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常见锻炼方式中存在的误区
中老年人为了养生和保健,会铆足了劲去体验五花八门的锻炼方式,除了传统的骑行、太极拳、广场舞,还有人更喜欢引体向上、倒退走路、爬行等奇奇怪怪的锻炼方式,那么有别于传统的锻炼方式是否也有不一样的健身效果呢?
引体向上
老年人在小区健身时,喜欢做引体向上一类托举的动作,这些动作会增加肩关节的负担,严重者会造成横纹肌溶解和肩损伤。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各种病因导致的横纹肌细胞被破坏后,细胞内物质释放到细胞外液和血液循环中,进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肩周炎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半年,最多不超过两年会自行好转。而肩袖损伤,如果不治疗或以错误的方式锻炼,只会越来越糟。
锻炼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运动本身能增强体质和人体免疫力,对于治疗疾病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不能代替治疗,有肩关节疾病的中老年人应该先找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再根据定制化方案进行训练。
广场舞
奔跑、侧滑、蝴蝶步、内交叉、旋转等动作,让很多老年舞蹈爱好者着了魔,争相模仿学习。
广场舞的难度越来越大,背离了锻炼身体的初衷,很多身体旋转、后翻扭动等动作,对身体的上下肢力量和平衡控制要求很高,对髋、腰的使用也较为频繁。如果长时间的跳广场舞,对老年人来说是过度的消耗,特别是如果有旋转的动作,对于头晕的老年人是巨大的挑战。
中老年群体最好先由医生检查平衡功能、心肺功能、骨密度及关节磨损情况后再决定是否习舞,这样才能避免运动伤害。适合跳广场舞的人群也不应该长时间跳,难度也应该选择适中的才好,适当控制时间和运动强度有利于保护膝关节。每次跳广场舞不要超过1小时,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爬行族”预防腰椎劳损?
在公园还经常见到一些老年人戴着手套,双手和双脚触地,高撅臀部,弓起腰身,手脚并用地在地上移动,像是蜘蛛行走。锻炼者声称,这是太乙九式,这种运动姿势可减轻腰椎压力,对腰椎劳损有一定治疗效果。还有人表示爬了一段时间,颈部不再僵硬,血压也降下来了。
爬行健身源起“五禽戏”,是民间流传的健身方法之一,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是保健强身的一种健身方法。
爬行能将全身重量分散到四肢上,从而减轻身体各部位尤其是腰椎的负荷,对防治腰椎病、腰肌劳损和脊柱病有一定疗效。爬行也是一种全身性协调活动,能使平时一些使用较少的肌肉得到锻炼,强化全身的肌肉、韧带和骨骼等。
但爬行健身比较适用的人群是身体健康的中青年人,老年人本身骨关节就处于退化状态,如果患有骨质疏松、腰椎滑脱或高血压,爬行健身容易引发一系列疾病。高血压病人下蹲时间较长,如果猛然站立容易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因此高血压病人若要如此锻炼,在爬完后应当缓慢起身。
倒着走
常能看到早晨在公园晨练的大爷大妈特别爱倒着走路,觉得这样更能达到锻炼大脑和四肢的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主要是退化和负重,想对腰椎达到一个治疗的效果,需要锻炼腰背部的核心肌群,把腰后背从上到下的一条叫竖脊肌的肌肉锻炼起来,促进它的主动收缩。实际上,在倒走的过程中,仅仅只能维持一个曲度,对腰椎肌肉的锻炼不充分,还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倒走的过程中,除了可能会伤到行人或是撞到车辆,也需要不断扭身回头看路,这时,人体整个重心偏移、脊柱扭曲,已经失去了恢复脊柱正常曲度的作用。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