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朝抗金流尽最后一滴血除了汉族,还有蒙古族的他
欢迎访问金时族jinshizu.com,本网为纯公益性质网站,部分文章采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 | 历史大学堂(id:oldmanno)
自强汉以武力驱逐分化匈奴后,招抚西域诸国,积极容纳吸收少数民族,中原王朝就不再仅仅是单一民族。此后各民族之间虽时有战乱,但又不断在流血牺牲中融合,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各少数民族勇士常充当中原王朝中低级军官,以此奋身融入到中华文化圈中,其中有许多骁勇善战之辈跃升为王朝高级将领。明末的蒙古族勇士满桂,以异族之躯跻身于名将之列,奋不顾身为大明浴血奋战数十年。
满桂出身卑微,自幼随族人迁入宣府,稍长便练就蒙古勇士必备的骑射本领。历代汉家王朝,内附少数民族选择入伍是很常见的谋生手段。
满桂也不例外,投身于行伍后,作战勇猛,每战必身先士卒常获战功。但苦于明末军队基层建设崩塌,满桂生性木讷又非汉族,斩获无数却只能得到奖赏而不能提拔军职。
年近三十才至总旗,而后相隔十余年才升任百户长,随后几度升迁才任潮河川守备。但满桂从不与争辩也无处争辩,依旧埋头苦干、神勇异常,以卓越的军功让人无法不瞩目。
怀才藏能且无背景者奋起之路通常艰难无比,还得忍受在恶劣环境中被庸人同化,但只要越过这道坎后前途便不可限量。
韩信出身卑微,屡历艰辛,兜兜转转大半辈子才被发掘,此后度陈仓灭三秦,妙计平六国,四面楚歌剿霸王,终于封土为王。满桂的人生轨迹在经历了前数十年的艰辛磨难后,同样迎来了辉煌。
▲满桂(1594年—1630年),蒙古族(一说汉族),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明末抵抗后金的著名将领。
萨尔浒一战明军大败后,一时名将强兵尽亡,军中急需提拔一批懂军事的将领重新组建辽东守军,满桂毫无疑问脱颖而出。天启二年孙承宗奉诏巡视辽东边防,见其形貌伟壮、性格忠厚,熟悉后大为赞叹其军事能力。
虽然帐下文武官员众多,但唯独器重满桂,将其火速提拔为副总兵,统帅帐下主力部队,满桂此后才真正开始作为高级将领参与到帝国征战事业中。
满桂的一生与袁崇焕互有羁绊,最初相互赏识、配合默契,驻守关宁锦防线取得了宁远、宁锦大捷。但后来又互生间隙,相互排挤后又被命运安排共同守卫京师,最终一被杀,一战死。正是因为二人之间出现的矛盾,而且袁崇焕死后又由满桂统领众军,后世桥接出袁崇焕射满桂的故事,并将此作为袁崇焕通敌的证据。
初时,袁崇焕对于满桂的军事才能十分认可。孙承宗计划修筑宁远城时,时任山海关总兵马世龙十分质疑满桂能力,袁崇焕却极力推荐由满桂与其共同筑城守边,将宁远发展成为辽边重镇。两人在驻守宁远之初,配合极为默契。离退jinshizu.com
当时督饷郎中杨呈秀克扣军粮,副将徐涟激发兵变,率部包围袁崇焕的府邸。满桂听闻兵变后迅速领家兵前往营救,徐涟素闻满桂勇猛,不敢应战便撤围向东边逃奔。满桂和袁崇焕领军追上斩杀兵变发起者,顺利解决这次兵变。
天启五年十月,孙承宗被魏忠贤陷害奋而辞官,接任者高第为缩减开支迎付朝堂欢心,下令撤离宁锦防线,退守山海关。袁崇焕与满桂誓死不从,率领孤军镇守宁远城。
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听闻承宗已被撤职,明军自废武功将防线收缩至山海关,便极速率军围困宁远。而高第听闻后金大军即发,担心战败担责,命令众将不可援赴宁远,宁远成为辽东二百余里中的一座孤城!袁崇焕见状便横下心来,泣血激励众将,坚清壁野,守卫宁远与金军誓死决战。
满桂作为宁远城内首要将领,自然义不容辞担当起御敌重任。所幸宁远城坚炮利,袁满二人指挥得当,军民上下一心,金军因此屡攻不下,伤亡惨重被迫撤离。此役是为宁远大捷,是明朝对后金作战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后金自兴兵以来未曾遭受如此挫败。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明朝末年蓟辽督师,作为抗清名将,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
未曾料到这场空前的胜利却成为了袁满二人间隙的开端。满桂素来与赵率教相好,此役之中率教囿于上级命令,未能率军前往救援。满桂怨恨率教坐视不救,牛脾气一上来与其大肆争闹相互埋怨,此事都被明熹宗知晓,可见矛盾之大已到不可调和。赵率教是袁崇焕手下心腹大将,袁在后来被朱由检召见时曾自信满满的向皇上表态,声称其收复辽东所依赖三员大将,其中一名便是赵率教,可见率教在袁崇焕心中的分量。
宁远城中以文官袁崇焕为大,武将中以满桂为首,满桂此时因为一时意气与袁崇焕手下相互攻讦,袁自然大为不满。更为关键的是袁崇焕为人颇为自负,对上不能尊重,对同僚不能团结,睥睨物表又十分偏袒护下,因此袁崇焕竭力要求朝廷将满桂调往他处。
朝廷都熟知满桂的军事才能,但经此一战袁崇焕声势正旺,经过多次调节而不听从,朝廷也只好满足他的要求。满桂被调离后袁崇焕却又感觉到指挥调度力不从心,大为后悔又将其调回到山海关驻扎。
满桂出身于行伍,深知下层军官艰苦,因此十分爱护甚至纵容其手下兵士。沾染一身行伍之气,也如蒙古勇士一般性情直爽、快意恩仇。更难得可贵的是忠心爱国,在大是大非前能够放下个人恩怨,认清敌我、以国事为重。
这种品质明末文臣武将多有不及,崇祯十二年卢象升被清军包围在巨鹿,高起潜恨其拒绝和议,拥兵数万不救,卢象升力战殉国;同年杨嗣昌督师剿匪,左良玉、贺人龙等将领拥兵自重,因与杨嗣昌不和多次殆误军机,导致农民军坐大。离退jinshizu.com
天启七年五月,皇太极率大军包围锦州,并再次进攻宁远,满桂闻讯后不计前嫌迅速领兵从山海关奔赴救援,与后金援军在笊篱山大战一场不相上下,随后进入宁远城与袁崇焕商议退兵之策。
不久,金军大部队抵达宁远城下,将帅二人压制对彼此的不满,同心御敌。满桂亲自率领众副将出城与后金军决战,身先士卒,受重伤才被抬下战场。后金伤亡巨大也无法攻破宁远和锦州,无奈只得撤离,明军再次取得宁锦大捷。满桂记前后功加升为太子太保,其英勇忠烈一时被世人称赞。后来满桂被调任大同总兵,上任后巡阅军防,整顿安民,招抚蒙古诸部,大同军威一时大振。此时的袁崇焕也因魏忠贤构陷愤而辞官,崇祯元年才被重新启用。
朱由检继位后,后金吸取两次作战不力的教训,与蒙古诸部结盟后于崇祯二年十月绕道进攻京师,一时朝野震动。满桂率领五千骑兵火速入卫,在顺义与金军交手不利后撤往京师,再次与敌军交战不幸被己方误伤,觐见时展示创伤被朱由检连连陈赞其英勇。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汉族,大明第十七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袁崇焕却因擅杀毛文龙被朝廷猜忌,接连布下几道防线都未能阻止金军势头,朝廷更加猜疑其与后金勾结。十二月初一再次觐见时被捉拿下狱,祖大寿担心被牵连率军毁山海关东去,此时诸将之中满桂的声望经验无人能及,朱由检随即命满桂统领所有勤王之师,这一纸诏令奏响了满桂人生最后的绝唱。
朝廷十一月颁布勤王诏书后,京师总兵力虽不亚于后金,但能战之精兵除满桂自率的五千轻骑兵外只有辽东军了。后来袁崇焕被杀,辽东军心瓦解,祖大寿后来虽归回也无法安心应战。满桂能够调动的兵马少之又少且箭伤未愈,可朱由检赐其尚方宝剑,不顾一切的要求率军出击。
满桂此时虽名义上统帅众军,但各镇之兵云集并未服从其指令,毫无时间缓冲磨合诸部矛盾。监军太监连番多次催促之下,兵将互补相知,出战只有死路一条,可满桂仍忠心不减率军应战,史书上记载满桂之愚大概就是如此吧。
十二月十五日率领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等将领出城到永定门外二里的地方扎营,金军正愁攻城被火器阻挠,见明军出城野战极其兴奋。十六日,金军将精锐骑兵分为四队,从四面围攻。满桂身先士卒,左右冲突,强忍创痛,从早上一直战到太阳落山。在兵力极其悬殊的情况下苦苦支撑,然而诸将终究抵抗不住,满桂旧伤复发难以支撑,从马上坠下,力尽而死,用生命为大明帝国年轻皇帝的血气方刚买了单。离退jinshizu.com
满桂出身极其卑微,每战必定身先士卒,从行伍之中一刀一枪砍到总兵一职,以守疆御敌、匡扶大明为己任。宁远、宁锦大捷之中,满桂作为主要军事首领,其功绩之大不言而喻,己巳之变明知不敌仍奋勇杀敌、以身殉国。
明末为国而死的高级武将大有人在,从未有如满桂这般壮怀激烈。大小曹刚猛英勇,此时尚无名伦;周遇吉宁武死战赴国,未立显赫之功;辽东同系祖大寿拒敌数十载,终为被擒;李定国两蹶名王,前耻难销。
反观唐朝外族将军哥舒翰,军旅一生屡破吐蕃何其荣耀,安史之乱时却被俘降敌,晚节不保。满桂身非汉族能为大明慷慨捐躯,在民族认同尚未强烈之时,能委身许国,见危不避,可谓得死所者与,足以堪称千古第一番帅。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搜集/采集,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文章有侵权,请通过网站下方联系方式联系我们删除。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