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劝人学医真的反转了么?
有读者分享给我一个观点,他说,按照过去的说法,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这个也是事实,因为学医的周期太长了,你去做医生,动辄要读到博士,上岗了之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一级级往上熬,熬到主任医师,还不一定就能是科室主任,也40多岁了。
这有点像什么?有点像高校里的教授,40岁之前赚钱是很难的,可是40岁之前,正是人花钱的时候。
而且医生这个行业,只有动手术的才有利润,你只是个药剂师,或者成天在儿科给人开感冒药,累个半死,挣的不多。
这个也很像高校,那种熬到教授有钱赚的往往都是热门行业。什么基础学科,或者文科的老师,熬到教授挣钱也很难的。
易中天当年甩袖子走人,就是因为始终挤在30多平米的房子里,分不到房子,也买不起。无论自己什么江湖地位了,反正,轮不到你就是轮不到。
至于后来人家出名了挣钱了,那是另一回事,和下海一个道理。你去看他的同事,真的做文科教授的人,没钱的还是没钱。
那么做手术的医生,赚钱多吗?多,不过要看跟谁比。
我曾经聊软件与硬件的时候说过这么一句话,我说相对于硬件,软件是暴利。
因为硬件你得一份一份卖,你卖1份有1份的成本,你卖100份有100份的成本。
可是软件就不同,软件你卖1份和卖1万份,成本几无变化。
说到底,暴利来自于加杠杆,医生是很难加杠杆的。你再牛,也不可能一天给几百万人同时做手术。
大部分所谓主任医生,赚的钱并不会比码农多,承担的压力肯定要比码农大。
因为他们是教授,要发论文,要参加学术会议,要连轴转的动手术,破坏饮食规律,破坏睡眠规律。这和码农们相对规律的吃饭与熬夜,还是不一样的。
而且医生他得确保自己能健康的活着,才能挣到足够的钱。有的医生,可能拼到40岁,刚成主任医师,刚开始赚钱了,自己身体已经扛不住了。
这些都是问题,做医生的问题。
那么作为护士,性价比也不高。护士无非就是出道早,不需要念很多年的书,问题是,收入的天花板是卡死的。
而且作为护士,也要连轴转,各种加班熬夜生活不规律。这就使得护士一旦年老,她的身体就已经扛不住,做不下去了。
这一切的现实问题,就是所谓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来源,也不能说人家没有理由。理由很充分,真相很露骨。
那么为什么说,一切都要发生转折呢?
主要的理由是人口老龄化。你想么,人老了,上学的人少了,看病的人可不就多了么。
老人看病需要医生,老人护理需要护士,合起来,医护市场的整体需求扩大了,所以医护人员的春天即将来了。
是这样吗?
我认为不是。理由很简单,你觉得当下医护人员赚钱不多,是因为需求不足吗?
你太天真了。
对比下数据,我们有800万医护人员,美国有多少呢?有900万。美国才多少人口 ,我们有多少人口?
即便没有老龄化,我们的医护缺口也很大,始终都很大。你注意,是在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个网络梗流行的当下,缺口就已经很大了。
请问他们赚钱多了吗?比美国的同行多吗?
你说这不符合供需规律呀,不是说价格是根据供需变化的么?
你看早期,市场上做C的码农月薪5000的时候,做JAVA的,月薪1万。后来做C的升到1万了,做JAVA的反而降到5000了。再后来,做C的涨到2万,做JAVA的呢?涨到3万了。
知道为什么?因为需求在变化。之前有过互联网第一次热潮,JAVA有需求,后来互联网冷了,市面上不需要JAVA工程师了,再后来,电商兴起了,JAVA工程师又变得相对稀缺了。
码农市场上的招人价格,很精确的体现了供需关系。但是这套逻辑放在医护市场上,是行不通的。
为什么?因为医疗并没有完全市场化。
你注意,我并不是说它完全没有市场化,我是说它没有完全的市场化。
我们的教育已经与市场接轨了,但仅仅是接轨。事实上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名校,都是公立的。这和美国是截然不同的。
美国的藤校,基本上都是私立的。这就叫完全市场化,类似我们的码农圈。
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价格才会跟着供需走。才可能出现说企业找不到JAVA工程师,就把价格从5000一路提升到3万。
不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这种事情很难发生。
你想一想,你所在的城市里,一共有100家医院,其中90家都是公立的,其中排名前30,全是公立的。
现在你要开一家私立医院,首先要挖人对吧?人家的主任医师一年40万,你给开到一年140万,够有诚意了对吧?
他会不会来?我们假设他来,人你挖来了,设备你买好了,医院也建成了,现在唯一的问题在于,客源呢?
穷人会不会来你这里?如果你这里不能刷医保,如果同样的病,你比人家贵几倍,穷人会不会来?
当然不会。
那么富人会不会来?我们想想看富人会不会来?
同样不会。小病他会因为你这里冷清,不用排队,所以来看,大病他不会来的,因为他不敢来。
你这里都没有多少人来看病,你没有多少机会看病,试问你的医院排名怎么上去?
你的排名上不去,口碑上不去,就因为你贵,人家就来看病?你当人棒槌?
人家上藤校不是因为学费贵,首先是因为藤校排名高。藤校如果没有高排名,什么都不会有了。
美国排名高的之所以大部分是私立学校,是因为完全市场化了,私立学校才是主体。
反过来看我们,如果我们的公立医院是主体,他们掌握了大部分的资源与优势,那么私立医院就起不来。
就像私立学校,出不了名校的。
那么你指望的,像码农一样的,纯粹由市场供需建立起来的薪酬体系,就不现实。
老人越多,医疗需求越多,只会让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压力越大,他们的工作量变大了。
收入能不能变多?未必。
医护人员又不能像卖软件一样加杠杆,你想提升收入,除非你只服务于富人,提升自己的单价。
给穷人做一台手术,给富人做同一台手术,你可以收不同的费用,这才有可能让你的收入提升。就像贝多芬当年,只给有钱人演奏。
问题是,这一切基于完全市场化。说白了就是让富人用钱去抢医疗资源,才有可能让你这么挣钱。
你觉得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我们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你从一个苗头就能看出来,那就是教培。
教培还不是教育的市场化,那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口子,允许中产花更多的钱去通过市场购买补充教育资源。
这样的口子都被堵住了,新东方都去卖玉米了。所以,你指望医疗领域也出现一个医疗培?
我今天讲的这些,不是今天才有的。二十几年前,我自己考大学填专业的时候,已经与前辈们沟通过了。
你看一个专业,不能光看好它有没有未来,你还要考虑在我们的这个情况下,它有没有可能完全市场化。
我曾经聊过填报志愿,我说过,20多年前,前辈们建议我的都是有可能高度市场化的,比如计算机,比如金融。
码农也好,交易员也罢,都是谁给钱多给谁干,你要咋干就咋干。可是有些行业可不可能?不可能被允许的嘛。
那既然不可能高度市场化,你还指望着需求越大你赚的越多,可能吗?
只能说,需求越大,你越累。
当然,文末,我还是鼓励学医的。因为真的需求在增大。只不过我们不可能像美国一样,谁有钱给谁看。
所以更多的时候,这事儿怎么说呢,你要换一个价值评估体系。
作为医生,你不能像码农那么恶俗,像交易员一样唯利是图。你一辈子,看好了一万人,这份成就感,同样是人的追求之一。
我们的医护人员比美国少,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几倍,可是我们的人均寿命,还在美国之上。
我想,这恰恰是800万医护人员理想的体现。没点理想,他们又怎么可能做出这样的成绩呢?
所以我不劝人学医,用老龄化来忽悠人别人学医,是不靠谱的。人家学了之后发现不挣钱,还能坚持下去吗?
只有那些一开始心里想明白,还愿意坚持学医的人,才是真的能够做下去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