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居养老”升级为“互助养老”,“农村版”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来了!
去“共享厨房”掌勺,和老姐妹们一起用筘布做手工,陪小朋友们采摘……对68岁的郑阿婆来说,这样的养老生活可谓有滋有味。
今年以来,位于叶榭镇的“幸福老人村”升级“原居养老”模式,打造“农村版”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让更多元的养老模式从“规划蓝图”成为“现实画卷”。
“农村版”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亮相
再过不久,作为叶榭镇第二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四房十八间”就将启用。不同于首个服务中心,这里是富有农村特色的“老人之家”。
走进“四房十八间”,大厅里摆着木质桌椅,复古沙发配上老式桌布,还有叶榭筘布做成的工艺品,别具特色。重新打造的土灶更是这里的点睛之笔。借用这口土灶,村里的“小老人”当起了志愿者,一顿顿乡村美食飘出了老人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如果有活动,我会提前一天想好几个菜,当天早点起来准备。”郑阿婆是“四房十八间”第一位报名的志愿者。作为一名“资深”家庭主妇,用土灶烧火做饭的流程对她而言驾轻就熟。她告诉记者,这几年,孩子们纷纷搬去城区居住,“平时也没什么机会多做几个菜,现在我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了”。
“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小老人’的作用,实现‘老老人’和‘小老人’之间的更多互助。”“幸福老人村”负责人蒋秋艳告诉记者,“农村版”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幸福老人村”养老模式内涵的一次延伸,在“原居养老”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幸福养老”的覆盖人群,形成“互助养老”。
养老模式更丰富了,不仅让老年人们的生活更充实了,还获得了额外的收益。“我帮他们做饭,还能用自己种的菜赚取一些收入。”郑阿婆说。原来,闲置农房经过一番改造后成了设施齐全的“共享厨房”,不少老人则成了果蔬“供货商”。“‘小老人’们还可以用自己的能力获取部分志愿者补贴,虽然数额不多,却拥有了满满的收获感。”蒋秋艳说。
休闲空间升级带动社会尊老敬老
记者在“幸福老人村”看到,醒目的“‘榭’逅小院”招牌已经高高挂起,田间茶坊、微型采摘园等区域初步成型。虽然还未正式投入运营,但原有的“爷爷奶奶一堂课”“微孝课程”等已在此展开。
记者采访当天,一场儿童成长活动正在这里举办。老人们看着孩童们在田野间肆意奔跑,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的孙子跟他们差不多大。”嗑着瓜子的赵爷爷坐在一旁的石椅上,笑着说。当听到孩童们指着晚稻好奇询问时,他便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耐心解释。
“孝文化始终是‘幸福老人村’的核心内涵之一,给更多来到村里的家庭提供休闲空间,从而带动社会尊老、敬老实践,给予农村老人持续的关爱关心。”蒋秋艳介绍,同时,也以此鼓励农村老人动起来、乐起来,并实现乡村养老、乡村旅游、乡村公益的有机结合,盘活乡村资源。
蒋秋艳告诉记者,下一步,“幸福老人村”将持续探索,将更多闲置农宅改造为乡村咖啡屋、乡村博物馆、口袋公园、慢时光蜗牛生活馆等空间,丰富服务内容,不断升级农村养老模式。
文字、图片:张立
原标题:《“原居养老”升级为“互助养老”,“农村版”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来了!》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