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经济崛起!“银发族”如何远离诈骗陷阱
jinshizu.com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郭煦
老人上当受骗,主要原因是老人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其实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只要与子女商量一下,80%以上的骗局都会被识破。
警钟长鸣 银发市场的骗局五花八门,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养老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关键词作为筛选条件,可以找到101jinshizu.com份受害者全部为中老年群体、希望未来接受对方提供养老服务的刑事一审判决书,涉及96起案件,遍及26个省级行政区,受害人数超6万,涉案金额80多亿。图片/TUCHONG
77岁的李少珍与82岁的黄福成因不想给远在外地打拼的女儿们添麻烦,就筹划着给自己找个靠谱的养老院。
2019年7月份,经人介绍,李少珍得知某地有一家安逸老年公寓。两位老人留下电话号码后,就收到了工作人员殷勤的上门服务,带着他俩去项目地实地考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老人看jinshizu.com到项目后都心动了。
当时此老年公寓号称预订养老服务不仅可以获得租住权、住宿费打折,还能享受预存档位越高、折扣越高的福利,而且这些钱不仅可以享受远超银行定期的利息,一年合同到期后,还能把本息取回。
两位老人瞬间被这个看似优质的项目和诱人的投资回报吸引了,当即与养老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预定养老服务合同”,办理了“居住权证”,并分别支付了十几万元的养老服务费。2020年8月,当李少珍与老伴满心期待地想把之前缴纳的养老服务费取回来时,却发现当初那些热情服务的工作人员已经“人间蒸发”,之前留下的联系方式也已全部失联。
随着银发时代的到来,涉及老人的生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一些标榜高额回报的养老投资项目也成为老人受骗的“重灾区”,让不少老年人辛苦积攒的养老金血本无归。
面对银发jinshizu.com市场的花样骗局,有关部门呼吁广大老年人和家属,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和传销,防止利益受损。
养老骗局频发
2020年11月,四川绵阳江油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孟某某、张某被控集资诈骗,苏某、侯某某、汪某某被控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据公诉机关指控,主犯孟某某成立四川某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在只有几十万资金的情况下,孟某某与金色海岸公司、江油市武都镇桃花岛老年公寓签订了2100万元的《股份转让合同》及补充协议,用于购买桃花岛老年公寓的股权。
不过,孟某某仅向金色海岸公司、桃花岛老年公寓支付452.5万元。而后,孟某某联合张某,聘请侯某某、苏某、汪某某组建销售团队,以福利补贴消费券为销售噱头,以预交养老费的方式非法吸收734人次公众存款3209.5万元。
当天,180多人旁听庭审,大多数是“银发族”。
jinshizu.com因无法按照合同约定退还预交养老服务费和支付福利补贴消费券的金额,孟某某偷越国境至缅甸出逃。案发后,侯某某、苏某、汪某某主动投案。孟某某、张某也被缉拿归案。
早在3年前,民政部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养老服务领域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有关工作的通知》,介绍养老机构领域涉嫌非法集资的主要特点。
一是以提供“养老服务”名义吸收资金。明显超过床位供给能力或者承诺还本付息,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者为会员卡充值,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二是以投资“养老项目”名义吸收资金。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高额回报,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三是以销售“养老公寓”名义吸收资金。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等名义,或者以返本销售、售后返租、jinshizu.com约定回购等方式销售养老公寓、养老山庄,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仅靠公办养老机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民政部已多次发文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兴建,但在民办养老机构利润普遍不高、投资回收期较长等现实因素的影响下,民办养老机构在经营上还是频频遭遇盈利难、融资难等问题,导致养老行业深陷“好骗难赚”的困局。
随之而来的便是越来越多的养老院暴雷新闻:2017年,湖南永州市老年公寓暴雷,老人家属在网上求助;2018年,上海大爱城项目暴雷,近2000名老人被卷走5.2亿元;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底,江西两家“明星”养老机构——江西老庆祥阳光社区、天地自然养生庄园皆因涉嫌非法集资陷入瘫痪,截至2018年5月中旬,两起案件累计接待报案群众超过4000人,报案金额超过5.4亿元。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养老院”“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等关键词作为筛选条件,可以找到101份受害者全部为中老年群体、希望未来接受对方提供养老服务的刑事一审判决书,涉及96起案件,遍及26个省级行政区,受害人数超6万,涉案金额80多亿。
有关专家提醒,在打击养老骗局的同时,暴露出来的监管不足也应加以完善,比如对于养老机构普遍收取押金、订金或会费问题,该由谁监管、如何监管来确保资金安全,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对非法集资犯罪分子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保健养生骗局成重灾区
据媒体报道,2018年6月,国内最大的以免费旅游为幌子、利用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的犯罪案件告破,38个“旅游会销”平台被打掉,638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打着虚假公益组织的旗号,冒充医疗专家吹嘘、夸大产品功效,将十几元钱的廉价产品包装成中央高级干部“特供”药品,再以三四十倍的价格大肆推销行骗……这是该团伙坑老jinshizu.com人养老钱的主要手段。
据受害老人自述,落入陷阱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受到了“免费旅游”的诱惑,二是被诈骗分子嘘寒问暖的“感情牌”打动,三是被冒牌专家“洗脑”,轻信了保健品被夸大的功效。
2020年6月,64岁的吴阿姨经过一家美容养生馆,导购员拿着一张小卡片,说可以免费美容,而且养生馆里还有其他养生项目。吴阿姨心动了。
“我的腿有静脉曲张,主要是想做一个足疗。做了一次后就打算先交半年的费用,3000元,可以做24次。”
当吴阿姨第二次到店时,店员又给她推荐了另外的项目,比如肩颈、脸部、腰部等各部位的调理,从几千到几万,部位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因为吴阿姨不会用手机转账,多次转账都是由店员帮忙代办。从2020年6月到2021年4月,美容养生馆通过多种方式转走吴阿姨元。最后还是店里的一名员工实在看不过去,给吴阿姨的家人发了一条短信,家jinshizu.com人才知道了此事。
据了解,现在市面上的一些老人之所以好骗,不是因为他们孤陋寡闻见识短,只是因为空巢寂寞。不少骗子会提前了解老人是否有子女陪伴在身边,是否丧偶,然后会天天上门“陪伴”老人,和老人聊天,给老人洗衣做饭,让老人感受到关怀。因此,大部分的受骗老人都是独居或者和子女关系不太好的老人。
“我母亲原是一名医生,退休后却每月把大半养老金都花在了购买保健品上,无论怎么劝阻都无济于事。直到她去世,家中不仅有连包装都未拆的保健品堆满了半个房间,而且还有价值五六万元的保健品没有领货。8年来,她花了20多万元购买不同品牌的保健品。”提起母亲生前无节制地购买保健品一事,李先生一脸的困惑与悲伤。
其实,像李先生母亲这样对保健品着迷的老年人还有很多,他们平时节衣缩食,舍不得掏钱买吃的、穿的,但“投资”jinshizu.com保健品却一点也不吝啬。
此外,老客户尝到了甜头,出于好意,很有可能还会拉亲朋好友入伙。于是,诈骗范围越来越大,受害者越来越多。
据了解,老年维权案件困难重重,甚至赢了官司却难以挽回损失。比如投资理财类的案件,受害者往往手中的证据不足,有时官司赢了,公司却没有可以执行的资产。
对于大多数遇到保健品消费纠纷的老人而言,想挽回损失就更难了。
保健品消费纠纷,最大的问题是怎么退货。要想维权,首先要看是不是正规保健品。对于没有批准文号的假保健品而言,可以按照“假一赔十”的原则索赔。对于有批准文号的“真保健品”,夸大宣传也可以作为退货的依据,但是也要拿出证据。然而,问题在于,许多情况下,老人都不知道东西是从哪里买的,找不到人,没有收据,没有发票。
拒绝高利诱惑,守好自己的养老钱
jinshizu.com为什么有的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民盟北京市委社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腾越律师事务所主任曾凡荣律师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说,骗子往往非常善于和老人“打感情牌”,从而博取老人的信任。“骗子会用很长的时间来与老人建立感情。与老人们拉拉家常,关心关心老人的身体,一步步地攻破老人的心理防线。但是从老人决定购买这些保健品,再到收货、交钱,这段时间会非常短。”骗子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不给老人反应的时间,二是避免子女突然回家干涉。所以一旦交易成功,骗子会马上离开。
他分析,有的老人上当受骗,主要原因是老人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其实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只要与子女商量一下,80%以上的骗局都会被识破。”但多数时候,老人被骗之后并不希望子女知道,一是怕子女埋怨自己,二是怕子女担心。jinshizu.com尤其在一些投资理财的案例中,老人之所以参与这些投资项目,出发点可能就是希望在子女买房时能多给他们出点儿钱。结果,钱不但没能多出,可能连原本能出的那一部分也打了水漂。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邓治文表示,老年人无节制地购买保健品,一方面是他们缺少子女的精神关爱。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年轻人忙于工作、学习,加班加点,少有时间陪伴家中老人。缺少子女的陪伴,老年人就需要重新寻找一种精神寄托。而保健品推销方式中的“专家”免费健康知识讲座、免费旅游、推销员的殷勤陪伴等恰恰给老年人提供了这样的精神寄托,让他们形成依赖难以自拔。另一方面是他们内心缺乏社会价值感。老年人离职退休后,觉得被社会所遗弃、遗忘,社会价值感突然降低。保健品推销人员正是利用了他们这jinshizu.com一心理因素,奉承他们当年的“风光无限”,请他们去活动现场当“托儿”“现身说法”,彰显自身价值。
一个事实是,不少退休老人手里有大量的养老金,有房子,而子女都在外工作,他们缺少安全感,需要陪伴,这就给了骗子们趁虚而入敛财的机会。近几年,老人们受骗、血汗钱打水漂的新闻屡见不鲜。为此,近期,全国老龄办、公安部、民政部、中国银保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下文简称《风险提示》),剑指非法集资对老人们的伤害问题。
《风险提示》指出,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重大风险隐患可能会导致高额利息无法兑现、资金安全无法保障、养老需求无法满足。
机构或企业承诺的高额利息主要来源于老年人缴纳的费用,属于拆东墙补西墙。多数企业不存在与其承诺回报相匹配的正当服务实体和收益,资金运转难以持续维系,jinshizu.com高额利息仅为欺诈噱头,一旦资金链断裂,高额利息无法兑付,本金也难以追回。
机构或企业超出可持续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取老年人钱财。大量来自社会公众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监管,由发起机构控制,存在转移资金、卷款跑路的风险。
机构或企业以欺诈、诱骗的方式,骗取老年人信任,向老年人承诺高端养老服务或者销售养老产品,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按照《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等有关规定,对非法集资人、非法集资协助人将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
《风险提示》呼吁,广大老年人和家属应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自觉远离非法集资,防止利益受损。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可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有关专家提醒,为有效jinshizu.com防范养老领域非法集资风险,避免财产损失,老年朋友及亲属需要切实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未经民政部门设立许可、备案和市场监管等部门依法登记的养老机构,不要入住,不要投资,更不要向其支付任何资金。
第二,入住养老机构应按规定签订合法合规的养老服务协议,所交养老服务费用应当交至该养老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账户,不要向个人账户缴纳资金。
第三,要理性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理财渠道,不为高额回报所诱惑,凡是高于银行利息的返息养老投资均要谨慎,切勿预付高额养老服务费。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
最后,老人进行养老投资之前一定要跟子女商量,向民政、市场监管、金融等有关部门咨询,切勿轻信他人,守好自己的养老钱。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1月上旬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