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 第117页
-
108岁老人顺利出院,创下国内重症新冠患者治愈年龄纪录
今天上午10时,上海市召开第184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市卫健委副主任赵丹丹通报,5月14日,上海新增166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120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6例本土确诊病例中,55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11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120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截至5月14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286例、危重型67例。5月14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例,平均年龄75岁。3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急慢性基础疾病,包括限制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肾功能不全...
-
「提升防诈“免疫力”守护老人“钱袋子”」检察机关对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陕西省首例养老诈骗案件出庭支持公诉
编者按昨是儿童今是翁,人间日月急如风,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年老;老人安,则家庭安;家庭安,则社会安。陕西省检察机关将根据全国、全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议精神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部署,严厉打击涉养老诈骗各类犯罪,提升全民特别是老年人风险防范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新闻宣传处联合第一检察部开辟专栏【提升防诈免疫力 守护老人钱袋子】,推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系列稿件,敬请关注。5月10日到11日,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检察院对李某某等八...
-
沪百岁老人出院曾是抗美援朝医护人员
央广网上海5月15日消息(记者杨静 郭振丹)5月15日,上海市举行第184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上海市疫情防控的相关情况。5月14日,上海新增166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120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66例本土确诊病例中,55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11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120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截至5月14日24时,上海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286例、危重型67例。5月14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例,平均年龄7...
-
上海:近期为113.1万独居、病残、高龄老人,累计发放765.8万份保供物资和大量盒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5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在今天上午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陈通说,上海市2500万市民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超过80万人,纯老家庭人数达166万人,还有一定数量驻留在商住楼、公寓楼、写字办公楼、宾馆酒店、工地的来沪人员。这些是上海生活物资保供工作的难点。他说,保供工作中遇到不少特殊情况,如有的老人存在吞咽障碍,只能吃流食;有的血透病人、糖尿病患者、孕产妇等对主副食品有特殊需求;有的青年人没有烧饭条件,习惯于外卖和速食。为做好特需人群基本生活物资保供工...
-
最新!上海明起分阶段复商复市,独居老人等如何保供?援沪采样队离沪,日常核酸受影响吗?上海回应
原标题:最新! 上海明起分阶段复商复市, 独居老人等如何保供? 援沪采样队离沪, 日常核酸受影响吗? 上海回应2022年5月14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203例,其中111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55例确诊病例和120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2022年5月14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3例,平均年龄75.0岁,最小年龄58岁,最大年龄93岁。3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急慢性基础疾病,死...
-
老人“死后复活”?医院致歉
记者从上海周浦医院官方公众号获悉,针对网友反映上海周浦医院过世老人身份信息有误,经调查,情况属实。周浦医院一位出院转回涉老机构的患者与另一位经抢救无效去世的患者身份信息发生错认,两位均为93岁高龄患者。发现相关情况后,周浦医院和该机构分别上门与家属沟通,真诚致歉,并得到逝者家属的谅解。同时该院向逝者表示沉痛哀悼!并将深刻吸取教训,认真整改,严肃追责,切实做好善后工作。据环球网,5月12日,有上海市民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其93岁高龄的亲家母之前住东海养老院,在4月感染新冠,被送去周浦医院治疗。4月22日,周浦医院通知家...
-
抑郁症突然发作,老人在家挥刀自残
近日,由于抑郁症发作,家住苏州的陈女士在家里用刀具剁掉了自己的左手,腕部已经完全离断,鲜血直流,家人发现后赶紧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经过手外科医生紧张地救治,终于完成了断肢的再植手术。目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再植肢体血运良好。12月2日下午2时许,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接诊了一位自残的病人,64岁的陈女士在家发生自残行为,她的左手腕部已经完全离断。陈女士的家属介绍,陈女士患有抑郁症,当天上午由于抑郁症突然发作而自残,病发时家里没有其他人,等到女儿中午回家时才发现出事了。随即,陈女士被家人送至医院,此时距离造成伤害已经...
-
1个多月未做核酸,9位老人被赋黄码?记者调查背后原因
最近,家住宝山区漠河路1118号的江老伯反映,他们共有9位孤老,居住在上海新沪标准件厂厂区内的新沪公寓,自从4月4日做过一次核酸采样以来,就再也无人前来采样。最近江老伯发现,他们的随申码因为没做核酸检测变黄了,向记者求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江老伯告诉记者,这9名孤老年龄在58岁到85岁之间。新沪标准件厂原为民政体系下的福利工厂,多年前就倒闭了。他们9人都曾是儿童福利院的孤儿,成年后被分配在这家福利厂工作、居住,直到退休。本轮疫情以来,他们只在4月初做过核酸采样,之后再无下文。江老伯的手机显示,其随...
-
聋哑老人在营业厅做起针线活,背后有个秘密……
5月9日下午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走进了江苏宿迁国网沭阳县供电公司马厂供电营业厅让人意外的是老人走进大厅后并没有要缴费而是唤来一位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并掏出了针线在大厅里麻利地做起了针线活原来就在当天不久前老人和这名工作人员在大厅里进行了一场特殊又温暖的交流这位白发苍苍的奶奶名叫叶玉兰今年81岁当天,她独自来缴电费但接待的营业员崔玉州却犯了难原来,老人全聋半哑听不见人说话也表达不清想干嘛崔玉州一边安抚老人一边拨通了营业班长周红梅的电话周红梅闻讯立刻小跑过来她竟比划起手语和老人顺畅地交流了起来周红梅明白了老人的来意便帮她完成...
-
对话93岁王漫如老人:听到108岁战友出院,真的很惊喜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5月14日,上海108岁新冠重症患者叶鸣老先生出院的消息发布后,他70多年前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拍的一张老照片,再次唤醒了大家的回忆。王漫如(左)、莫韵竹(中)和叶鸣(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合影。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这张照片中,叶老先生的另一名战友,正是此前广受社会关注、顺利从临港方舱出院的93岁新冠重症患者王漫如。他们俩在同一家医院——上海市立第三医院(现上海市东方医院)工作过,也同时作为医院派出的第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队员,奔赴一线救治伤员。当时的王漫如20岁出头,是一名儿科护士,叶鸣30...
-
智能时代对老年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在现在这个智能时代,电子产品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来说还是新奇而陌生的。如何看待老?如何对待老?不仅是老年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年轻人应该认识到课题。很多时候,保护与偏见常常只有一墙之隔。所谓的保护一旦向内,就会变成偏见和歧视,要想保护老年人在数字环境中免受风险,更需要指向外部,切实解决老年人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甄别保护与偏见的基础是理解老年人的现实处境和未来境遇。本文以案头研究为主,以在河北沧州市、盐山县庆云镇小秦村、白庙村、小杨村的小规模调研为辅(共11户,其中农村7户),面向当下老年人现实处境中的三个基本事实作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