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生活才能获得健康的身体?

admin 阅读:541 2022-05-13 13:42:13 评论:0

认识到皮肤发黄、产生皱纹、长痘都可能是糖的危害之后,市面上的抗糖产品也越来越多。从口服营养品、护肤品到美妆产品,都忙着给自己贴上抗糖的标签。

这些抗糖真的能起到作用吗?

仔细研究其中的原理,就会发现,这些产品基本都属于马后炮:糖分已经被摄入体内,才着急去阻拦。有效成分能被吸收的比例又有限,效果并不乐观。

真正有效的抗糖方法

真正有效的抗糖方法,最好的当然是少喝甚至不喝含糖饮料。不过,我们身边的糖衣陷阱实在是太多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添加糖摄入不超过50g,折合方糖10颗。/

另外,不要以为鲜榨果汁就更健康。无论是家庭自制、餐厅点单还是商场的鲜榨果汁机,果汁一样不健康!榨汁会让水果中的糖分与细胞、纤维等分离,变成游离糖,喝下会让我们的血糖飞速上升。

而且不少所谓的鲜榨果汁,还会额外添加糖或蜂蜜,糖含量比我们以为的更高!

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政策帮助我们减少吃糖。所以在购买饮料时,特别是为孩子选择饮料时,一定要仔细检查配料表,不要被花里胡哨的包装迷惑!

如果实在想要喝点甜的,下面这些天然甜味剂,对我们的身体伤害相对较小。

0热量:甜菊糖、甘草素、罗汉果甜苷、甘茶叶素、赤藓醇低热量: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醇

如果实在记不住它们的名字,最简单的方法还是:拒绝所有的含糖饮料!

禁止出现广告,包装正面必须印刷指示健康级别的营养标签……新加坡最新出台的严格政策,管制的对象不是烟酒,而是针对高糖饮料。

没错,我们习以为常的可乐、珍珠奶茶、果汁,甚至许多酸奶和乳饮料,都在其中!

高糖饮料真的这么罪大恶极吗?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保护自己不被它伤害?

糖的危害

许多科学实验已经证实:糖与毒品一样,会刺激大脑回路,促进大脑分泌一种使人心情愉悦的物质:多巴胺,这种物质会使人上瘾。

而糖的众多危害,也逐渐被大家认识到。严重的后果如患上II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较轻的如皮肤老化、长痘、龋齿等,都和糖画上了等号。

限糖令,为什么要从饮料开刀

除了像新加坡这样限制广告、强制增加营养标签,国际更常见的限糖方法是征收糖税。

2016年,英国政府宣布将于2018年开始对含糖量高的饮料征收糖税。消费者需要为一罐330ml的可乐多支付10便士,约折合人民币0.9元。

法国、比利时、挪威、泰国及美国等州政府,也都对高糖饮料征收5%-10%不等的税。

为什么无论是限制令还是课税,都这么针对饮料,而不是我们默认更甜的零食、甜品?金时族

回想一下你日常吃糖和喝饮料的场景,是不是喝饮料更不容易停下来?这是因为含糖饮料不容易产生饱腹感,一不小心就会大量饮用。

新加坡2018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国民每天平均摄入60g糖分。新加坡对高糖饮料的摄入量,在亚洲国家位列第二,仅次于日本。这样高的数据,难怪新加坡政府出台的政策如此严苛了。饮料控糖,已经迫在眉睫!

含糖饮料在中国

不只是新加坡,过量摄入糖分、尤其是喝含糖饮料是助长全世界许多国家儿童期肥胖增加的一个主要诱因。

世界卫生组织曾警告,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行动,到2025年,全球5至17岁的青少年中将有2.68亿体重超标,其中很多人将面临罹患II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哮喘、睡眠障碍、龋齿等严重病症的更高风险。

在中国,这个问题更加显著。在已经行动起来的北美、大洋洲和西欧,2009年-2014年,含糖饮料销售下跌。但在包括中国、泰国和菲律宾等在内的所有新兴市场中,销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急剧增加。

种类繁多的含糖饮料如功能饮料、乳酸饮料、茶饮料、固体饮料等,不停地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含糖饮料的生产和销量不断增长,儿童饮用含糖饮料的行为越来越普遍。1998年我国城市儿童人均每天饮用饮料329ml,2008年增长到715ml,翻了一番还多!

/除了饮料中的游离糖,日常饮食中不管中国糖还是外国糖,基本成分都还是糖,过量摄入都不健康。/

注释:

含糖饮料:在制作饮料过程中人工添加糖且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目前中国饮料市场中超半数饮料为含糖饮料。产生饱腹感,一不小心就会大量饮用。

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站内搜索
排行榜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