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15岁少年的哭诉,应该被更多人听见

如何解决一系列后续问题,既是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当初决策买单的必然。
近日,河南平顶山15岁少年刘某锟在微博上称,父亲生前为残疾人士,曾因拆迁问题被多人殴打,后来家人无奈认签了协议。现在,父亲已因病去世,爷爷奶奶都瘫痪在床无钱治病,而涉事开发商却不履行协议。
稚气未脱的孩子,身世坎坷的经历,痛哭流涕的表情……这段视频迅速在网上传播,引起了舆论极大关注。12月17日,平顶山市湛河区政府发布通报,确认刘某锟父亲刘某刚被打一事属实,相关人员已被追究法律责任。目前,开发商因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将加快开发企业依法破产重整,做好刘某夫妇(刘某锟的爷爷奶奶)及刘某锟的帮扶、救助工作,并引导其依法维权。

↑河南平顶山官方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这是一起常见的拆迁纠纷:野蛮拆迁,项目烂尾。但这种常见的拆迁纠纷,又给人一种不忍直视的观感——当伸张权益的重任落在一个15岁的孩子身上,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到底经历了一种怎样的过往?“引导其依法维权”的官方表态是积极的,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如何依法维权,更在于依法维权的过程有多长?或者更直白一点说,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能否承受漫长的依法维权的时间成本?
官方通报显示,事发地莲花盆村于2011年启动城中村改造。2017年11月,刘某锟的父亲被打;2019年5月,刘某锟的爷爷与开发商签订协议;2020年5月,按相关协议约定开发商应首批交付两套住房,但项目停滞,未能如约交房;2021年4月,刘某锟与爷爷、奶奶、父亲一起搬至项目售楼部居住;2021年11月15日,刘某锟父亲因病去世。回顾整个过程,既可以看到一个家庭是如何变得支离破碎,也可以看到,一个懵懂的孩子是如何一步步被推向维权前台。过去的数年间,如果当地相关部门能早一点及时介入,多一些依法维权的帮扶,15岁少年何至于将网络当作最后的维权稻草?
人常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实际上,不是穷人的孩子能当家,而是无论能不能当得起家,当家庭的重担落在一个孩子身上的时候,除了鼓足勇气当起这个家,这个孩子别无选择。与其说这是一种励志的佳话,不如说这是一种沉重的追问——除了一脸稚气的孩子,还有谁能为风雨飘摇中的家庭当起这个“家”?
刘某锟和他的家庭之所以引起关注,不仅在于刘某锟的年龄,更在于其家庭的遭遇。在当地这次改造中,还有没有类似遭遇的家庭?在“进一步做好刘某夫妇及刘某锟的帮扶、救助工作”的同时,“有序推进莲花盆村群众后续安置工作”无疑是重中之重。
通过这件事,也给各类城中村改造项目提了一个醒:如果不能确保“大建”,还请慎重决策“大拆”。十年时间已经过去,当初承担莲花盆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开发商已经退场,但对于当地维权家庭来说,往事并不如烟。能否早日得到本应属于自己的房子,不仅关乎当地民众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当地政府的体面和尊严。如何解决一系列后续问题,既是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当初决策买单的必然。
每一次拆迁纠纷,都是对当地形象的破坏;每一次项目烂尾,都是对民生的损伤。即使烂尾的项目可以重新找人接盘,如果拆毁了群众的信任,想要“重建”谈何容易?少年的哭声,反映的不只是一个家庭坎坷的遭遇。这哭声,希望当地相关部门能听得见,以实际行动帮助刘某锟们走出困境,迎接新的生活。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青峰
编辑 官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