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七旬老人家中发现圣旨,专家建议上交,老人直言二字令其无地自容

admin 阅读:323 2022-10-30 06:52:19 评论:0

原标题:七旬老人家中发现圣旨,专家建议上交,老人直言二字令其无地自容

政平讼理曾何补,职称民安亦偶然。虽感上恩容卧治,何如便许老林泉。——《读丐辞不允诏书感而有作》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时间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和文化的传承,可谓博大精深。如今我们想要追溯曾经的历史,也只有那些文物可以作为参考了。所以那些流传至今的文物,在今天也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它们对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封建社会里,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发明了圣旨这样一个东西。这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对于获得圣旨的官员和百姓来说,更是天大的殊荣。只要一经颁发,随时有可能让一个人从权贵家族变为街头乞丐,也可以一个街头乞丐坐享荣华福。不过这个东西可不是说有就有的,只要被颁发,基本上也都会交给自己的后代流传下去。

五色圣旨

在21世纪初,河北省的一位老人家里有圣旨的消息不胫而走。这很快令整个文物界和考古界沸腾,这个不是一般的东西,因为材质比较特殊,能保存到现在的可谓少之又少。所以对于文物专家而言,它的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存在。外界媒体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纷纷赶往老人的家里一探究竟。

这位老人已至耄耋之年,头发也花白吗,不过精神状态可是非常的好。面对媒体记者的采访,老人也是热情的迎接和配合。老人介绍说:“这是家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个宝贝,到我的手里也已经500多年马上600年了,我是这个宝物的第十九代传人”。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个圣旨,老人还专门制作了一个托架,每天都会拿出来晒一晒。

起初老人本来也是不想把这个圣旨拿出来,但在一些专家的强烈要求之下,这位老人也拿出来给正好做个鉴定。这份圣旨长1.92米,宽31厘米,一共135个字。正是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二年时,颁布给时任南京户部主事郭英宾的父亲郭世贤。之所以传到今天,是他们整个家族的一种荣耀,同时也是祖先的一种敬重。

推恩制度

这件文物的真实性也被确定了下来,随后也是对文物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研究和分析。对照这位老人提供的家谱,自己的祖先应该担任的是南京户部主事。这从表面上来说是一个非常闲的官职,大部分官员在出任以后都是怠慢国事、不务正业,人们对这个职位的官员也基本上失去了信心。但郭世贤却成为了这群人中的一股清流,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深得人民爱戴。

当时的皇帝为了嘉奖郭世贤,颁发了这么一个圣旨。但就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如果自己有功,不光对他进行嘉奖,还会按照当时的推恩制度封赠使其父母双亲荣显。当然这也只是想要显示皇恩浩荡的一方面,特别是对于这个官员,有了一定的人事任免权。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下这个制度,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在这位大臣退位之前,可以为自己提前选好这个位置的继承人,然后由皇帝任命。当然有人会觉得这是削弱皇权的表现,其实并没有。官员在下岗之前向皇帝推荐,最终的任免权还是在皇帝的手里,包括在接下来的内阁大臣讨论时这名推荐的官员也是不参加的。这说白了给皇帝省了很多事,不存在削弱皇权。

严词拒绝

这件宝物从时间上来看距今也已经六个世纪,放在老人家里自己保存也是引起了专家们的担忧,而且这些纸质的很容易遭到破坏和虫蛀。随后专家们建议老人把这个圣旨上交国家,将会提供更好的保存条件,自己想看的话随时可以去看。老人婉言拒绝,表示这是家族传承下来的,不能到他这就断了,专家们也离开。

但这件文物的历史价值过于重大,专家们也三番五次跑到老人的家里。多次之后老人也有点不耐烦,这次直接说:“凭啥?”,随后还补充这件文物是历经了十九代人传承下来的,在离去之前自己还要交传给自己的儿子继续保存,家族的传家宝怎么能说交就交?专家们看到老人这个态度,对他的做法也表示了尊重。

其实我们从老人的角度出发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么多代人了,并且是皇上赐予的,也算得上自己的私有财产了。旁观者看这件文物也只是它的经济价值,老人眼里是传承价值。在专家的眼里这个算得上国家文物了,对文化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但个人的合法权利,也是需要尊重的,专家们也只能失望而归。

参考文献:

《读丐辞不允诏书感而有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