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 第174页
-
人到了多少岁,才算是老年人?5个变化频繁出现,该服老了
李老年近八旬,头脑灵活,手脚方便,因为自己好面子,凡事不愿求人帮忙。几天日前,因换洗窗帘,自己爬上高椅,不慎椅歪人跌,摔裂了髋骨,住院治疗。医生说,因为李老上了年纪,康复已经没办法像年轻人那样迅速,需要好好调养一段时间,这让李老有些烦躁,自己向来不服老,往日里即便是锻炼身体也要和年轻人一同比个高下,却不曾想只是摔了一跤就得老老实实的卧病在床。逞能式的不服老招致困苦?服老是一种生活智慧著名的动画大师宫崎骏在76岁再次复出、登山者普雄一朗在80岁登山珠峰,这些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给了老年人一种启示:不要服老,要摆脱老...
-
人活到多少岁才被称为老人?专家公布标准答案,别不承认了
自古以来,我们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说是人能活到七十也是不多的,比较稀少,已经是高寿了。那是在古代,别说寻常老百姓,就连帝王将相高寿的也不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以及医疗水平逐年提高,人的平均寿命也在逐年提高,七十岁也不再那么难了。那么,在今天多少岁,才能被称之为老人呢?当今社会,多少岁才能被称之为老人?先看官方给的答案:人到了45岁之后,身体各项机能开始下降,开始进入老年时期,60岁以上的人,被称之为老人了。当然,这个标准也是因人而异的,如果生活规律又经常运动,免疫力一直不错,身体衰老的进程将会大大延...
-
简谈:《老人与海》中老人桑提亚哥的形象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后期的代表作,其中桑提亚哥老渔夫形象是其逆境英雄群像中最完美的一个,他把这种形象的塑造推到了高峰,是对所有逆境中的硬汉所作的英雄主义哲理性总结。逆境中的英雄形象海明威在一个原始而简单的渔猎故事框架中,从肖像、对话、心理描写等多方面,塑造了桑提亚哥老渔夫这样一个自信、坚强、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英雄形象,虽然他的身上写满了苍老和沧桑,但他有一颗坚忍不拔的心,使得生活潦而不倒,充满自信。人只能被打败,不能被打倒。英雄出于逆境,最初的老人,呈现给读者的是憔悴失败、孤独无援的,唯一陪伴他的小孩也被父母带走...
-
你身边的老年人有哪些不平凡的经历?
有啊,有太多了。我这有个老头年轻的时候当红卫兵,强奸过七个女人,就因为这些女人解放前做过妓女。还有个老头爬火车去北京,跟中央一号握过手回来几十年没洗过。。。。————————————好吧,这些人都是道听途说,暂且不提,说说我见过的事。前两年的时候,我妈在某联营超市卖菜,就说说超市里的事情吧。超市里推出了方便的散装八宝粥,就是把桂圆红枣糯米之类的东西按比例掺在一起,买回家直接煮就是八宝粥。于是一周之后,洁白的糯米被摸成了黑米,里面的桂圆红枣和冰糖都消失了。有一回我去超市亲眼看见一个年近七十的老头从里面摸出冰糖放在口袋...
-
老人的痛点何其多?何其解?
悲凉,收容6名贫困老人合租15平米公房,房东遭起诉【6名贫困老人合租15平米公房,房东遭起诉】 近日,重庆。6名贫困老人合租15平米公房,房东王大爷一个床铺只收150元租金。渝中区房管局起诉房东,一负责人称起诉系无奈之举,王大爷收留多名老人,住在里面是安全隐患,目的系令大爷停止转租。25日,该案开庭未当庭宣判。6贫困老人合租15平米公房这件事两方面说:第一,公房不允许转租,房东擅自转租,本身做的不对。房管局作为职能部门,从杜绝安全隐患的角度,要求房东按照规定取消转租,这样做无可厚非。但诉诸法院有点过分,工作方法有点...
-
世界上最长寿的老人——256岁,从清朝活到新中国
善养生者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世界最长寿的人莫过于李青云,李青云原籍云南省,90多岁到四川开县定居,在他200岁时,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一生娶过24任妻子,膝下子孙满堂。1933年活了256岁的李青云与世长辞,他先后共有24位妻子,180位后人。当时的纽约时报与时代杂志都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年,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1986年《气功》杂志第六期又刊载开县籍人刘成...
-
【和睿视角】丨关于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模式的分析
前言:所谓老年特征是指老年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状态,这种状态主要表现在其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深入了解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行为特点和生活习惯等,才能够进行全面合理并且有针对性的设计研究,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环境,维护老年人的权利,展现对于老年人的关怀。今天,和睿养老就与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行为模式特征。衰老给老年人带来的变化一、老年人生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包括视力、记忆力下降、味觉嗅觉迟钝、动作协调性的降低等。可从感知系统、...
-
老人出现这3种现象,预示“情况不妙”,子女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对于每个人来说,从出生开始,生老病死注定是一个自然规律,更是人生最无奈的结果,这样的经历谁也不能避免。面对最后的结局,无论老人自己是否愿意,子女和亲人多么难过,也只能在内心接受这种残酷的现实。王林处理好家事回来上班,就像变了一个人,没有了曾经的意气风发,神情显得有些迟钝。两个月以前,他母亲突然在家中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时,感觉一下难以接受。他从小跟着妈妈长大,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因而对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半年以前,身体一向很好的妈妈突然感冒,到医院看病吃药之后,很快恢复正常。母亲说她身体没事,让王林去忙自己的事,不...
-
如何理解老年人?老年人的特点和心态是怎样的?如何与之相处?
现代老年人的健康既包含了躯体健康,也包含了心理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且由于生理因素(感官老化、疾病增加、死亡威胁)和社会因素(社会角色的转变、家庭情况、配偶情况、社会环境)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老年人的认知过程:感知觉下降: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
-
75岁老人:病了一场后才明白,晚年的亲情,比想象中的更加残酷
倪密心理学导语有些人结婚就是为了能有一个孩子,因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也是自己晚年的依靠。等到老了没办法自理了,就让儿女照顾生活,也能过得很幸福。每一个老人都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很期待,希望能过上子孙环绕的幸福生活。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都没办法实现这个愿望,根本指望不了自己的儿女。75岁的马大爷哭诉道:病了一场后才明白,晚年的亲情真的比想象中要残酷许多。为什么马大爷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自述人:马大爷我今年75岁,今年是我退休的第15年。退休前我是一位医生,年轻的时候真的很忙,根本没有什么时间...
-
这位老人写给上海的信刷屏了!
4月17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收到了2000多箱来自宁波的援沪蔬菜随着蔬菜包而来的还有140多瓶奉化特产油焖笋以及一封给上海人民的手写信落款是一位热爱上海的老人老人给上海人民的手写信 本文图片均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供图写信者是一位来自宁波奉化的退休教师,他在信中提到,自己儿时在上海长大,1962年,17岁的他随着父亲到乡下务农。当了20多年民办教师,扎根农村教育30多年,把自己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无怨无悔。他说:今年是我离开上海的第60个年头。上海始终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对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