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50岁“小伙”的创业故事

admin 阅读:321 2022-12-19 10:15:30 评论:0

今日是立冬第五天。

晌午时分,阳光从蔚蓝的天空中泼洒下来,小区里的松柏树依然倔强的坚持着他们的绿;柳树的叶子虽已泛黄,在风的催促下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树枝;只有白杨树、核桃树上的叶子勇敢地扑向了大地的怀抱,留下了一个个孤独的身影......初冬,真是一个芬芳复杂而又多彩的世界,这似乎像极了人到中年的境况。

当我默默地注视着窗外的一切,坐在阳台上享受着冬日暖阳的烘烤时,突然一个电话叫醒了我。我低头一看,是朋友文君打来的。都在居家防疫,我们在电话里聊了很久。聊各自的兴趣爱好,聊疫情期间的生活,聊人生得有趣或无趣。

朋友文君是甘肃白银人。今年50岁,他90年代考入兰州工业学院,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997年毕业后在兰州安宁区一家车辆装配厂上班。不到两年时间,他就从技术员干到了技术科长。他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钻研,喜欢动脑子,搞技术改造。他把厂里生产过程中的许多落后的手工操作工艺,用一些小技巧全部改造成了自动化半自动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他一下成了厂里的名人,全厂人都说他是个发明家。到了2000年左右,国企改革像大潮般涌入全国各地,文君所在的这种小企业改革在所难免。2001年厂里卖了地盘,给了每个人一点微不足道的的下岗补贴,全员下岗了。

那年他只有26岁,下岗后的文君深圳有家机械厂想请他去做技术指导,被他婉言拒绝了,因家中还有60多岁母亲需要他来照顾,他决定自己创业。他用厂里给的1万元下岗补偿费拿出了2000元去兰州东部市场批发了鞋、袜、衣服、箱包之类的生活用品,开始游走在安宁区各大高校门口摆地摊。不出半年时间他就攫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有了3万元的收入。有了这3万元,文君看好了高校学生这个消费群体,他审时度势先后在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大等高校开起了超市、酒吧等。这期间,经历过别人的敲诈勒索,工商税务的调查处理,还有和方方面面人的周旋......。这些人间的酸甜苦辣,文君讲起时娓娓道来,似乎很享受他经历过的许多故事。到了2015年,他在安宁某高校已有一家大型超市,在兰州、白银等地购置多处房产,通过自己的打拼,过上了人人羡慕的好日子。

2019年,文君的超市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时,学校发出通知:学校内不得再有商业活动,所有的超市、打印店等商业体限定一个月内全部搬出去。文君跟学校是有十年合同的,但学校说,这是国家政策。好在文君早有觉察,他提前在学校家属院拐角处间租了一间私人商铺。许多经营户无处找店面逼得焦头烂额时,文君却因提前布点,不但没有损失,反而因学校周边再无商店,他的店一家独大,风景这边独好。许多朋友夸赞文君有远见,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

2020年开始,一次又一次的疫情防控,影响着每个中国人。文君也不例外。学校防疫政策更为严格了,再不允许学生走出校门购物了,他的生意自然萧条了。2021年底他关门歇业,在家休息。

文君是个乐观向上的人。即便在家,他还是经常联系朋友们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问起他今后做点什么事他总是呵呵一笑,他说实体店现在在不好干,等待时机看吧,他的身上没有中年人的焦虑和油腻感。文君今天来电话,最后告诉我这一年在家,他重拾自己过去的专业,结合生活实际,他发明了一款多功能流水式烤炉,并已获得专利,即将可以投入生产。我被文君这种敢于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而折服。

我问文君,你为什么总是能抢先一步做出最好的决策。文君说他做事爱思考,爱琢磨,善于观察。他经常调侃自己,说我还是个“精神小伙”,作为一个在体制外打拼生活的人,未雨绸缪,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就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文君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观察那些创业者,即便经历过挫折与失败,又重新扬帆起航的人,每个人的身上的确都有一种年轻人的精气神。一个人要兴旺发达,是需要一点精气神的。

人到50岁,有的人认为自已经老了,开始得过且过,碌碌无为;有的人却重新整装出发,迎接新的挑战,不同的人生态度,收获的是不同的岁月馈赠。——这像极了初冬时节窗外的景象!有这样一段话说:“为什么活着,怎样去活,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也不会去理会,但日子就这样有秩或无秩的过着,和草一样,逢春生绿,冬来变黄!”。文君的人生选择了像松柏树那样用绿色来迎接冬天的到来,这样的人值得敬佩!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