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观念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吴晓甜
当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人口老龄化牵动全局,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稳定。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加强前瞻性思考,从“三个事关”把握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提高战略思维和历史思维,从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高度来把握。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会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来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将与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紧紧相随。截至202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届时全国总人口的1/3、全球老年人口的1/4。
从经济领域看,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劳动力老化且供给规模缩减、消费需求型人口比重提高、投资需求型人口比重下降、国民储蓄率走低、经济运行成本升高等问题。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既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冲击,也蕴藏着宝贵的发展机遇和希望。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提升、就业结构和方式转型,也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社会和文化领域看,老年人口规模增长将对公共服务体系带来更大挑战,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公共卫生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社会主体结构、家庭规模、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推动社会治理、代际关系、社会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的转型。
从国家安全看,人口老龄化将对国家人口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带来挑战。当前,我国既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压制,又面临人口年龄结构较轻的发展中国家的竞争。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和国家安全风险,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有利战略环境。
加强系统性谋划,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要提高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从全局高度谋划老龄工作。人口老龄化不是简单的养老问题,也不是某几个部门的职责,而是全社会、全领域的问题,要坚持事物普遍联系、全面系统、发展变化的观点提出办法和措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要加强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要多角度谋划,全方位发力;要多部门协同,形成集成效应,避免出现“合成谬误”。
要大力倡导积极老龄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要着力深化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的国情教育,将积极老龄观切实体现在各领域、各行业的政策制定、工作推进中,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激发老龄社会活力。
要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而健康预期寿命仅有70.6岁。2.67亿老年人中超过1.9亿患有慢性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完全失能老年人约1200万。“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推进健康老龄化就是从全生命周期角度,持续性维护和发展个人健康生活所需功能,对所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干预,以延长健康预期寿命,促进老年人发挥能力,最大程度降低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加强整体性推进,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
要加强党对老龄工作的全面领导。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将老龄工作重点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工作督查和绩效考核范围。
要加强老龄工作的统筹协调。要加强法治思维,推进老龄政策法规体系顶层设计;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加快生育、就业、住房、收入分配、养老等重大领域的制度集成;强化老龄工作的综合决策,建立完善卫健、发改、民政等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增强政策制定、组织实施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形成合力,强化落实。
要完善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支撑三大体系。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统一长期照护需求评估标准,补齐长期照护服务短板。要增强底线思维,优化孤寡等困难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改进和完善老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增加安宁疗护服务供给。
要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要坚持辩证思维,优化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发展终身教育;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加大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建立养老服务时间储蓄制度。
要大力培育发展“银发经济”。要加强创新思维,充分利用“窗口期”,化危为机,将老龄风险转化为“长寿红利”发展养老产业;深入推进为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银发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扩大内需,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
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要完善老年人监护制度,加大老年维权力度;推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大适老智能产品研发,帮助老年人解决数字技术应用困难。要坚持历史思维,加大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教育力度,促进全社会弘扬和创新养老尊老敬老文化;大力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整合资源建设老年活动场所。
要夯实老龄工作基础。要健全老龄工作体系,强化基层力量配备;填补为老服务人力资源缺口,加快养老护理、健康管理、老龄产业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相适应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要增强创新思维,搭载发展数字经济的东风,加大新技术应用和基础理论研究,为老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为北京市委党校第6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学员、北京市老龄协会秘书处处长)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