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老龄化上海出方案:至2025年人均健康期望寿命≥71岁的目标何以实现?

admin 阅读:242 2022-10-14 22:56:30 评论:0

上海市健康老龄化行动方案(2022-2025年)近日出台。行动方案列出目标:至2025年上海人均健康期望寿命≥71,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家庭病床总建床数占常住人口比例≥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康复中心街镇设置覆盖率,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新增100家,以此进一步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健全老年健康保障制度。

如何理解人均健康期望寿命?上海达到这些目标还有哪些差距与空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专家一一解读。

健康期望寿命该如何科学理解?

2021年三大健康指标分别为:市民平均预期寿命84.11岁、婴幼儿死亡率2.30‰、孕产妇死亡率1.60/10万,持续保持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人均期望寿命与健康期望寿命有什么区别呢?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保志军教授解释:人均期望寿命是老百姓所熟悉的讲法,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这并非意味着当年过世的老人活到84.11岁,而是当年出生的新生儿预期可以活到84.11岁。因此,人均预期寿命与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密切相关。随着上海地区后两者连续数年保持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海人均预期寿命不断优化提升。

那么健康期望寿命又是什么?顾名思义,即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这一数据是基于人口死亡率和普遍健康状况提出的指标。专家表示,放眼全国,我国人群健康预期寿命为69.4岁,相比全国人均期望寿命差距为8岁,这意味着老年人有8年处于带病生存状态。

具体到上海地区,目前健康期望寿命与人均期望寿命相差10岁左右,基本与国际发达国家水准持平。数据显示:美国人均期望寿命为78.5岁,健康期望寿命为68.5岁;日本人均期望寿命为84.2岁,健康期望寿命为74.8岁。

“健康期望寿命是老人在没有失能失智、拥有自理能力情况下的寿命。一般来说,医疗条件越好、失能存在的时间越长。好比运用科技化手段等,可以为失能失智人群补充营养,生存率也会有所延长”,保志军说,“但仅仅延长生存期,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通过筛查早期发现、加以干预,尽可能帮助老年人延缓进入失能状态,侧重早期采取措施,既能帮助老年人拥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也可以节省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这才是健康老龄化值得提倡的方向。”

应对老龄化需深入社区关口前移

上海市健康老龄化有哪些改进空间?市卫健委负责人透露,上海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纯老化等趋势交织共存,慢性病、常见病患病占比高,且存在多病共存特点。基于这些,健康老龄化对健康服务、医疗保障等需求持续增加,对整合型健康服务的提供、就医的便捷性提出较高要求。

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明晰:上海将建立以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为引领,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这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将为失能或高龄老年人提供日间护理、居家护理、家庭病床等服务;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或内科门诊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加强老年综合症管理。

“将老年学科不断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关口前移,可以说是上海应对老龄化的发力点之一,这也符合当前医疗机构人力物力相对有限的基本情况。”保志军举例:老年衰弱是老年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何要关注老年衰弱?人到了60岁朝上都会有衰弱症状出现,衰弱到一定程度诱发疾病。通过一系列筛查发现衰弱苗头,利用有限资源去干预科普,提升主动健康的意识防患未然,

相比欧美国家,上海在应对老龄化领域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提及:在我国中西医结合技术应对老龄化也有一定疗效,广覆盖的社区网底,乃至儒家“尊老爱老”世俗传统,都为探索健康老龄化带来可能。专家还强调,健康科普的推广对老年人同样重要。临床上不少老年人认为有点症状可以拖延、撑一撑,事实上心脑血管意外等一旦超过黄金窗口期,预后疗效大相径庭,这样的知识落地知晓率仍有待提高。

康复服务亟待跟上缓解家庭负担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上海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1.55万,占总人口的23.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4.9万人,占比16.3%。应对老龄化的扑面而来,康复及照护服务都应及时跟上。

行动方案中提出:全市将建立和完善符合老年人疾病发展规律的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模式。同时完善以三级医院康复科为龙头,二级医院或康复医院为枢纽,社区康复为基础的三级联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方案同时明确:各区按每千人口0.4张配置康复床位,各区至少拥有一家康复医院或200床规模以上综合医院康复病区。

此外,全市将加强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管理,优化统一需求评估制度,完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推动评估结果与照护计划智能衔接。根据老年人疾病特点、自理能力和医疗护理需求,指导医疗机构按照功能定位,按需分类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的机构护理、社区和居家医疗护理服务。

在专家看来,建立规范的康复病区同样是应对老龄化的一大发力点。保志军说,试想家中老人如身体康健,对小型家庭多了劳动力;相反老人如失能,则康复护理需要更多人手。随着老龄人口增加,失能人口会水涨船高;相形之下,正当年的劳动力或有所下降。

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多康复机构,集中开展科学治疗康复与护理,能实现有限医疗资源最优化应用,也可缓解当下小型家庭的负担。记者获悉,类似尝试已逐步实践:以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为例,医院已联合静安区多家社区实现“康联体”,老年患者在华东医院制定康复方案后,可转入二级医院或社区,完成连续性康复治疗为更多老年人提供服务。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顾泳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