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俺已经70岁了,但还想找男人,是不要脸吗”心理学家这样说
原标题:“俺已经70岁了,但还想找男人,是不要脸吗”心理学家这样说
70岁的女人还想找男人是否正常?有三位70岁以上的女士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朱女士认为丈夫走了以后,自己一个人孤苦伶仃非常难熬,对隔壁的秦大妹子非常羡慕。因为秦大妹子在丈夫死后又找了个老伴,整天成双入对,生活非常幸福。
韩女士的情况是,老伴前几年得了癌症去世,现在自己跟儿子、儿媳妇住在一起。生活方式不同,难免有些小摩擦,她认为自己成为了拖累。
而张女士生活在农村,伴侣前几年走了,儿女每个月都会寄生活费给自己,但她却没处花钱,也不需要那么多钱,只想找个伴儿说说话、解解闷。
这三位女士的需求合情合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社会舆论和心理学的问题。
老年人与年轻人有着一样的需求
在日本,这个问题的暴露比中国还要早。渡边淳一是日本的小说家,他写的小说揭示了类似于三位女性需求的社会现象,描述了一家养老院的爱情故事,重点突出了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和年轻人并没有质的区别,包括爱抚、安慰、倾听、陪伴,公寓式养老院给这些老年人提供了这样一个满足情感需求的场所。
其中,老年女性比较喜欢群体性活动,而老年男性则相对习惯独自行动。同时,老年女性的思想相对更开放,身心更独立,老年男性对女性的依赖程度更高。
一对夫妇中,如果是丈夫先离世,妻子会很快转入寻找下一任陪伴者的情境中;如果是妻子先离世,丈夫则会陷入长时间萎靡不振的状态。
对此,院长的解释为:在日本,丈夫生活上是完全依赖妻子的,当年纪大了失去事业后,,就只能全身心地依赖妻子。
因此会出现一种现象:年轻时,妻子比较听从丈夫的话,丈夫在家里比较有话语权;年老时,妻子会活得更洒脱,丈夫会变得比过去更顺从。
幸福论
渡边淳一的描述可以印证“幸福论”:幸福感是由坚定的人生目标和良好的亲密关系组成的。
当丈夫失去人生目标时,就只能依靠亲密关系维系自己的幸福感。因为他们的亲密关系处理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退休后就下降到了从属地位。
由此,可以反观三位女性的需求,可知是完全正常的。如果这三位女性仍然有自己的事业,那么亲密关系需要的生命占比就会下降,良好的感受就会提升。
70岁以后,仍然有事业目标的人(不光是女性)屈指可数,因此亲密关系需求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刚需。想要解决缺失问题,需要靠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对个人而言,一定要转变“我已经老了,不需要学习”的思维。
每个人和他人的联结,最开始都是通过一个“点”不断发展,进而到达“面”的程度。学习是帮助我们找到这个点,而这里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
想要顺利与他人形成良性互动,就需要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在哪里。这既满足了有人生目标的一面,又满足了有亲密关系的一面。
不要否认亲密关系需求
对于社会而言,经济和有关规定是一个方面,媒体舆论是另一个方面,只有理解这样的亲密关系需求,才能真正包容这种现象。
如果有一天我们自身遇到这样问题,其他人也会用包容的态度对待我们。
亲密关系需求产生的根源也许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影响,所以造就了以亲密关系为纽带之一的人际网,想要在人类社会生存,就必须选择适应。
也可能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以科技的发达为支柱,不断扩大人类对关系的需求,使情感深嵌入现实关系中。
又或者是在潜意识层面,本能指引着我们发展亲密关系,以抵御递弱代偿效应带来的整体安全度下降现象。但无论如何,就目前来看,否认对亲密关系的需求才是有违情感规律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