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诈骗套路多,收下这份避“坑”指南!

admin 阅读:386 2022-05-20 17:18:11 评论:0

(来源: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

原标题:养老诈骗套路多,收下这份避坑指南 !

仅需199,享XX地双飞旅游

我可以帮忙代办养老保险

免费听健康讲座,登记信息送大米和油

……

这些话术,是不是有点熟悉?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养老需求的加大,一些犯罪分子便盯上了老年人,打着关爱老人服务老人的幌子,假借养老之名实施诈骗犯罪,给广大老年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与精神痛苦。

养老诈骗都有哪些常见的套路?

小布带你一起来看看!

养老诈骗

骗术一:

养生保健骗局

X

犯罪分子会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公园、小区周边、医院等场所,通过散发传单、赠送礼品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注意,并一步步引导老年人参加所谓的健康讲座。

在讲座现场,犯罪分子会刻意与老年人拉家常套近乎,目的就是了解老人的家庭情况和购买能力,为下一步实施诈骗打下基础。随后,犯罪分子会以专家的名义为大家科普养生知识、提供免费体检,利用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引发其焦虑,进而引诱老年人高价购买具有各种神奇功效的保健品。

事实上:

这些保健品没有他们所宣传的任何功效,甚至是三无产品。当老年人发现上当受骗想要办理退款时,犯罪分子早已将老年人拉黑,并逃之夭夭。

骗术二:

养老服务骗局

X

犯罪分子会迎合老年人养老、投资的双重需求,以投资养老基地、老年公寓,预售养老床位等项目为名,将老年客户诱骗至所谓的养老基地、福利院进行参观、游玩,虚构其所谓养老项目的美好前景和高额回报,诱骗老年人以办卡充值预购床位等形式预交高额费用。

随后,犯罪分子会向老年人承诺,投资其所谓的养老服务,不仅可以享受高额利息回报,而且能享受机构内的医疗保健、照顾陪护等服务,并且可以随时以贵宾身份免费入住公司旗下所有的养老机构。

事实上:

诈骗分子根本没有所谓的养老服务项目,骗来的钱款都被他们用来挥霍了。

骗术三:

以房养老骗局

X

犯罪分子会以国家政策的名义掩盖非法集资的本质,打着以房养老、有高收益回报等旗号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诱骗老人把抵押房子的钱款用来购买他们推荐的理财产品。他们虚构的以房养老,不仅不影响老年人在原有房屋内居住,每月还有丰厚的回报。

事实上:

这些诈骗分子根本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他们宣称的以房养老与国家试行的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完全无关。受骗老人抵押房子的钱款最终进了犯罪分子的口袋,结果不仅失去了房子,还背负巨额贷款。

骗术四:

艺术品投资骗局

X

许多老年人热衷于收藏字画、纪念币等艺术品,认为不仅可以作为爱好,还可以作为一项投资。艺术品因具有高度的非标准性、主观性及稀缺性,普通人往往难以自行鉴定,这就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jinshizu.com

犯罪分子会将自己公司包装成经营艺术品公司,同时伪造各类鉴定证书证明其所销售艺术品的价值。公司通过发放广告传单、网络宣传、打电话等方式进行宣传,吸引老年人前来投资购买。

他们会与老年人签订合同,承诺在持有这些艺术品期间能获取高额返现,同时宣称公司会定期举办拍卖会来高价回购这些艺术品。

事实上:

这些所谓的艺术品只是普通的工艺品,进价十分低廉,犯罪分子收取钱款之后没有返利,更没有举办所谓的拍卖会。

骗术五:

旅游骗局

X

老年人退休后有钱有闲,经常出去旅游进行自我放松、调节生活。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外出游玩的热情及节俭的生活习惯,以不合理的低价甚至免费组织旅游活动,吸引老年人参加组团。

事实上:

在旅游过程中,犯罪分子会安排各种购物环节,将商品以远高于市场的价格出售给老年人进行牟利,有的甚至通过威胁的方式强买强卖。有的所谓的旅行社还会以预付卡费、会员费、理财产品等形式诱骗老年人消费投资并不存在的项目。

骗术六:

养老保险骗局

X

部分犯罪分子谎称认识人社局、社保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先和老年人拉家常、套近乎,骗取老年人的信任。随后这些犯罪分子会以代办养老保险业务为由,欺骗老年人一次性缴纳大额的养老保险费用,并谎称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养老保险的领取金额,还能提前一次性领取养老金。

部分犯罪分子则会冒充银行、保险机构的工作人员以代办提前退休养老保险等为由,向老年人收取所谓的材料费、好处费等骗取钱款。

事实上:

这些犯罪分子根本没有相关的资质和能力办理养老保险业务,他们拿到老年人的养老钱后不是帮助老年人缴纳养老保险金,而是自己挥霍一空。

检察官提示

1

保持正确的保健理念

不轻信所谓具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从正规的医疗机构等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知识。

2

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贪图便宜,不轻信所谓公司开展的各类免费讲座免费茶话会等,警惕各类稳赚不赔低投入低风险却高额回报的宣传。

3

妥善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不点击各类陌生链接,不在陌生或不正规的网站、机构等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

4

不轻易相信他人

对于自称银行、保险机构等工作人员或自称国家机构工作人员的短信或电话等,保持谨慎,如有疑问,可第一时间和成年子女共同商议,也可及时拨打相应机构的官方电话核实,或及时联系公安机关核实。

5

提高反诈意识jinshizu.com

多多关注新闻媒体或街道、社区等开展的反诈宣传,提高警惕性,可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有效拦截诈骗电话与短信等。

来源:上海检察、重庆卫视微信号

辑:杨维琦

审核:李政波

终审:李建奇

点亮在看,推荐给更多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