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呼杨高郑”皆是真?岳飞抗金时,他们的后人又在何处
熟悉评书的朋友都知道,自《隋唐演义》到《说岳全传》,再到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以唐宋时期为背景的历史演义小说最多,内容也最为丰富精彩。
而唐宋两朝之中,尤以宋代为最。在这些历史演义中,有所谓"四大家族":"呼杨高郑"的说法,指的是宋代演义中最常出现的四个武学世家,很多人物传说,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虽然演义中戏说的成分居多,郑氏一族更是完全杜撰,但其他三族却都有史可寻。直到北宋末年岳飞抗金之时,我们仍可从正史之中,一窥"呼杨高"的风采。
"呼"——复姓呼延,金呼银杨
"呼"其实是复姓呼延的简称。呼延家自北宋开国时便是著名的将领世家,宋太宗征讨北汉时,有员猛将叫做呼延赞,就是呼延家的代表人物。
呼延赞为人刚猛,十分赤诚,善使"呼家枪"。攻打太原时,他身先士卒,曾四次从城墙上跌下负伤仍力战不退,令敌人闻风丧胆。
不过,他本人似乎有些暴力倾向,《宋史》中记载,他在身上各处刺满"赤心杀贼"四个字,甚至要求妻儿仆役也要这样做。
他又要求几个儿子在耳背上刺"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的字样,以激励子孙。相比之下,岳母刺字的故事就显得温和多了。呼延赞诚然是位忠臣,但多少令人敬而远之。
呼延家后传数代,到水泊梁山、岳飞抗金时,仍有英雄好汉出现,这就是《水浒传》中坐梁山第八把交椅的双鞭星呼延灼。
呼延灼是呼延赞的嫡传子孙,只可惜,此时呼家枪已逐渐没落,呼延灼也改使双鞭。除去小说中的精彩描述不谈,正史中的呼延灼也颇为神勇,曾在海盐西门与金兵主将金兀术大战,壮烈成仁。
当地至今还有呼延灼的雕像,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此外,呼延灼在日本也人气颇高,日本著名画家公子正也赋予了他"军神"的形象。
评书中,呼延家的故事更为精彩纷呈。因为作者加入了大量武侠演义等虚构内容,《呼家传》的精彩程度甚至高过《杨家将》,也难怪在早年间,评书人中留下了"金呼银杨"的说法。
"杨"——一门忠烈,三代簪缨
杨家将的故事可能是四大世家中最广为人知的了,《穆桂英挂帅》、《四郎探母》等剧情传遍大江南北。
演义中,杨家自杨继业与佘太君起,经杨延昭、杨宗保、杨文广,又有七郎八虎、杨门女将,杨氏一门前赴后继,为抗击辽兵,倾全家之力,为谱写了一门五代、巾帼英雄的家族史诗。
事实上,杨宗保在历史上并无其人,而七郎八虎、杨门女将之说也不过是小说家演义附会。
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却是真实的,不愧为一门忠烈,三代簪缨。这其中,杨延昭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演义中的杨宗保,很多故事都是由真实历史上的杨延昭变化而来。
杨延昭,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六郎。他自幼就对军事有极高的兴趣和悟性,其父杨继业对他赞赏有加,行军时常把他带在身边。
据史书记载,杨继业有七个儿子,杨延昭应为长子。他之所以被称作杨六郎,据传是因为他作战骁勇,辽兵惧怕,认为他是武曲星下凡。由于武曲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故而将杨延昭称作"杨六郎"。不过,杨家父子长年驻守边关,极少进京,所谓迎娶柴郡主之说,只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了。
尽管杨氏经历并不如《杨家将演义》中那样精彩,杨家将却确实素有英名。欧阳修、苏轼等人都曾撰写诗文称赞杨家将的英勇,至今各地都有杨家将征战的故址传说。岳飞抗金时的名将杨再兴,据传就是杨家将的后人,就连宋徽宗赵构也曾对他有过称赞之语。
至于金庸《射雕英雄传》中,将杨康的父亲杨铁心写为杨再兴之后,继承杨家枪,则能看出杨家将的故事影响之深远了。
"高"——两族并一,军中柱石
在宋代演义评书中,高家将没有单独作为主角出来过,但是无论是杨家、呼延家都离不开高家。按演义所述,高家共经十五代,人才辈出。事实上,历史中的高家其实有两支,二者并没有什么关系,演义中将两者结合了。
高怀德,宋太祖初年名将。他出身行伍世家,祖父高继思有五代十国第一名枪的威名,人称"白马银枪",是李克用的部下。
宋太祖时,高怀德官至节度使,封冀国公,迎娶了宋太祖的妹妹燕国长公主,是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高琼,北宋大将,曾以花甲之年与杨延昭等名将共同镇守在王溢津、淤口、瓦桥三关,连战连捷。
辽军南侵时,正是高琼与丞相寇准力排众议,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并一路随侍在皇帝之侧,直到"檀渊之盟"的正式签订。
《宋史》称:"真宗澶渊之役,高琼之功亦盛矣!"高琼死后,被追封卫国武烈王。演义中,高怀德与高琼被写作了父子,实际上他们二人年纪仅相差9岁,应无亲族关系。
只因同为高氏,让人难免有诸多联想。虽然野史中两族并为了一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战功赫赫、赤胆忠心这方面,确有相似之处。高氏一门,在宋代共有五人封王,都是忠心耿耿、以军功报国的优秀将领。
《说岳全传》中,高宠传说为高怀德之后,他身为岳飞帐下第一猛将,虽然出场不多,但"挑滑车"的戏份堪称经典,也奠定了高宠武力第一的地位。
只可惜,随着高宠的英年早逝,高家也难逃没落的命运,曾经盛极一时的"高家枪",也就此失传了。
其实两宋时期,朝廷重文轻武,加上北有辽、金、蒙古,西有西夏,南有大理,强敌环伺,百姓就更渴望杰出的武将可以一振朝廷雄风。
而历史演义盛行的明朝中后期,朝廷形式与两宋何其相似?因此,由这些演义小说流传下来的"呼杨高郑"四家名将,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便不足为奇了。
这些人物传说,反映的正是百姓们渴望扬国威、扫积弱的梦想。随着太平时代的来临,曾经的武侠故事,也难免化作如烟往事,成为史书中平凡的一个章节了。
文/史海观复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