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成难题?60岁以上的农民每人每月统一发1500元,可行么?

养老一直是现在大家都踊跃讨论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农村养老。而且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没有国家政策的保障,单靠儿女他们自身也会有不安全的感觉。同样,我们也见到过很多因为养老问题而产生纠纷的父子、母女。
能够安享晚年是很多人的心愿。那么每月多少的养老费用才足以支撑晚年的一份生活保障呢?针对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每个月都发放一千元以上养老金的办法,这样能不能够保障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农村养老的这个大难题呢?

据了解现在我国基本上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农村家庭还想采用“养儿防老”的原始方式。虽然,国家已经对农村地区出台了很多针对性的居民养老保险,但是农村地区的养老情况还有一些困难,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也只有几百块钱,基本上是不能完全通过农村养老保险来保障老人的生活。
反观城市户口的老年人,在到达退休年龄过后就能领到一笔非常可观的养老金。但是农村户口的老人基本上都没有这样的一笔收入,所以他们的养老就有很大的问题了,基本上就只能靠后代了。
80年代前的农村地区的人大多数都是生养很多儿女,所以很多儿女来赡养一对父母也不是什么难事,也有赡养义务,都是应该的。可是现在人们的意识变了、计划生育也不一样了,基本上就是一个儿子或女儿,就要赡养家中两个老人,婚后就是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个老人。

而且当下社会物价飞涨,年轻人的压力与日俱增,这就让“养儿防老”这个想法不再适应当下的情况了。所以在大家听到农村老人达到退休年龄之后,可以发放一千五百元以上补助的消息时都很关心。认为通过这样的补助可以有效的缓解大家的生存压力,但是是不是真的可以得到这个补助呢?还是要考虑现实情况的。
其次,发一千五百元的养老金能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吗?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通过一组数据分析一下,现在中国是不是有能够为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村老人,每个月都发放一千五百元的养老金的能力。
每个月一千五百元的退休金对的城市户口的老年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很多,但是在农村地区就不一样了,根据农村地区的消费水平一千五百块的养老基金能够很大限度的缓解到达退休年龄后的老年人的生活压力。

有可能还能有富余。但是我们对这个想法的实行想得过于简单,就现状来看,农村地区到达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的寿命不断再延长,中国老人的平均寿命都达到七十五岁左右了,在短时间就这个提议来说未到达退休年龄的农村老人实行这样的方案,确实能够缓解农村的养老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一个方案非常有可能会让很多地区的养老金出现亏空的状态。
从现在来讲,中国的养老金政策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后人养前人”的模式,现在年轻一代所缴纳的养老金就是会发放给到达退休年龄的老人。可是农村地区的年青一代数量相对比较少,如果没有这一部分的收入,而只是一味去支出的话,肯定会让多数地方的财政状况出现亏空,从而也会影响多数地方的全体经济发展。
地方财政都没钱了,那么当地的人民还能过上好日子吗?看到这里应该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失望,这也是大多数人想要问的问题,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样才能解决农村到达退休年龄的老人的养老的问题呢?

就现在来讲,国家已经对农村的地区出台了很多关于养老的政策。首先就是全面了农村地区的保险条例,对城乡居民养老的保险设置了多个档次,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按照以年为单位的缴纳方式多缴多得。
另外就是,国家已经出台了以地养老以房养老的相关条例与政策。首先就是针对农村农民务农进行的政策调整。现在的农民,有很多人已经不再种地了,或者说土地有了更科学的管理办法。
在没有过多精力去打理土地的情况下,国家也决定去回收这些土地,并且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款。或者将农民的宅基地进行抵押,然后按每个月给到年龄的老人发放养老金,在老人寿终正寝过后,有相关的部门把宅基地回收。
这样就可以在很大范围内,缓解农村到达退休年龄的老年人的养老的压力,并且还能大大的提高土地的使用率。现在已经有一些地区在进行试点了,如果试点成功的话,很有可能会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和实施。
除了这些,我国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或者贫困地区的农民也会有补偿,所以只要农民朋友们按时缴纳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就可以静待花开。在以后,农村地区养老问题,国家肯定会彻底解决的。

结语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人民的温饱问题。我国也一直以来很重视三农问题,关于农村农民的养老问题也是重中之重。只有农村的老人生活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国家的粮食才会有相应的保障。现在国家对于农村养老的一系列问题都非常的重视,我们要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有关于农村地区的养老政策都会全部解决。那么对于农村养老的问题,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今日话题:农村养老成难题?60岁以上的农民每人每月统一发1500元,可行么?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