造,在优化空间的同时,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让设计真正走进生活、走进未来。 * 这次的改造,本间老师出于对居住者安全和健康的考虑,对整个家环保、安全、智能化要求都相对较高,设计方案的改造费用也不低,为此,节目组主动承担了一部分的改造费用,希望能从实际意义上能帮到张女士和她的家人。 梦改第九季,一路走来,我们从许许多多个张女士身上,看到人生的起起落落虽难以掌控,但所有阴晴圆缺的境遇和心绪,都敌不过对生活的乐观和热爱。 在这里,我们感谢热爱生活的,每一个人! 设计平面图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