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老年最难熬
与朋友逛街,在一老年服装专卖店门口,遇到八九位老人。他们从一辆面包车上慢吞吞下来,各个步履蹒跚老态龙钟。苍老的面容勉强还能辨认出,有几位是当年的前辈同事。多年不见,见面彼此都很高兴,热情地聊了一会儿,他们要进店看看衣服,我们就此分手。临走时我看了看面包车上鲜艳又显眼的大字:XXX养老公寓。
我问同行的朋友:“这几位都入住养老公寓了?他们子女都不少,而且都在身边,怎么会进养老公寓呢?”
朋友说:“多种多样的因素吧,这应该也是一种观念的更新,说不清楚是进步还是退步,反正这些年养老公寓如雨后春笋般一家挨一家,住的人都不少,与子女同住养老的却越来越少了。”
或许是自己也到了考虑养老问题的年纪,也或许是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无法逃避的现实,最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有关养老话题的议论。与朋友一起梳理记录了一些耳闻目睹的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各种各样的无奈。
01
八十四岁的李老太太,五十多岁时丈夫去世,改嫁一公务员。俩人一起生活了二十几年,继任丈夫身体开始衰弱,继子女怂恿父亲与继母离婚,怕父亲走后继母争家产。送走继母后,几个孩子开始轮流照顾父亲。
被离婚的李老太太回到自己大女儿家。大女儿也已经六十多岁,要照顾孙辈,没时间照顾老人,两个妹妹也同样的情况。三个女儿推来推去,谁也不肯与老太太同住。李老太太一气之下,拿出所有积蓄自己买了套房子。据说,这些钱是再婚后积攒的,可能就是再婚后自己一分钱不花只用丈夫的,让继子女不满,才起意让父亲离婚的。
房子买了以后,老太太一个人住感觉到害怕,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思来想去,觉得进养老公寓是唯一的办法。
朋友点评:老太太的自私,没有与继子女和后老伴儿培养出感情,也让自己女儿与她感情疏离,最后结局,应该是她自己的问题。
02
刘老太太,丈夫去世多年,自己膝关节损伤严重,住楼梯房三楼,出入极度困难。一双儿女都是再婚家庭,话语权不多,谁家都不可能接她过去同住,她自己也不想麻烦儿女,自觉地选择了养老公寓。
朋友点评:刘老太太明智!这一类老人挺多!
03
一对夫妻,早年间与大儿媳妇矛盾很深,几近断绝关系。二儿子两口子都有点残疾,当初与大儿媳妇矛盾,就源于他们对二儿子家的照顾偏多。到了自己行动不便的时候,觉得去谁家养老都不现实不方便,俩人一商量,进了养老公寓。
手续办完以后,把两儿一女叫到家里,说在公寓有工作人员随时照顾,免得一时出了问题身边没人。公寓饭菜质量一般,要求三个孩子轮流送饭,每月给三千元伙食费。
每个月去除两千多公寓收费(县办公寓收费低,普通人进不去),还能给孩子们那么多补贴,这不是一般家庭能做得到的。这老两口的安排皆大欢喜。
朋友点评:当年老人偏心残疾二儿子没错,可能方式过于简单。养老模式皆大欢喜,不仅是老人聪明,老人退休收入高也是原因之一。
04
老孙老两口,老孙六十多岁突发脑溢血,好了以后,语言迟缓,脑子不太清晰。多亏药剂师出身的妻子和学护士的女儿照顾,身体恢复挺好。到八十多岁的时候,有病加自然衰老,开始行动不便。可怕的是,一直身体不错的老伴儿,几年前出现问题,经诊断,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不但不能照顾老伴儿,自己都随时可能出问题,最怕的是自己走丢回不来家。两个女儿,小女儿移民国外,做护士的大女儿照顾这样两个人,自己还没有退休,实在顾不过来,不得已送老人进了养老公寓。
朋友点评:远行的女儿荣耀了面子,留在身边的女儿温暖了里子!
05
一对夫妻三儿一女,俩人退休以后,活得挺潇洒,广场舞、交谊舞、太极拳,各种老年人的活动圈子里都有他俩的身影。这样的潇洒,自然给孩子们的帮助不会太多。这几年,俩人身体不好,尤其老头儿,曾经的活跃劲头儿没了,整天窝在家里不爱动。吃饭没胃口,导致严重贫血。
住院治疗以后,老太太跟三个儿子商量,谁回来陪他们住,每个月给三千陪住费,百年以后房子归他。三个儿子都借口家里有事长期陪住陪不了,轮流照顾还能接受。
俩人又找女儿,女儿已经退休,离婚后与儿子也分家自己独居,经常组织一批人玩乐器练书法。二老说你过来跟我们一起,互相都有个照应。女儿不干,很直接地说:“我支持哥哥们的意见轮流陪住。长期可着一个人谁也受不了,谁家也不缺那三千块钱过日子,房子也都够住,谁也不会为了一套房子把自己拴住。我是有时间,但我也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老两口一气之下,住进了养老公寓。
朋友点评:儿女完美地继承了父母的生活态度!
06
医院一药剂师,姐妹五个,她是老四。父亲去世多年,老母亲在农村独居有二十年。姐妹们轮流过去看看,老人完全自理,她们没怎么操过心。八十二岁那年,老人脑子坏了。还是过去看望她的外孙子发现的,外孙见姥姥吃的剩饭都长绿毛了,觉得不对劲。给在外地带外孙的母亲打电话说了,他母亲是老二。老二赶紧回来组织姐妹们商议老人的养老问题。
老大在北京看孙子,老二在南方看外孙,老三自己心脏病,老四没退休,老五开快递店。各有各的事儿,谁也顾不了老人。最后决定送养老公寓,选了县里费用比较高的一家,每月两千多一个床位,觉得收费高质量一定过得去。
老人住进去了,在家的三个女儿时不时过去看望,公寓管理者一直抱怨老人腿脚太利索,整天往外跑不好管理。
两个月以后,老四又一次去看望老人,大冬天的,老人穿一件短袖体恤,冻得直哆嗦。老四赶紧拿起厚衣服给老人穿,老人特别抗拒,不愿抬胳膊,还骂人。老四掀起老人衣服看看,一边肩膀红肿,腋窝左右多处青紫。老四急了,问老妈咋回事,老人说不清楚,隔壁一老人在门口指着对面床老人含糊不清地说:“她打的,还打头。”
老四摸摸老人的头,果然大包小包好几个。她给老妈披上衣服就去找负责人,人家说老人多,不可能一对一照顾得那么周到。尤其脑子有问题腿脚还利索的老人,住在一起难免互相磕碰,就像小孩子打架一样,不会有大问题的。
老四发火了,说要去告他们,负责人才把话拿回来,说你们把老人带走吧,我们照顾不好就不照顾了,以前的费用全部退还。
回到家的老人,还是没有亲人能照顾得了。老三给联系了一农村居家照顾老人的人家,这里费用不高,一个月一千多,共收留五六个失能老人。对于这位痴呆老人,起初他们也是有顾虑的,怕看不好老人走失负不起责任。后来多出了二百元护理费才勉强收留。
朋友点评:五个小棉袄,关键时刻,没有一个能温暖到老母亲。看来儿女不在多……
07
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农村失能老人的照顾,有女儿的人家,女儿成了主力。有一家五个女儿一个儿子,母亲瘫痪五年了,五个女儿每人两天一换,儿子儿媳一个赚钱一个做饭。
另一家两女一男,母亲糖尿病综合征,有点抑郁,也是女儿白天轮换照顾,晚上儿子管,媳妇基本不上手。可怜两个女儿的公婆,都是独生子父母。大女婿妈妈与亲家母同时住院,只能靠自己儿子一人照顾,媳妇要先照顾娘家妈。
朋友点评:如今的农村,家产继承只有儿子,责任分担,女儿不能缺席!
08
农村一老人没女儿,老伴儿早走了,她自己脑子有些糊涂,在俩儿子家轮流居住。最近老人下不来床了,媳妇们不愿伺候,儿子们擦屎擦尿也开始烦了。老人没有收入,儿子靠种地维持生活,拿不出送老人进老年公寓的费用。用他们的话说,“有钱钱受苦,没钱人受苦”。
朋友点评:媳妇不管公婆的最后时光,好像已成常态,挺普遍的。儿子的话也道出了很多农村人的无奈!
09
有钱人家养老也不容易,就在文章即将结尾时,朋友告诉我一件事。一对离休干部老夫妻,一年之中相继去世。去世前,已经退休的二儿子本该去看孙子,为了照顾老人没去。他看护了几年,帮女儿看孩子的大哥也回来帮忙了。弟兄俩每天一起照顾老人,一个做饭,一个推老人出去遛弯儿。
先送走了母亲,后送走父亲。有点身份地位的父亲,葬礼办得挺隆重。没想到葬礼刚刚结束,俩妯娌就打起来了。老大媳妇说老二两口子照顾老人实惠得多了,说老人都是高工资,最后分遗产没显示那么多。老二媳妇说你们多少年都不管,我们管多了还落不是了。
老父亲临去世前说过,属于他的房子俩儿子一家一半,房子估值百万,你们自己分割。老人还没走,两兄弟就已经在暗自较劲,父亲走了,矛盾瞬间爆发。老大说房子这样分不合理,现金分配不明朗有猫腻。兄弟俩争执不下,找姐姐评理,姐姐鼻子里“哼”了一声说:“你们爱咋分咋分,反正没有我一毛钱!””
最后还是老二念及大哥身体不好,要了二十万,结束了纷争。都说人去世以后,五七内真魂不离家。若这说法属实,不知老人看俩儿子闹纠葛会是个啥滋味。
朋友点评:有钱人家的日子也不平静啊!
选择摘录这样几个案例,不能完全诠释如今养老困境。文章中挺多能进养老公寓的,算是不错了。尽管在公寓也不一定有好的照顾,总比大部分儿女无力管或不愿管,自己又没能力找人管的强得多。
写这篇文章的间隙,看到一篇文章,《一个人活到七十岁就够了,不必活太久》。文章是一位心理学家写的,文章内容不在这里赘述,类似的文章两三年中看过挺多了。不明白这样的文章出于怎样的考量。只想说,“老人难,老人难”,都已经难到由心理学家出来,说老人“不必活太久”的程度?看来老人长寿,确实是一件挺尴尬的事情了。若自己一切可以自理,不麻烦任何人,长寿是件好事。如果活到需要麻烦人的程度,确实是自己遭罪儿女受累了。可是,借用一条那篇文章下的评论说:“人到底活多久,是自己可以说了算的吗?”
作为一个心理学家眼里已经“活够了”年纪的老人,文章写到这里,只能一声长叹了!
(来源:情感学院院长 文/秋韵)
主管: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吉林省健康协会
电话:(0431)88405025
88405505(兼传真)
电子信箱:lnjk2006@126.com
顾问:
胡大一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
毛群安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司长
孟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综合监督局巡视员
王敏清原中央保健局局长主任医师
陈永祥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医师
宫新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副书记研究员
总编辑:
王伟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总编辑:
胡亚民吉林省健康协会副会长
李首一吉林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云庆军安图县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编委:
蔡映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
高忠礼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盛辉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晓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志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齐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
侯铁舟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韩清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博士后主任医师
翁军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潘雪凤浙江大学全科医学院主任医师
赵立春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理学博士
[免责:部分图文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