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人口跃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成都靶向消除“数字鸿沟”的三点建议
作者 退休老人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李文君、石璐 本文共计4680字,7图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摘要 七普数据显示,成都老龄人口已超过370万,跃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如何推动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化城市生活,对于构建全龄友好包容型社会,提升超大城市城市管理水平退休老人和治理能力,打造彰显新发展理念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消除“数字鸿沟”,系统分析了主要原因,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典型经验,结合成都当前正在推进的“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提出了着力提升成都市适老化智能终端退休老人产品供给水平、广泛开展针对成都市老年群体的退休老人智能技术教育、弘扬敬老爱老社会风尚3点意见建议。 壹 成都人口老龄化现状 第七次全退休老人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成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376万,占全市总人口比重的17.98%,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84万,占全市总人口比重的13.62%,退休老人老龄人口总量十分庞大,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详见图1)。 图1 全国副省级城市老龄人口统计图 (数据资料来源:各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其中东部新区(26.23%)、简阳市(26.21%)、邛崃市(24.92%)、彭州市(25.27%)等部分区(市)县老龄人口占比超过20%,已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详见表1)。退休老人随着城市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部分便民化举措(如:扫码、网上办事等)由于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成为了老年群体正常进行城市生活的障碍。如何消除“数字鸿沟”,推动老年群体融入数字化生活是城市发展与管退休老人理过程中必须回应的问题。 表1 成都各区(市)县人口年龄构成 数据资料来源: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贰 形成成都市老年群体“数 字鸿沟“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知识更新及实践能力相对滞后制约成都市老年群体接受智能设备 (二)智能设备及开发应用迭代更新过快加重老年人学习使用负担 (四)网络诈骗等安全问题诱发老年人对新型智能设备的负面抵触情绪 当前,网络诈骗、手机病毒等网络安全风险频发,数字消费的安全漏洞较多,种种网络安全风险在不了解网络、智能手机等新设备的老年人心中种下了不安全的“种子”。相较于其他群体,老年人对于诈骗等网络安全风险具有更强的防范戒备心理,持续发生的网络安全事故,也加重了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顾虑和抵触心理。 (五)部分公共政策制定初期未充分考虑到老退休老人年群体需求 叁 国内外消除“数字鸿沟”的典型经验 (一)韩国:退休老人推行银发族数字教育,摆脱“数字文盲” (二)日本:积极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 (三)北京: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消除老年人就医的“数字鸿沟” 一是为老年患者设立“无健康码”绿色通道。针对新冠退休老人疫情发生后,部分老年患者无智能手机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自主提供健康码的情况,北京医疗机构均为老年患者建立了“无健康码”绿色通道。对于有智能手机但不会使用的老年人,由工作人员、志愿者协助其通过自助流调机、手工填写纸质流调退休老人表等方式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 二是推动号源下沉,引导老年患者有序转诊。以“社区优先”为原则,畅通转诊渠道,进一步发挥家庭医生、医联体功能作用,扩大社区家庭医生预约号源数量,对转诊签约老年患者提供优先就诊服务。积极开展在线问诊退休老人等其他就医方式,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开具处方,并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提供多种方式的“送药上门”服务。 三是推动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率先在全国开展老年友善医院建设,从老年友善文化、管理、服务、环境等方面推进医疗机构为老服务,不退休老人断提高老年群体就医体验。 (四)上海:通过智能化培训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在全市面向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推进相关退休老人服务的适应性改造,打造智慧医院、数字校园、社区生活服务等一批数字化示范场景,倡导各类公共服务“数字无障碍”,创造无处不在、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二是精准开展各类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活动。经前期系统调研,上海聚焦老年人常用退休老人和亟需的智能手机应用的十大场景(包括就医、出行、亮码、扫码、聊天、缴费、购物、文娱、用机、安全等),依托全市数千家养老服务机构、公益基地及“随申学”服务店,广泛统筹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力量,针对性开展“100万人次长者智能技术运用提升行动”“退休老人长者数字生活‘随申学’”等一系列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培训活动,着力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难题。 肆 进一步推动成都市老年群体 融入数字化城市生活的建议 (一)着力提升成都市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水平 一是鼓励推广面向老龄化群体的数字化应用。立足于老年群体就医、消费、出行等日常生活的客观需求,结合成都市农村近郊老年群体生活特点,进一步丰富可供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使用的终端产品市场供给,推出更多面向近郊退休老人农村老年群体的老年版简易化生活设计。培育更多退休老人面向老年群体的智能技术生产品牌和市场主体,让技术更有温度、服务更具人性化。 二是进一步研发推广智能化便利设备。对于成都市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老龄化群体,积极开发智能辅具、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智能化终端产品,大力推广“智能灯”“智能屏”退休老人等智能便利设备,切实提升高龄独居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便利程度,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对数字智能设备的认同感。 三是不断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推出更多老年人用得起的电信服务,不断扩大偏远地退休老人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活动中心等点位移动网络覆盖度。持续完善面向成都市老年群体的生活场景,推动修订智能产品与服务标准规范,进一步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数字化平台,积极提倡上门办理等延伸服务。 (二)广泛开展针对成都市老年群体的智能技术教育 一是构建完善常态化老年群体数字化再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成都市老年大学等社会力量,强化老年社区服务功能,在成都市老年社区积极推广“电脑服务亭”“微家园”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线下梯度对接平台,促进更多老年人享受数字化、退休老人智能化成果。积极鼓励子代“数字反哺”,引导年轻群体主动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化障碍,通过代际交流向父母传授数字化知识和经验,帮助指导老年人使用预约挂号、扫码等智能化应用,利用数字技术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有效提升生活质量。 退休老人二是面向老年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成都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功能,以成都市老年大学等老龄化服务设施和“敬老月”等活动为载体,面向社会老年群体积极开设各种类型的智能设备和应用软件培训班,教授老人学习扫码付款、网上挂号、退休老人申报防疫相关信息等各类智能操作。设立老年人智能产品用品体验区,鼓励开展各类老年群体数字化生活场所体验活动。 三是强化老年群体智能技术运用宣传。针对成都市老年群体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市)县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农村老年群体智能技术运用指南宣传推广,积极利用科普讲座、大众传媒等形式,引导老年人正确认识网络信息和智能技术。 四是加强网络安全监管。统筹成都市公安等网络安全力量,加大对网络诈骗、电子通讯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退休老人编制宣传老年人防网络诈骗指导手册,针对老年群体积极开展防诈骗知识宣传活动,营造健康优良的网络安全环境,消除老年群体对新型网络设备的安全顾虑。 (三)弘扬敬老爱老社会风尚 一是推动成都市社会服务适老化调整。充分考虑老年群退休老人体实际需求,推动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避免出现买东西拒收现金、只能线上预约订票、仅提供扫码出行等现象,推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及应用的适老化改造。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开展为老志愿服务,在交通出行、医退休老人疗卫生等老年群体重点服务领域增设志愿服务岗,加速构建老龄友好型社会。 二是关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成都市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老年群体面对自身生理机能衰退,容易对新技术产生焦虑感和抵触情绪。同时,部分老年人面对电脑、手机等退休老人智能设备时,存在担心因操作失误损坏产品或遭到网络诈骗的心理。加强老年群体心理健康关怀,消除他们对新型智能设备的疑虑和距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生活。 三是鼓励老年群体自助互助。老年人并非处于被动受助状态,应鼓励老年人主动融入智能社会,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充分利用成都市远郊农村地区人情社会关系纽带,加强老年人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帮助,破除心理障碍和科技恐惧,在数字化转型中“不掉队”。 编辑|杨琪琪 初审|兰翔翔 复审|张宝月 核发|王亚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