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康熙的江南耳目,曹寅的百两年薪,曹家的百万亏空

admin 阅读:245 2022-10-20 17:40:07 评论:0

原标题:康熙的江南耳目,曹寅的百两年薪,曹家的百万亏空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任江宁织造时,每年的工资只有105两银子,办公经费也才108两,而他的姿态比较高,每年只领朝廷俸银的一半,办公经费则分文不取。这样的收入连一个乡绅富户都不如,然而曹寅出手却很阔绰:两次借给太子胤礽40000两银子,每年都要拿出1000两银子养伶人戏子……

如此巨大的开支,靠工资自然是不可能了。曹寅的钱而来呢?

曹寅任职的部门是江宁织造,这是为宫中供应织品和绸缎的皇商。大家对官商比较熟悉,官商靠垄断赚取高额利润,而皇商可比官商高级多了。曹寅要做的就是办理绸缎服装并采买各种御用物品,这里面的油水可想而知。

当时,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产业。仅南京市区就拥有织机3万多台,参与工作的男女织工有5万多人,依靠丝织业为生的居民达20多万人,年产值达白银1200万两。光靠着这一份产业,就有很大的运作空间。

曹寅自然看不上朝廷的那点俸银。

曹家原本是内务府的包衣,包衣经商在当时是极为常见的事情。一方面,他们是天子家臣;另一方面,就要经营皇家生意,为内帑创收。

由于曹寅和康熙的关系比较好,康熙也比较信任他,他一旦发现商机,动不动就跟皇帝借钱。

康熙四十年前后,曹寅瞅上了贩铜的买卖,于是上奏折跟康熙要本钱。康熙一看这事比较好,就答应了。于是,曹寅从内务府借了100000两银子。

贩铜这生意虽然是官方垄断,利润可观,但其他内务府的几个内务府世家也参与竞争。大家争来争去,曹寅逐步败落下来。眼看就要赔掉老底了,曹寅又一纸奏章,说自己不想干了。康熙不仅同意了他的奏请,还免除了他赔掉的那部分银子。

康熙对曹寅的信任是绝对的。事实上,康熙让曹寅当江宁织造,并不完全是经济目的,还另有打算。

曹寅身居江南,与各色人物打交道,康熙便让他做“大内密探”,搜集情报和信息,专折密奏上报。事实上,曹寅的奏折中也多次提到朱三太子等有关政局的事情。曹寅就是康熙在民间洞悉一切的“眼睛”。

贩铜是赔本的生意,纺织是旱涝保收的稳定买卖,让曹寅真正发家的应该是盐业。

自古盐就是官方垄断的暴利行业。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管辖的就是两淮的盐务,两淮是大清最富有的盐区,每年上交国家盐税高达白银250万两,占全国盐税总收入的50%以上。

盐务就是大清的钱袋子,两淮巡盐御史是天下最肥美的差事。曹寅工作态度很好,但是工作能力就很一般。他在两淮巡盐期间,亏欠国家库银一度高达280余万两,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纷纷上奏弹劾。

对于这些弹劾,康熙也都按住不提,私下里敦促曹寅想方设法补齐亏空。曹寅去世后,这个亏空又落到了侄子曹頫手里。

此时,大清的上层已经变了天。康熙晚年,雍正在“九子夺嫡”中艰难胜出。而雍正执掌天下后,事事都喜欢与康熙对着干。在这种背景下,一直得到康熙袒护的曹家自然难以幸免了。雍正五年,曹家被抄,大量家产被充公。

曹家被抄,但曹家的亲族亲友并没有过多波及,曹頫堂伯父曹宜、堂兄曹颀还得到了升迁。曹家的另一个后人曹雪芹则有感于曹家的败落写出了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这是曹家之不幸,也是曹家之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