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重塑治理转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admin 阅读:255 2022-10-14 23:23:25 评论:0

      〚鲁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面对我国即将进入人口“重度老龄化”阶段的严峻挑战,亟待谋划应对规划和措施,亟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等,从而保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贯彻落实到位。

      坚持理论和观念先行,提升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当前,在老龄化研究和宣传中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一种倾向是,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认识不清,看不到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困难和矛盾,对老龄化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化、给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以及引发的社会问题认识不深;另一种倾向是,将人口老龄化仅仅视为“问题”或“挑战”,“悲观论”与“危机论”大行其道。因此,要提升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必须深刻认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深刻领会“积极应对”的科学含义,明确积极应对的目标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步骤,有条不紊、精准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

      首先,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民教育工作,加强理论和对策研究。理论上的成熟是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基石,要坚持理论和观念先行,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工作,全力构建老龄宣传大格局,提升全社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认知水平;设立政策与理论研究基地,深化人口老龄化理论和对策研究,特别是对老龄社会基本规律的系统研究和对政策体系的整合性研究,提升应对能力和水平。

      其次,要认真贯彻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规划。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了短期到2022年、中期到2035年、长期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目标,从财富储备、人力资源、物质服务、科技支撑、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明确了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和规划中,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

      以法律和政策为支撑,推进老龄社会治理转型,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老龄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制度及政策安排的适应、适配乃至重构。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横跨多领域,涉及多层面、多主体的公共性问题,具有较大的弥散性和渗透性,易形成诸多超复杂系统问题。并且,中国是在经济尚未发达、就业尚未充分以及保障系统尚未完备的条件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对经济社会运行的各个体系如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教育文化体系、公共管理体系、价值观念体系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治理模式与政策安排需要不断调适。

      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政府在老龄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角色和功能。要强化政府的兜底保障、投资和监督职能,简政放权,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疏通各主体主动参与老龄社会治理的路径和渠道,最终实现上下联动、多元共治的治理新格局。

      其次,要通过法律、制度政策、文化理念、管理服务等方式进行老龄社会治理。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和传统文化为中国老龄治理提供了特殊的治理资源,为老龄社会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文化伦理和稳定的价值理念支撑。但更重要的是,应依法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等。

      再次,要优化服务供给,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丰富老龄服务供给;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激励,使民办养老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的参与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最后,要对空巢老人和失能失智老人特别是中重度失能失智群体注重人文关怀,对危重老年人提供好临终关怀服务。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定稿,对“临终决定权”的生前预嘱做出了大胆突破,如果病人立了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则尊重临终患者对医疗护理的自主权。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明确提出发展安宁疗护服务,折射出国家政策层面的变化,体现了病人在生命权选择上的自主性,也体现了生命的尊严。

      构建“积极老龄观”,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人口老龄化不是社会老化,它恰恰是社会进步的大趋势。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联合国随后也将“积极老龄化”推广为全球的行动纲领,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因此,我们要积极看待老龄化现象,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积极创造老龄社会价值。

      首先,要大力促进新兴产业——银发经济的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老龄人口基数不断增长,老龄人口经济需求和潜在购买能力、消费能力越来越强,银发经济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早在2020年,我国银发经济的规模就已达5.4万亿元,在2021年更是直接上升到5.7万亿元。据预测,未来10至15年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医疗健康、生活照料、老年用品、休闲旅游产业将会迎来规模庞大的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其次,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把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完善就业、志愿服务、社区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为2.67亿人,其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占55%,合理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财务、工厂经理、特殊类型工程师等高经验、管理型岗位,为老年人才提供了施展本领的舞台。再次,要推动老龄产业发展。政府应尽快制定以新技术为支撑、适合老龄社会发展的产业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动员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开发,特别是老龄健康、养老服务、老龄制造、老龄宜居、老龄金融以及文化教育等领域,使老龄产业成长为体量庞大的新经济产业。

      作者简介:

      鲁军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学习型组织理论研究专家,大连职业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