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再就业调查:为中年人再就业提供政策保障
退休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胡妍
中年人失业后再就业问题是长期存在的。为了帮助“双高人群”、普工、妇女、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中年人重新就业,各地纷纷出台政策,进行创新实践。
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就步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坎:上有老、下有小,退休还面临着工作的各种危机。为了养家糊口,中年人不得不如履薄冰、日夜辛勤地工作着。即便如此,他们仍面临着被企业辞退的风险。不论是高学历、高技能的“双高人群”还是缺乏一技之长的普工,再就业的路上都有各自的艰辛。
退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张丽云总结了中年人再就业难的两个因素:一方面,一些企业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缺乏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一些中年求职者确实预期高、要求高、不太好管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范围进一步分析说,退休对企业而言,经济成本是一定会考虑的,同样一份工作,年轻人对薪酬的预期一般要比中年人低,企业自然希望雇佣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年轻人。此外,中年求职者往往跟企业的匹配度不高,很难在企业内部找到相应的岗位和级别与其匹配。
退休张丽云指出,劳动法虽然指出了“就业歧视”问题,但只有保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原则性条款,没有禁止年龄歧视的具体规定。因此,首先要在法律和政策上关注这一群体的利益,给予一定的倾斜性保护。
浏阳市 2021 年“春风行动”招聘
中年人失业后再就业,退休出路在哪里?事实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地、各部门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为“双高人群”精准描绘“职业画像”
吴先生(化名)是上海金山人,毕业于宁波大学物流专业,毕业后留在浙江工作,先后在两家大型劳动防护用品工厂担任中层管理工作。退休虽然工作还算不错,但吴先生的家人都在上海,他也不愿放弃上海的户口举家南迁浙江。近年来,浙江工厂为了降低成本,逐步将业务迁往内地,吴先生不愿去内地,于是踏上了中年重新择业的求职之路。
吴先生想回到上海的工厂工作,但是退休上海工厂中层管理者的要求普遍较高,而且吴先生所属行业在上海的工厂并不多,所谓隔行如隔山,想要在上海工厂找到同等职位的工作着实不易。如果转行去其他行业的较低职位,吴先生一来面子上过不去,二来认为自己在其他行业是一张白纸,退休以前的工作经验将付之东流,40岁的他求职之路困难重重。
上海市金山区就业促进中心职业指导师全面了解了吴先生的实际情况后,通过心理疏导、期望调整、能力梳理等指导举措来帮助吴先生。经过职业指导师的多次指导和推荐,吴先生调整好心态、重拾信心、退休积极投入求职,不久应聘一家化工厂管理岗位成功,开始了他的职业转型之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及行业转型等市场环境的变化,具有较高学历、技能和管理经验的40岁以上面临重新择业的专业人士(简称“双高人群”)已成为4050退休求职人群中新的组成部分。上海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此类人群的求职问题,该中心高度关注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服务。
上海市充分挖掘招聘适合大龄求职者的就业岗位,加大适配岗位的推送力度。2018年以来,退休上海公共招聘栏目共发布愿意招用40岁以上求职者的岗位约64.2万个,占总招聘岗位数69.5%;相关岗位招聘人数约247.5万人,占招聘总人数62.8%。投递简历的求职者中,40岁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39.3%。
同时,上海通过打造“个人预约职业指导”一网通办便民服务平台,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双高人群”分析自我、分析市场,退休找到重归职场的突破点。2019年11月平台上线以来,通过预约提供职业指导服务的共计1585人次,其中40岁以上的占22.8%,超过四成为本科以上学历者。这一群体的主要困惑集中在“职业定位、职业选择及职业转型”问题。据跟踪统计,四成以上“双高人群”退休求职者经职业指导后实现就业。
最为关键的是,上海充分发挥首席职业指导师专业作用,结合数据分析和服务经验,对“双高人群”的主要特征进行“职业画像”,并根据“职业画像”特征,对“双高人群”实施精细化求职诊断和服务指引。据了解,退休当前上海各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有职业指导师近150名,其中首席职业指导师30余名,部分区还通过在街道设立职业指导服务空间和站所,在街镇设立首席职业指导师定期坐诊制度,为市民就近提供专业化退休的职业指导。在各类疑难服务个案的指导,特别是对“双高人群”的职业指导中,首席职业指导师队伍充分发挥经验和资源优势,有效提升了职业指导的服务效果。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继续将‘双高人群’纳入退休就业服务重点群体,进一步挖掘就业岗位,实施个性化、精细化职业指导服务,为此类特定人员做好专业化服务。”
以主导产业吸纳中年劳动力就业
与“双高人群”的高不成低不就相比,中年普工的再就业形势与环境显然更为严峻。湖南省浏阳市人社退休局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周水波在接受《小康》记者访问时表示,目前浏阳45到55岁之间这部分人群确实存在再就业困难的情况。但是浏阳在几大支柱产业的布局与培育方面,吸纳了很大一批45岁以上的人员就业。
浏阳作为“烟花之都”,从原材料到成品,退休囊括了烟花爆竹的全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大概吸纳25万人就业,其中有85%以上的人都是属于45岁以上,也就是烟花爆竹产业链就吸纳了将近20万中年人就业。
浏阳另一个主导产业是花卉苗木。这一产业的工作包括花卉的日常维护、苗圃管理、苗木迁移等,退休主要吸纳灵活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日结或计件的形式参与劳作,日薪可达到150-200元。当前,在浏阳市,包括花卉苗木等行业提供的灵活就业岗位约有10万个。
浏阳还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和水果蔬菜种养植业,通过将采摘体验、农家乐等种养体验式产退休业与休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运营。同时,浏阳作为长沙地区的“菜篮子”,其农户种植蔬果每天将运往与长沙市区的各大市场,确保农户稳定增收。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一些退休新兴行业成为热门就业行业。比如提供家政服务的家庭服务业,从事物业保安等的社会服务业。这些行业在浏阳地区约有40万人就业,而45岁以上从业者达到30-35万人。
此外,浏阳市还以产业导向与需求导向为方向,免费面向市民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增加就业岗位。
退休促进中年妇女就业
中年女性的再次就业,同样面临着尴尬的困境。她们要克服诸多质疑与性别歧视,用实力说话的同时,还要背负着兼顾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责任。
年逾四十的谭坚秀原是中山制造业生产车间里的一名普工,她说:“以前工作时间长,退休工资也不是特别高。”通过朋友介绍,她加入家政行业,如今成为中山市红珊月嫂服务有限公司的一名金牌月嫂。“现在工作环境变好了,收入也提高了不少。”说起从事家政行业前后的变化,谭坚秀感到很欣慰。随着市场对家政服务专业化水退休平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家政服务从业者也在不断进修和提升自己。“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学习能力比我们强,我们只能加把劲了。”年轻人的入局,让谭坚秀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这些年,在红珊月嫂工作期间,她学习掌握婴儿护理、产妇产后护理退休等专业服务知识,同时还考取了多个家政服务专业技能证书,这让她能在行业中保持优势。
面对就业困难的中年女性群体,中山市人社局使出“暖心招数”,全方位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就业岗。
搭建就业平台,提供优质服务。当前,中山市基层公共就业服退休务平台已全面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全链条式的市、镇(区)、村(社区)、小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让群众足不出村(社区)、家门口,即可实时享受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有效解决就业创业工作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问题。
开展就业援助,退休帮扶妇女就业。中山市每年精心组织和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为纳入就业困难人员的妇女提供就业援助服务,为就业困难妇女等援助对象上门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的精准就业帮扶,做好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职业指导、退休职业介绍等精细化就业援助服务。
做好招聘工作,消除性别歧视。为营造一个公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提高招聘会对接成效,帮助城镇妇女更快就近就地就业,中山严格把关公开招聘信息,严禁设定性别等限制性条件,退休杜绝出现就业性别歧视;并指导用人单位根据岗位、技能及贡献大小确定工资待遇,实现男女同工同酬。为全社会关心妇女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
推进南粤家政,多举措促就业。近年来,中山统筹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印发实施《中山市“南粤家政”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家政行业发展的系列目标,出台实施多项扶持举措。重点围绕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四大项目开展技能培训,实现技能促进妇女就业。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有就业意愿的妇女等各类求职群体搭建高效、退休便捷的交流服务平台,有效拓宽妇女就业渠道。
开展电商培训,加强创业支持。中山以农村电商“一村一品”为抓手,激发妇女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2020年,中山市共开展七期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提升培训项目,符合条件人员308人,其中女性学员153人。经过培训,退休学员对农产品品牌电商化运营模式、农村电商品牌组织结构、国内主流电商平台注册开通、农产品电商化营销策划、农产品网店运营技巧等互联网新型营销知识有进一步掌握。大部分学员经过培训都能够在抖音等平台直播销售产品。经统计,退休学员线上粉丝总数突破超20万,直播带货主播超300人,开通网店企业102家,学员开播次数超过600场次,电商卖货超50万元。
促进就业条例缓解就业压力
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一些企业不得不面临生死存亡,也让劳动者面临被动下岗的状况。
党中央、退休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将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2018年底,广东省政府出台了1.0版“促进就业9条”,推出诸如社保降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等含金量十足的政策举措;2020年,省政府又出台2.0版“促进就业9条”,进一步推出社保减退休免延缓等更强有力的减负稳岗举措,两年来,全省累计投入资金超375亿元,2020年更是为306.8万家企业减免延缴了三项社保费1970.6亿元,这些措施有效对冲了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经贸摩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保障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城镇调查退休失业率等年度指标任务顺利完成,促进劳动者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广东,为全国就业大局稳定贡献了广东力量。
中山通过退休南粤家政工程为中年妇女创造再就业机会。
进入2021年,广东省经济企稳向好,就业走势逐渐平稳,退休但也仍然面临总量压力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诸多挑战,特别是疫情的影响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风险点依然较多。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需要强化对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培育支持;促进更高质量就业,需要更大力度推动技能培训。因此,广东省政府出台《退休广东省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若干政策措施》,也就是3.0版“促进就业9条”。
3.0版“促进就业9条”坚持“稳定就业”总基调,围绕“扩大就业”新目标,注重保持连续性、提高针对性,提出59项政策举措,包括“减负担、育增长、稳重点、强技能、优保障”5个方面,通过减轻企业的用工成本,培育就业的新增长点,稳定重点群体就业,强化技能人才支撑,优化服务保障等,进一步稳定就业。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9月中旬刊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