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老人上保健品的当,策略很重要

admin 阅读:1940 2018-09-29 08:25:22 评论:0

    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的新闻屡见不鲜。南都报道,半月前,由于认定母亲落入保健品虚假营销的圈套,且屡劝无果,小陈选择寻求媒体曝光。结果,她的母亲读完这则报道之后,不仅依然信赖经销公司,还断绝了与小陈的来往,“她生我气了,觉得我没良心”。

    中国老人可以说防骗心理很重了,很多保健品上明明已清清楚楚写着“特别食品”而非药物,可是,他们为什么偏偏会上当呢?

    通常这部分老人都有独立经济财权,有一定积蓄,爱惜自己的身体,愿意花钱买健康。这本是好事。可是他们也因此被一些不道德、一心想骗老人钱的保健品商家惦记上了。他们已摸准了这些退休老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需求。为撬开老人钱包,这些商家费尽心机,围绕老人生产出各种宣称能降血压降血脂、控制糖尿病等囊括老年人常见疾病的保健品和理疗仪。

    他们的套路基本差不多。我曾见过有家保健品公司在一个破旧商场楼上,租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大会议室,会议室内摆放了上百台保健理疗仪器。每天早上5点钟不到,就有很多老人在楼下排队,等待6点半钟开门后进去免费体验理疗。老人理疗时,会场上有“专家”开始讲课,讲授保健知识,当然,最终会绕回来,推销自家商品。然后,针对大部分老人没有社会活动、信息闭塞、缺乏子女关爱,保健品商家设计“亲情营销”、“情感营销”。让销售员隔三差五给目标老人打电话,嘘寒问暖,聊天,买小礼物送上门,千方百计哄老人开心,显得比子女还亲,这样多来几次,你不买都不好意思了。

    一些老人平时生活上很节约,但买起保健品来却毫不手软,一掷千金。这些老人迷信专家,还很怕别人说自己落伍,什么保健品只要一挂上似是而非的新名词,比如前阵子流行纳米,现在流行量子纠缠,还有核酸、基因自我修复等概念,一说就被唬住了。加上长期在保健品店里蹭理疗仪,推销员每天在耳边讲,不买点拿不下面子,再加上从众心理,看别的老人都买了,很怕别人笑话自己买不起。

    值得深思的是另一类老人,明知上当,却甘愿被骗。他们认为推销员比子女对自己亲,推销员可以跪地上帮他们泡脚,陪他们聊天,而自己子女是做不到这点的,与其说他们是花钱买保健品,不如说是花钱买“温暖”。

    我认识的一个老人,自己卧室只有7平米,却买了11万元的保健仪器和保健品,堆了一屋子。前年,舟山一位78岁的老阿姨被两个骗子以买保健品为名,骗走116万元。这个老阿姨并不是富裕之人,有的药还是贷款买的,最后为还贷款,只好卖了唯一住房。还有更令子女心塞的,家里老人走了,钱财没有留下,只留下一屋子保健品。

    很多子女看在眼里,心里着急,但在劝说时还得小心翼翼,担心自己背上不孝的名声。讲道理,讲多了还不行,老人会发脾气。推销员不仅兜售保健品,还离间了他们与子女的关系———只要制止,就是不孝,不想让他们多活几年,盼着他们早死,好分钱得房子。

    遇上这种情形,虽然有点无奈,但我觉得还是要先讲道理,先正讲再反着讲。既然保健品推销员可以毫不负责地把他们的产品吹得天花乱坠,你也可以毫无愧疚地夸大它的副作用。最好的办法是有策略地将老人的闲钱管理起来,然后买正规营养品给老人吃。如果老人坚决要买保健品,就劝他们先咨询医生。最要紧的是,一定要告诉他们,不能因为迷信保健品而不相信医学,以免耽误自己的疾病治疗。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