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首办全域性大地艺术节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泰山南轩
11月18日,“艺术在樵山”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在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开幕。这是全国首个全域性大地艺术节。134位/组中外艺术家以“最初的湾区”为主题,着眼于本土文化,讲述南海故事。

南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广袤的乡村蕴藏着数不尽的风情、记忆以及让人着迷的故事。这里青山绿水、钟灵毓秀,西樵山拥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地方之一。
本次艺术节以“艺术在樵山”为主线,以“最初的湾区”为策展主题,在主会场西樵镇的176平方公里地域中,确定三大分区组团共8个区块进行艺术落位,73个艺术项目分布在西樵山、听音湖、平沙岛等8个展区内,运用在地化的艺术创作方法,讲述南海故事,呈现南海价值。
以艺术创新助推地域振兴
本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共邀请来自中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34位/组中外优秀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进行创作,结合国际经验探索中国创新,采取全域性布局,致力于地方创生发展。还有众多舞蹈家、音乐家、美食家、媒体人、文化学者、社会工作者也跨界参与其中,共同演绎南海鲜活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生活面貌。

“艺术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诚挚邀请大家多来南海走走看看,在艺术大地上遇见南海美好,在交流合作中共享时代机遇。”开幕式上,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发出邀请,“全区文化发展大会吹响了凝心聚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我们期望,以艺术凝结精神力量,以文化引领城市飞跃,向世界展现南海风采。”
大地艺术节探索“以艺术带动地域振兴”,所有项目落地都因地制宜,通过改造利用一些老旧建筑空间,既丰富了当地村民的聚会场所,带动了村里的商业发展,又巧妙地引导人们走进村落深处,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把乡村街头巷角中最真实、最火热的一面展现给游客。

活动现场,西樵民乐小学的学生们表演《醒狮操》,让人在吉祥和瑞、激昂动感的律动中感受到文化传统的魅力,看到了青春未来的活力。“大地艺术节借助艺术的方式和艺术节的平台,能让更多人了解南海,了解我们的文化。我也相信,艺术可以让我们的村庄更美,让生活更好。”西樵镇儒溪村委书记陈旺弟说。
促进文化艺术与城乡融合发展
基于“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遵循“样本多样性、文化代表性、区域发展性”3个主要指标,本届大地艺术家在西樵镇各区块进行艺术落位,包括西樵山、听音湖、平沙岛、太平墟、儒溪村、松塘村、凰岗村、渔耕粤韵,一山一湖之山湖对望,一岛一墟之江岸相守,三村一园之村田辉映。同时,设定4条观览线路,即文明的探寻、生态的巡礼、耕读的智慧和美食的迴廊。

为吸引更多领域社会群体的关注和参与,本届艺术节将在集中活动期间组织数十次文化活动,包括艺术家工作坊、摩登天空氛围音乐会、乡土文创市集、寻找巷仔手艺人、跨年嘉年华、实景现代舞等。
“很多艺术家朋友一直在不同的地方创作,这是大地艺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在一个地方感受最原本的生活,在最真实的文化中创作,这跟在传统工作室制作出来的艺术品是不一样的。”艺术家代表、著名建筑师马岩松表示,参与南海大地艺术节的过程于他而言就像一段旅程,从第一次到南海就被这里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活力的能量所吸引,希望能将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融入这段旅程中,从而创作了《时间的灯塔》。

“运用文化与艺术的方法,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是我们的荣幸,也是我们的使命。”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发起人、南海大地艺术节总策划孙倩认为,南海不只是佛山之南海,更是天下之南海,艺术节的艺术作品不仅属于南海,也属于这个时代,是一份新的文化财产。
全国首个全域性地域型艺术节
按照计划,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每两年为一届,未来计划10年举办五届。从小全域开始,未来逐步扩展到全区所有乡镇街道,最终实现大全域覆盖,形成具有南海显著标签的全域性地域型艺术节。
“透过南海大地艺术节这扇窗,人们可以感受南海这座岭南千年古郡的独特魅力,探寻孕育大湾区今日繁荣的基因和密码,收获文化艺术疗愈心灵、启迪生命的感动。”顾耀辉说,希望通过持续举办大地艺术节,广泛发动村民参与,激活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唤醒自信自强的内在力量,促进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探索一条文化艺术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首届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以“艺术在樵山”为引题启动,即日起至明年2月19日结束,为期3个月集中活动,之后将进入自2023年春至2024年夏的日常运营期。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