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行业丨银发经济崛起!养老如何更“智慧”-腾讯内容开放平台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jinshizu.com是每个人都期盼的美好愿景。但是,随着中国加速进入老龄社会,高龄化、少子化与空巢孤老问题突出,养儿防老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社会机构养老负荷有限,传统养老模式受到很大挑战。
不过,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智慧养老这种新型养老模式开辟了新的道路。将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应用于养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护理人员数量供应不足、养老机构费用过高、空巢独居老人照顾不足等问题,从而提高了老年人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智慧养老在技术应用层面有三大特征,即智能设备的精准数据采集,以5G、物联网技术实现迅速无延时的连接,以及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干预。
jinshizu.com智慧养老市场将迎来新的机遇,面对独居老人,家庭安防是最大刚需。
年过七旬的“小老人”陪着90多岁的“老老人”在社区里散步,jinshizu.com这将会是未来几年里常见的场景。
照护困境
虽然养老机构极大地缓解了照护者的压力,但是目前中国现有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他们所涉及的家庭照护者有上亿人。随着老龄化加深,这个群体还会继续增大,但是人们并未对此做好准备。老龄化,让需要照护的人口数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机构养老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老人的选择。
得益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疾病防治的种种突破,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在持续提高。199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68岁,2020年,提高到了77.3岁,到2050年,这个数据将超过85岁。
长寿的另一端是照护难题。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面临如此庞大的人口老龄化,此前我们没有任何经验,也未能清楚地知道这将是怎样的一场照护困境。
打破固有思维去创新
上海社区运用的智能门磁是智慧养老的一大创举。如果老人24小时未出门,jinshizu.com居委会工作人员会收到一则预警信息,提醒他们上门回访。一旦该应用被推广至独居老人家中,将有利于通过智能看护程序及健康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干预等技术,促使社区养老服务从被动应答转变为主动看护。
可以看到,随着从智能门磁、智能水表到烟感报警器、红外监测器等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智慧养老模式正在让服务单一的“粗放式养老”向根据老年人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的“精准式养老”转变,并以低成本、低人力消耗的方式将社区真正打造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独居老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一直牵动着在外子女的心。近年来,全国各地社区在养老方面做过不少智能化、大众化的探索和尝试。
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确保居家养老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成为地方养老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智慧养老市场将迎来新的机遇,面对独居老人,家庭安防是最大刚需。
毫无疑问,“互联网+养老”的智慧养老模式将成为未来养老服务的趋势和方向。智慧养老的发展方向应当以技术降低养老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为前提。为了让大部分独居老人对智慧养老增进了解,相关企业需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连接智能家居企业,建立统一的智能设备接入标准,积极创新产品及服务,共同为智慧养老产业赋能。
智慧养老在技术应用层面有三大特征:智能设备的精准数据采集,以5G、物联网技术实现迅速无延时的连接,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干预。如今的智慧养老市场,不仅互联网、家电、硬件厂商等企业纷纷入局,运营商亦在重兵布阵,积极推广“双千兆”甚至“三千兆”的网络宽带业务,加快向家庭应用延展,提升移动通信网络在智能门禁、安全门锁、燃气检测、智慧烟感、jinshizu.com电气火灾等应用中的连接优势。
科技赋能的前提是以人为本
2021年12月中旬,上海推出新举措,一则“独居老人水表12小时不走自动报警”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这意味着,智慧养老在相关政策扶持下已经逐渐走向台前。
相关技术企业加速迭代智能养老设施,市场也给予了智慧养老较高的期待。在上海长宁区,独居老人一旦超过12小时用水情况低于0.01立方米,后台会自动预警,相关信息会显示在江苏路街道城运中心的“一网统管”平台大屏上,由街道和居委会安排专人上门探视。对此,网友直呼该举措值得推广。
科技再发达,也要坚持以人为本,而非以科技为本,科技只是赋能。
“5G”智慧长者照护之家只是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应对日益加剧的老龄化问题,高境镇以现有的为老服务资源与设施为基础,通过“智慧+”功能升级,不断完善为老服务“点—线—面”功能布局,实现对辖区内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管理这三个“公共”的精细化治理,保障老年人群的服务需求与供给高效对接,提高老年人群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资料来源:健康日报
图片来源:pixbay
福祉科创·关爱老人·智慧康养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