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年,个人养老金账户来了!不靠房子,不靠儿女,养老靠自己

admin 阅读:567 2022-01-04 00:00:31 评论:0

离退你靠什么养老?房子?还是儿女?

事实证明,似乎都不靠谱。

今年百城房价指数涨幅还不到3%,现在首套房贷利率普遍在5.5%-6%,再考虑到房产的折旧、限售、水电暖气等杂费,房产的持有成本,实际上要远远大于1%-3%的涨幅。

养儿防老也正在成为奢望,前几天蓝白写文离退章讨论了这个问题,2020年,全国“一代户”的比重较10年前上升15.33%,达到49.5%。

而在2010年,根据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中六普的数据,二代户(最典型的就是一对夫妻带孩子)的比重还高达47.83%,2020年二代户的比重已经缩水到36.72%。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也就是说,中国离退的家庭模式,从“四世同堂”转变到夫妻二人带娃的“核心家庭”,再进一步转换到独居或夫妻二人为主的模式。

房子无法再增值,儿女又不和父母住一块,以后养老靠什么?只能靠每个月的退休金?

当然不是。

最近,历时3年的高规格谋划,有关部门通过了推离退离退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账户,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

早在2018年,推动个人养老金账户,就已经提上了日程。

当时财政部、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几大部门,联合发了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

后来,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离退开始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

今年9月,银保监会又发了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

12月份,意见通过,距离2018年,已经过去了足足三年。

好了,下面跟大家聊聊,什么叫个人养老金账户?

首先,要了解先行的养老体系。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三支柱”体系。

第一支柱:离退基本养老保险,现收现付,政府主导,保基本养老需求。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由用人单位主导,提高待遇,也能帮助单位吸引人才。

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以个人主导,工作时有一部分离退钱税前缴纳,退休取的时候再征税。

个人养老金账户,实际上就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表面上说起来是“三支柱”,其实只有一个支柱。

目前,我国三支柱的养老金保障体系中,绝大部分退休人员,除了基本养老金之外,是没有年金等补充养老金的,更别提个人养老金账户了。

现在部分地区已经试行“税收递延”模式,上班的时候税前交,退休的时候再征税。

对个人来说,“税收递延”的本质,就是让你节约的个人所得税,再次投入到养老金账户,由专业机构管理,投入到资本市场,期间赚取的复利归你所有,等离退到退休的时候再征税,彼时你的账户有了长期的收益,还有几十年货币的通胀影响,要比当时征税划算的多。

银保监会曾算过一笔账:

假设参保人从30岁开始参加,每月拿出1000元投保,产品固收是3.5%,等60岁退休时,缴纳保费36万元,账户价值61.8万元。通过精算,一个离退月可以领到2746元。

对社会来说,个人养老金账户,作为国民养老金收入的补充,推动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理念的转变,形成长期养老规划,还能优化国家金融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完善。

更重要的是“民生”。

业内人士指出:养老金实施市场化投资后,投资收益离退往往是缴费本金的数倍,可提高个人养老金的替代率和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有利于防止老年贫困和社会稳定,成为一个“民生安全网”。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个人账户规模太小了,截止2020年4月,只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19家公司出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亿元,参保人数4.76万人,离退覆盖面太窄。

将我国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占GDP的比例与国际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我国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约3万亿元,占GDP比重的3%。而在全球养老金中,有51万亿美元来自第二、第三支柱,占全球GDP的近60%。

究其原因,还是国人的养老理念比较保守,离退对公募养老FOF,个人开立账户“投资养老”不够信任。

事实上,个人账户养老的推广,并非与“养儿防老”、“以房养老”、社会养老有冲突,它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这需要时间,也需要个人账户释放更多的吸引力。

比如,我们征税还是以增值税等间接税为主,像个人、房产税、离退遗产税这样的直接税很少,税收递延的那点个税,很多人瞧不上,宁可把储蓄捂在手里。

比如,提高资本市场吸引力,让居民看到养老账户实实在在的回馈,而不是整天担心账户净值波动。

有机构测算,按照我国家庭资产负债表的结构,30%离退的家庭资产将用于养老,则118.45万亿元的存款中共计有35万亿元的资金将用于养老。

这35万亿元资金,假如有一半留存于第三支柱个人账户中,并将30%的资金配置在股权融资市场上,则可带来5.33万亿元的新进入的长线资金。

归根结底,养老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三支柱的养老金体系,只是一方面。

住房政策支持、财政补贴、延迟退休、鼓励生育,都是未来发力的方向。

让老人们对“靠自己养老”有底气,前路虽然漫长,但我们要敢于迈出这一步。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