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奥赛康2021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3.33%

本报记者向炎涛
4月29日晚间,奥赛康(002755.SZ)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0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80亿元,同比减少47.35%;研发投入再创新高达到4.14亿元,公司在收入和利润下降的情况下仍坚定加大研发投入,系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
资料显示,奥赛康聚焦于消化、肿瘤、耐药感染、慢性病四大主要领域,产品组合不断丰富。公司坚持加大研发投入,已实现定位于临床亟需、着眼于创新药、高端首仿药的研发战略转型,切实解决临床用药可及性和先进性。
报告期内,公司共有8个新品获批上市,其中4个产品为首家独家,另一产品为独家规格;目前已有21个品种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其中9个新上市产品视同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有7个新品递交上市申请,公司首个创新药ASK120067完成临床研究并申报生产;子公司AskGenePharma取得多项核心关键技术,已签订《专利技术排他许可协议》并获得专利许可收入。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奥赛康加紧发力创新药业务布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9-2021年,奥赛康研发投入分别为3.93亿元、4.08亿元、4.14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达8.69%、10.79%、13.33%,占比逐年提高。
抗肿瘤创新药ASK120067,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二线用药的临床b期研究已于报告期内完成受试者入组,并完成临床II期研究,于2021年11月递交NDA申请。该创新药一线用药的期临床正在同步开展中。为进一步完善抗肿瘤产品线,公司开发了高选择性c-Met抑制剂创新项目ASKC202,已于2021年12月递交IND申请。未来与ASK120067联合,用于EGFR抑制剂耐药的患者,进一步拓展非小细胞肺癌的目标人群。
生物创新药ASKG712,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为公司拥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该项目已完成临床前的药理毒理研究,于2021年11月递交IND申请,于2022年1月获得临床批件,目前正在启动临床I期试验。
耐药菌感染创新药ASK0912,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发的多肽类新分子药物,多项体内外药效研究显示抗菌活性强于多粘菌素B和E,并且毒性降低,已完成IND申请相关的临床前研究内容,即将递交IND申请。
定位临床亟需,多元布局带来新增量
在高端首仿领域,奥赛康也迎来了大规模收获期。报告期内,公司共有8个新品获准上市,涵盖肿瘤、耐药感染、慢性病等多个领域。其中,泊沙康唑注射液、地拉罗司分散片以及引进的泊沙康唑肠溶片均是国内首家批准上市。不断进军新的治疗领域,拓展新的药物剂型,满足临床治疗重大疾病的需求,为公司发展带来新增量。jinshizu.com
抗肿瘤药仑伐替尼胶囊于2021年12月首批上市,作为肝癌一线疗法的批准,打破了肝癌一线的垄断格局。全球每年新发肝癌患者超90万例,中国患者占比近一半,其中80%为原发性肝癌。作为名副其实的肝癌大国,中国用药市场的广阔将助力业绩的提升。
同时,公司进一步补强补齐抗耐药感染产品,已形成不同梯度、针对不同耐药感染的系列产品线布局。奥赛康的注射用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于2021年10月首批获得CDE批准上市,包括公司已自研上市的注射用替加环素、泊沙康唑注射液、注射用达托霉素等一系列临床亟需产品,注射用伏立康唑也已申报生产。
坚持开放式创新,开创共赢新局面
奥赛康通过国内外自建的研发平台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也坚持开放式创新,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医科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优秀企业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技术合作,补强补齐优势领域产品管线,引进吸收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引进的原研产品麦芽酚铁胶囊已完成临床I期研究,正在开展临床III期试验研究。该产品对肠道刺激小,耐受性好,可以覆盖到更多的之前使用铁剂疗效不好及不耐受的人群。安全性明显改善,有望成为治疗缺铁性贫血(IDA)患者或者口服铁剂不耐受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同时,子公司AskGenePharma再次成功实现对外授权,体现出其研发能力的国际先进性和创新能力。
(编辑何帆)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