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可能影响寿命?中老年午睡一定要注意这三点!
原标题:午睡可能影响寿命?中老年午睡一定要注意这三点!
“子时大睡午时小睡”。
几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子午觉”一说。可见,午睡已成为自古以来的养生文化。从学生到上班族再到中老年,都需要通过午间小憩来让下午精神饱满。
但近年来有多国学者提出了“午睡可能影响寿命”的说法,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
午睡时间越长,越影响寿命?
其实,午睡是有讲究的。适当的午睡可以给大脑“充电”,激发人体创造力。
从早晨清醒后,大脑就开始进行密集记忆的工作,如果不午休,它将连续工作近14个小时,才能进入睡眠的松散记忆当中。
过度疲劳会影响大脑的记忆功能,使其判断能力下降。而午休能让大脑的密集记忆得到短暂休整,对于午后的精神状态有着很大的改善。
一项发表在《神经科学杂志》上的关于睡眠与大脑的研究证实,大脑可以通过睡眠来重获能量与活力,继续维护人体的记忆力和应变力。而且,中午的短睡比晚上的熟睡更有利于记忆力的恢复与巩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午睡虽好,可不要贪多喔。
2020 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公布的研究成果指出:长时间的小憩(午睡)或对健康存在隐患。超过1小时的午睡,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血管风险和死亡风险。
同时,日本东京大学同样通过研究发现了,超过1小时的午睡,还会将患糖尿病的风险提高46%。这是因为饭后如果立刻入睡,食物还积攒在胃里来不及分解,储存的能量还没有及时被转化,从而引发血糖的上升。
除此以外,国内的研究者也发现,过长的午睡时间会导致夜晚的睡眠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促进骨骼生长的激素分泌,而导致骨骼中钙质的流失,易患上骨质疏松症。
由此可见,午睡时间的长短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从而间接性的影响我们的寿命。那么对于要提升生命质量的中老年群体来说,在午睡时到底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中老年午睡“三不要”
不要睡的太久
平时在午睡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睡的越久越难受,醒来觉得没精神、浑身乏力,而睡的时间短反而精神抖擞。这主要是因为,睡的久会进入到深度睡眠中,醒后很难从深睡状态中走出来。
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中老年开始出现夜间失眠等问题,只能到了白天看着电视昏昏欲睡,逐渐被动形成了昼夜颠倒的错误睡眠习惯,外加身体状况本就大不如前,长时间会对健康产生诸多危险因素。
不要饭后入睡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不无道理。
午饭后,胃肠道等消化功能开始疯狂运作,血流量增加。此时,应适当休息或散步,给胃肠道器官一些消化的时间,待逐步平缓之后,方可小憩。否则,或出现反胃、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增添了胃部的负担。
不要坐或趴着睡
很多人觉得午睡就是小休一下,所以会选择趴着或者坐着睡。但是,经常趴在桌子上睡,容易导致胃胀气。另外由于胸部受到压迫,或许会出现呼吸困难,脖子和腰部也会感觉很酸痛,久而久之,容易得脊椎病或腰椎病。
坐着睡也一样,会因为姿势不对导致腰酸背痛。所以尽可能地给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午睡环境,能躺下就尽量躺下,使自己的身体得到放松。另外在腹部盖一条薄被子,以免着凉。
此外,午休起床后先在床上做轻度活动,在心前区、胸部做5—10分钟按摩,然后慢慢坐起,下床喝一杯水。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午睡千万不要勉强。如果自己不是很想午睡,就不要为了午睡而睡,以免适得其反。
如何科学午睡?
既然午睡如此有讲究,既不能睡的时间太久,又不能饭后即刻入睡,又要注意午睡的姿势,那如何科学、正确的睡午觉呢?
有研究发现,最佳的午睡时间为20-30分钟,如果可以控制在24分钟则为最优,不仅可以提高50%的大脑灵敏度,还可以提高35%的工作效率,且有助于保护心血管,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产生。
但要注意的是,午睡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比如年龄超过65周岁且超重20%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就不适合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因为其血流会比健康群体更慢,容易诱发头昏、头晕等症状。
此外,还包括血压过低、心脑血管狭窄、过于肥胖的人群都不适合午睡,这类人群可以用冥想、听轻音乐等方式来代替午睡。
总而言之,午休会影响寿命也并不完全是耸人听闻。但只要我们掌握科学午睡的方式,合理控制午睡时间,那么午休对健康绝对是益大于弊的。愿所有中老年都可以睡得好、睡的健康、睡的长寿,享受高质量的幸福晚年。
责任编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